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3)
2023(16534)
2022(13791)
2021(12526)
2020(10478)
2019(24010)
2018(23345)
2017(44580)
2016(24251)
2015(27458)
2014(27625)
2013(27394)
2012(26056)
2011(23772)
2010(24276)
2009(23185)
2008(22608)
2007(20710)
2006(18517)
2005(17291)
作者
(73627)
(61343)
(61209)
(58319)
(38926)
(29496)
(27892)
(23830)
(23483)
(21998)
(21073)
(20661)
(19800)
(19728)
(19540)
(19225)
(18354)
(18129)
(18002)
(17885)
(15506)
(15353)
(15035)
(14081)
(14011)
(13903)
(13783)
(13739)
(12535)
(12316)
学科
(103646)
经济(103509)
管理(70519)
(68741)
(55331)
企业(55331)
方法(38884)
中国(35783)
数学(33395)
数学方法(33027)
(30542)
(29638)
金融(29633)
(29229)
(28660)
银行(28606)
(27638)
地方(27535)
(26789)
业经(25016)
(21185)
农业(20574)
(19781)
贸易(19762)
(19139)
(17812)
财务(17758)
财务管理(17708)
(17326)
企业财务(16865)
机构
学院(352937)
大学(351587)
(147228)
经济(143867)
研究(129093)
管理(127090)
理学(106825)
理学院(105521)
管理学(103716)
中国(103651)
管理学院(103058)
科学(78243)
(76385)
(72321)
(67847)
(65931)
研究所(60906)
中心(60140)
(57254)
财经(55135)
业大(52787)
农业(51663)
(49696)
北京(49065)
(46494)
(46433)
师范(45928)
(45636)
经济学(45531)
(41701)
基金
项目(224595)
科学(174786)
研究(164540)
基金(159748)
(140030)
国家(138766)
科学基金(116595)
社会(103225)
社会科(97772)
社会科学(97743)
(89794)
基金项目(83613)
(75359)
教育(75293)
自然(73701)
自然科(71901)
自然科学(71877)
自然科学基金(70600)
编号(67299)
资助(65869)
成果(56514)
(53549)
重点(51866)
(49276)
课题(48563)
(46996)
创新(44091)
(43588)
科研(42779)
(42586)
期刊
(173980)
经济(173980)
研究(110965)
中国(81401)
(62143)
学报(57941)
(57293)
科学(52276)
(49156)
金融(49156)
管理(49038)
大学(43680)
学学(41147)
农业(40909)
教育(40595)
技术(30424)
业经(28655)
财经(28042)
经济研究(27522)
(24106)
问题(22689)
(21594)
(18661)
(17397)
技术经济(17181)
理论(17150)
国际(16941)
世界(16565)
商业(15934)
科技(15796)
共检索到564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江日  
本文基于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关系视角,提出两者之间存在动态的耦合关系。从短期来看,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完全耦合"是可能的,也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总存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两者趋向"完全耦合"的均衡状态。在考察两者耦合关系以及明确民间金融边界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民间金融演变路径及其内在规律,并提出民间金融制度变迁"四阶段"模型。结果表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是金融制度与经济制度向"完全耦合"均衡状态变迁的渐进过程;对民间金融"疏堵结合"具有合理性,即疏通民间金融正规化路径,堵住其异变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耀群  周新生  
一、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虽然政府曾多次强行禁止,民间金融也一度从地上转入地下,但其并未从此消失。如果强行干预,只能起到暂时抑制作用。对于政府来说,更为明智的选择是尊重民间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制度选择空间,促进其制度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天森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同时存在,对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理论界长期存在分歧。本文从需求、制度以及成本三个角度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原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讨其演进趋势,提出当前形势下应当选择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若干保障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缓慢的经济复苏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包容性社会为目标的更加理智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刚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事实,是现阶段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制度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助于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农村资金的形成并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的层面,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罗玲  
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中国金融监管的原则和发展趋势罗玲国际金融界对世界有关热点问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70年代的通货膨胀、80年代的债务危机、90年代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业及其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监管对于维护金融秩序、减少银行风险、保护存款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凤  
民间借贷的历史有几千年,村民对于这个祖辈传下来的金融机制非常习惯,充分体现了农户金融选择的倾向性。总体看来,在有的地区民间借贷有不断减弱的趋势,但是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吉恒  朱瑞莹  李艳杰  
本文以金融增长和我国政策改变的相关关系理论为基础,建立回归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政策总体来讲是呈相关增长的。结合模型分析以及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改革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天琦  仲大维  
文章对国际金融集团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我国金融集团发展的路径应该是从业内整合开始 ,在形成银行控股公司、券商集团、保险集团等个业集团的基础上 ,再走向混业集团。在金融集团的模式选择上 ,基于制度竞争的理论分析 ,强调应该尊重市场的选择 ,允许多模式竞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耀先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一方面又要防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这种矛盾更多地集中在中央银行。需要有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入地分析、判断。中央六号文件贯彻以来的二、三个月,我国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新的转机;投资在高位上开始下降;货币供应的高速增长及流动性增加的态势出现逆转;过快的工业生产速度在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谢超峰  
2004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正不断扩大,交易方式和手段更加先进和多元化,尤其是一级经纪和电子交易的迅速发展。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交易技术的发展,国际金融中介组织逐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文章对融合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等进行分析,说明中介组织的融合对成本节约、信息传递、风险防范与监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晓妍  阮素梅  左晓慧  
近些年,以民间金融服务机构与民营银行作为典型代表的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日益加深,这为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创新下市场主体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市场背景。然而从实践上看,发展成熟的民间金融主体之间的转型发展并未取得良好效果。以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向民营银行的转型为例,在总结域外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向民营银行转型路径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提出并分析我国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向民营银行转型中应当明确转型条件的适用,从主体确立、市场选择、危机应急、监管主体、市场约束等角度明确转型内外部保障机制,注重业务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晓妍  阮素梅  左晓慧  
近些年,以民间金融服务机构与民营银行作为典型代表的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日益加深,这为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创新下市场主体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市场背景。然而从实践上看,发展成熟的民间金融主体之间的转型发展并未取得良好效果。以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向民营银行的转型为例,在总结域外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向民营银行转型路径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提出并分析我国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向民营银行转型中应当明确转型条件的适用,从主体确立、市场选择、危机应急、监管主体、市场约束等角度明确转型内外部保障机制,注重业务转型过程中法制化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孙晓铎  
运用基尼系数(GINI)、Theil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位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