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3)
- 2023(11421)
- 2022(9965)
- 2021(9838)
- 2020(7969)
- 2019(18840)
- 2018(19097)
- 2017(35434)
- 2016(20233)
- 2015(22899)
- 2014(23207)
- 2013(22148)
- 2012(20410)
- 2011(18289)
- 2010(18218)
- 2009(16061)
- 2008(15209)
- 2007(13208)
- 2006(11550)
- 2005(9924)
- 学科
- 济(70196)
- 经济(70126)
- 管理(49919)
- 业(46004)
- 企(37847)
- 企业(37847)
- 方法(32072)
- 数学(27588)
- 数学方法(27236)
- 中国(22808)
- 教育(22761)
- 学(20335)
- 农(19780)
- 地方(17172)
- 财(16386)
- 理论(16322)
- 业经(15409)
- 农业(13370)
- 技术(12158)
- 和(11798)
- 贸(11181)
- 贸易(11174)
- 环境(11148)
- 制(10986)
- 易(10769)
- 教学(10700)
- 务(10040)
- 财务(9981)
- 财务管理(9965)
- 发(9909)
- 机构
- 大学(272228)
- 学院(266664)
- 管理(103318)
- 济(93498)
- 经济(90998)
- 理学(90098)
- 研究(89364)
- 理学院(88961)
- 管理学(87330)
- 管理学院(86819)
- 中国(60110)
- 京(59912)
- 科学(57214)
- 范(46373)
- 师范(46082)
- 所(44018)
- 财(41568)
- 研究所(40539)
- 中心(40213)
- 农(39857)
- 业大(39624)
- 江(39513)
- 北京(38439)
- 师范大学(37840)
- 教育(37342)
- 财经(33902)
- 院(32657)
- 州(32198)
- 技术(32005)
- 农业(31052)
- 基金
- 项目(186260)
- 科学(146677)
- 研究(143324)
- 基金(130879)
- 家(112577)
- 国家(111473)
- 科学基金(95345)
- 社会(85647)
- 社会科(80603)
- 社会科学(80582)
- 省(74480)
- 教育(71933)
- 基金项目(70503)
- 划(64177)
- 编号(62181)
- 自然(61785)
- 自然科(60247)
- 自然科学(60235)
- 自然科学基金(59116)
- 资助(52861)
- 成果(52383)
- 课题(44527)
- 重点(42176)
- 部(41762)
- 发(40266)
- 创(38737)
- 项目编号(37932)
- 年(36690)
- 教育部(36282)
- 创新(35725)
共检索到38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世杰 刘明
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提出超越美术教育既有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探索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方向性议题。以教育人类学视角为基点,结合蔚县剪纸美术教育个案,从文化表现(物质)、文化传承(制度)、审美情境(精神)三个维度对民间美术教育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剖析民间文化与美术教育发展间的人类学交互关系,挖掘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价值,对于拓宽教育人类学研究领域,丰富现代美术教育文化内涵,提升中华文化认同路径,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民间美术 教育人类学 蔚县剪纸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对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历程加以梳理,重点探讨了教育学与人类学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国经验,并结合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中所应关注的议题加以深层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田野调查法 本土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翔宇 黎军
教育人类学传承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将该范式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拓展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范畴,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教育科学研究 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焦娅男 王青松 姜珍云 杜鑫宇 吴亮
传统的手工剪纸作品表现出了人的情感是机器不可替代的,而创新出的多元的、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有剪纸手工艺概念的衍生品,也有新的市场需求。这对剪纸艺术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必须要面临的挑战。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文章以"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以黑龙江海伦剪纸为切入点,通过对"海伦剪纸"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剪纸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最后,归纳出"剪纸艺术"在保护手段、保护主体、保护方式三方面的保护机制,期望为"剪纸艺术"提供有据可依的传承路径与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案。
关键词:
剪纸艺术 发展现状 保护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2009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滕星教授的学术专著《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构建》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收录了作者有关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论文及相关访谈。该书按研究领域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访谈篇"三部分,共收入论文14篇、访谈6篇,文末附有教育人类学参考书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亚川
廖泰初以人类学功能学派为理论指导,以社区研究为主要方法,展开对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教育的研究。他试图以教育为中心,进而关注与此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他重视对文化做整体性认识和理解,始终将教育视为文化之一部,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功能,将教育制度视为互相勾连的社会制度之一。他强调历时与共时研究并重,既关注中国社会自身的文化传统,同时强调对当时社会现实状况进行彻底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找到中西文化的“互让点”,找寻中国教育的出路。廖泰初的教育理念,强调要立足原野,从民众现实需求出发,走温和的改良路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大学理想是大学的精神特质和理性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转型,大学理想在现代社会的失落终会阻碍大学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了大学理想的内核、大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对一流、卓越、至善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大学理想 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从美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入手,通过分析"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学术用语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具体阐释教育人类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并具有的双重性格,即基础学科的性格和应用学科的性格。前者的目标是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文化人类学一般理论的发展,这是趋向于文化人类学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研究;后者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性问题的研究,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美美与共的学问。它对弱势群体持有人文关怀,以语言和文化的中层相对主义呼应国家治理和市场运行的高层普遍主义,能够以形、气、神通观的立场,沟通国家治理和社群需要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致中和"的效果。教育人类学要研究民族教育中"爱民族"和"爱国家"如何互补共存,如何协调一致。教育人类学通过民族教育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升华,能够以不可替代的独特视角,为建设公平正义和人道美德的现代文明国家提供学术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战龙
"何谓教育人类学"是一个令包括人类学和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困惑不已的问题。传统上,教育人类学的界说范式是"归属+对象+方法",但这一界说范式在知识的更替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学科界说范式转换迫在眉睫。回顾与检视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教育人类学传统界说范式的实质是学术领域的"圈地运动",浸淫其中的学术政治比例和浓度过大。鉴于当前学科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教育人类学界应该主动作为,适时将界说范式从传统范式转换到新的范式,即"论题+主题+策略"的"新教育人类学"上来,重塑这门学科生产新知和洞察生活的能力,走"积累性知识生产"和"标志性作品打造"两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新教育人类学 社会科学 范式转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金
教育人类学有三种研究取向:一是从思辨的、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人与教育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二是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质;三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与各国"人类学"的传统有关,还与各国"民族-国家"的构建紧密相连。可以说,"教育人类学"的内涵是一个多线的、动态的历史构建过程。不同国家的教育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与特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陈红燕
自20世纪中叶起,教育人类学在德国业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教育人类学具有开放性与"大陆性"特征,并以人类自我形象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教育人类学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德国先后经历的哲学、现象学以及整合取向的三种教育人类学的传统范式,历史文化取向的出现为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注重交叉学科与跨学科、交叉文化与跨文化,以及把人文艺术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等特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亚华 滕星
通过对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1970年至2012年所载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两大重心变化:从"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从"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重视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重心的变化是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人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