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3)
2023(14194)
2022(12111)
2021(11607)
2020(9880)
2019(22665)
2018(22661)
2017(42972)
2016(23543)
2015(26766)
2014(27264)
2013(26711)
2012(24803)
2011(22524)
2010(22773)
2009(20983)
2008(20902)
2007(19017)
2006(16613)
2005(14919)
作者
(68777)
(57974)
(57554)
(55019)
(36586)
(28050)
(26486)
(22822)
(21953)
(20921)
(19648)
(19600)
(18440)
(18132)
(18021)
(17955)
(17802)
(16981)
(16781)
(16611)
(14375)
(14320)
(14118)
(13458)
(13196)
(13141)
(13059)
(12859)
(11940)
(11777)
学科
(98279)
经济(98160)
(70756)
管理(64854)
(51515)
(49396)
企业(49396)
方法(42865)
数学(37554)
数学方法(37032)
农业(34095)
业经(25927)
中国(24650)
(24605)
地方(22149)
(20530)
(20194)
(18000)
贸易(17986)
(17462)
(15204)
银行(15165)
理论(15145)
(14973)
财务(14911)
财务管理(14864)
(14394)
技术(14319)
(14200)
企业财务(14030)
机构
学院(338520)
大学(333206)
(133995)
经济(130909)
管理(130348)
理学(111891)
理学院(110627)
研究(109325)
管理学(108536)
管理学院(107884)
中国(85800)
(73452)
(69810)
科学(68671)
(61507)
农业(56501)
业大(56007)
(55709)
中心(54481)
(54412)
研究所(50137)
财经(48257)
(44904)
师范(44446)
(43656)
(43249)
北京(43197)
经济学(39386)
(38529)
(38401)
基金
项目(223215)
科学(174831)
研究(163693)
基金(160165)
(139229)
国家(137936)
科学基金(118400)
社会(102095)
社会科(96181)
社会科学(96153)
(90067)
基金项目(85282)
自然(77334)
教育(75980)
自然科(75458)
自然科学(75437)
(74370)
自然科学基金(74052)
编号(68810)
资助(65310)
成果(55183)
重点(50039)
(49067)
(48555)
课题(47136)
(46241)
创新(43142)
科研(43033)
大学(41903)
教育部(41522)
期刊
(154716)
经济(154716)
研究(94615)
(74517)
中国(70265)
学报(54517)
农业(50261)
科学(49858)
(49191)
管理(44228)
大学(41854)
学学(39437)
教育(37389)
(33704)
金融(33704)
业经(31882)
技术(31188)
(24506)
财经(23205)
问题(22050)
经济研究(21319)
(19902)
(19407)
图书(17555)
技术经济(16773)
资源(16273)
农村(16143)
(16143)
统计(15999)
世界(15545)
共检索到507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农村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学基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民间组织参与其中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需要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本文通过成都市灾区重建实地调查,从民间组织在灾后农村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分折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建立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怀宇  
随着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灾区(尤其是受损严重的农村)重建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心工作。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于2007年开始的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且城乡统筹已显现出解决灾区农村重建中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松林  燕学敏  
地震后灾区学校重建不是简单的修补与复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与升级,在反思基础上的破旧与创新。灾区学校重建需要针对现实的困难与挑战,在深刻反思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和市场、多元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灾区学校重建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允许市场有限介入;重构学校与社区关系,统筹学校重建与社区重建;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农村震后重建课题组  张晓山  党国英  肖金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奋起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震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恢复重建。调研组于8月10日抵达地震灾区,调研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受灾严重的县乡村根据调研的情况和获得的有关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灾后重建规划组  李双成  赵志强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成都市域文化旅游资源及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尤以位于龙门山地震带附近的四市一县灾损最甚。受灾损失的重点文化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刻不容缓。论文首先对成都文化旅游设施的损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成都市文化旅游设施灾后重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重建战略进行思考,提出恢复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尽快有序恢复成都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冬冬  陈更  沈慧雯  
街区色彩,作为视觉体验的首要因子,饱含着城市文化情怀的必需元素,理应在规划设计中予以重视。根据色彩地理学、色彩景观理论,以四川绵竹富新镇区灾后重建的色彩规划作为实践案例,探索了以细致的现状调研、色彩基调的准确把握、针对不同街区给出不同的色彩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景观色彩设计的街区色彩设计手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要方针是"国家支持、社会帮扶"。在灾后重建中,数以万亿计的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投入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而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灾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的补充作用。本文通过四川安县灾区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的调查,探讨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分析发挥民间资金作用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提出进一步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漪  
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为新农村社区重建带来了新机遇,针对农房重建资金普遍短缺,产业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的现实,可将重灾区新农村社区重建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城郊型、集镇型和村落型。各地应采用适合于本地实际情况的模式加快新农村社区重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斌志  
通过阅读来实现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不仅具有治疗理念、介入方式、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法上的优势,在服务的对象、时间、场地和人员方面也具有可行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阅读疗法的涉入、认同、投射、净化、洞察和运用等心理机制,通过准备、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和追踪六个阶段的工作,协助灾后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实现心理重建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道日娜  
受灾是导致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因灾致贫和返贫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内蒙古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生命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农民生产生活为目标的农村灾害应急援助机制的新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尹稚  
灾后重建中重建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次重建的是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第三是重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区域协调解决在阿坝州内无法合理解决的发展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海燕  赵文武  朱婧  
5月12日,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加快灾后重建的速度,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本文从土地利用政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灾区重建中亟需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灾后重建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并指出构建集优惠、控制、法制于一体的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灾区重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之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