- 年份
- 2024(10833)
- 2023(15648)
- 2022(13418)
- 2021(12358)
- 2020(10362)
- 2019(23759)
- 2018(23363)
- 2017(45413)
- 2016(24150)
- 2015(27185)
- 2014(27260)
- 2013(26949)
- 2012(24697)
- 2011(22489)
- 2010(22864)
- 2009(21724)
- 2008(20268)
- 2007(17961)
- 2006(16149)
- 2005(14638)
- 学科
- 济(112213)
- 经济(112076)
- 管理(74766)
- 业(68358)
- 企(58472)
- 企业(58472)
- 方法(43447)
- 数学(37574)
- 数学方法(37186)
- 中国(31692)
- 财(28672)
- 融(28549)
- 金融(28546)
- 银(26861)
- 银行(26824)
- 地方(26303)
- 行(25849)
- 农(25026)
- 制(24815)
- 业经(24322)
- 学(22375)
- 务(18262)
- 财务(18188)
- 财务管理(18155)
- 体(17351)
- 企业财务(17328)
- 农业(16987)
- 理论(16859)
- 贸(16668)
- 贸易(16652)
- 机构
- 大学(349016)
- 学院(346535)
- 济(148862)
- 经济(145702)
- 管理(136095)
- 研究(118349)
- 理学(116981)
- 理学院(115704)
- 管理学(113906)
- 管理学院(113279)
- 中国(93513)
- 京(73650)
- 财(70606)
- 科学(69161)
- 所(58697)
- 财经(55780)
- 中心(54247)
- 研究所(52968)
- 江(50697)
- 经(50464)
- 农(50139)
- 业大(47571)
- 北京(46920)
- 经济学(46506)
- 范(43912)
- 师范(43546)
- 院(42653)
- 经济学院(41571)
- 财经大学(41433)
- 州(41238)
- 基金
- 项目(230554)
- 科学(181656)
- 研究(171265)
- 基金(168199)
- 家(144892)
- 国家(143700)
- 科学基金(123962)
- 社会(110039)
- 社会科(104429)
- 社会科学(104401)
- 基金项目(89001)
- 省(88994)
- 自然(78362)
- 教育(77455)
- 自然科(76457)
- 自然科学(76445)
- 自然科学基金(75078)
- 划(74051)
- 编号(69276)
- 资助(69143)
- 成果(57061)
- 重点(51331)
- 部(51148)
- 发(49521)
- 创(47804)
- 课题(47680)
- 国家社会(45577)
- 制(45321)
- 创新(44698)
- 教育部(44607)
- 期刊
- 济(169766)
- 经济(169766)
- 研究(109893)
- 中国(67267)
- 财(54565)
- 管理(52025)
- 学报(50805)
- 科学(47751)
- 农(45912)
- 融(43967)
- 金融(43967)
- 大学(39410)
- 学学(37248)
- 教育(34540)
- 农业(30607)
- 技术(29602)
- 财经(28631)
- 经济研究(27551)
- 业经(24907)
- 经(24489)
- 问题(21346)
- 理论(18093)
- 技术经济(17728)
- 实践(16190)
- 践(16190)
- 现代(16038)
- 图书(15733)
- 科技(15405)
- 贸(15238)
- 商业(14694)
共检索到526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凯 冯涛
由于金融制度的供求失衡,民间金融有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创新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容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与较量,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从非组织化向组织化方向演进并逐步实现合法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间金融民主化的过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彭佳 朱巧玲
本文从民间借贷利率的角度考察温州三次金融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温州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与当地民间金融组织演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民间借贷利率同银行机构基准利率走向一致,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民间借贷利率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民间利率的市场非理性有利于民间融资市场充分发挥其作为次级金融制度安排的作用。对1978~2012年温州民间金融制度变量的测度,结果显示,民间金融制度变迁每变动1%,经济增量增加5.497%,表明温州民间金融的制度变迁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朝顺
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在部分地区已处于主导地位,有力地缓解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此作出解释,认为根据不同形式民间金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强监管,而不是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或放开民间金融,是破解农村民间金融困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中国近 4 0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市场化改革之前 ,农村没有高效率地利用农业资源 ;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 ,农业在较短时期里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 ;市场深化过程中 ,农业结构发生调整 ,农业生产追寻比较优势 ,但 1 980年代中后期粮食生产徘徊不前 ,目前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贡献不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平
现有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 ,均没有考虑制度性变量 ,因此使中国 2 0年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无法解释。本文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 ,说明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制度变量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 ,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当然 ,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并不否定利率弹性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陆日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经济制度结构是一个社会一系列经济制度的集合,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制度结构是该国经济体制的总和,而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是经济体制总体的变化与创新。在此,经济体制安排或简称为经济体制,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它包括关于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还包括一些合作者之间的经济行为规则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特别是始于1992年的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加速着中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雷 韦海鸣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简称FDI)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表明 ,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 ,FDI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区域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非均衡发展则进一步加深了FDI区位分布上的非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通过积极的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 ,进而以FDI的流入推动制度变迁 ,实现制度变迁和FDI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FDI 制度变迁 非均衡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陈彬
"包容性增长"理念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共识,包容性增长指数的测算使得评估制度变迁的整体效应成为可能。本文构建并测算了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水平不断提升。运用SVAR模型检验发现:(1)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均能显著提升中国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表明"中国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度优越性;(2)三种经济制度变迁均能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影响最大,贡献度达35.9%;(3)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并非扩大而是能缩小收入差距,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双重调控。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发挥对外开放的经济...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包容性增长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波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产权 意识形态 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晔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晔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肖宏伟 樊立兵
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在物质生活领域中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其在区域经济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与区域地方的利益博弈;二是政府所代表的社会集体利益与市场主体个体利益的博弈。而经济法理念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是在兼顾私人利益的基础上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区域经济制度现代化就需要以经济法理念为指导,借鉴我国区域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经验,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利益博弈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区域经济制度变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利益博弈 制度变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