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7)
- 2023(4705)
- 2022(4153)
- 2021(4373)
- 2020(3406)
- 2019(8085)
- 2018(7924)
- 2017(11878)
- 2016(7959)
- 2015(9227)
- 2014(9717)
- 2013(8741)
- 2012(8589)
- 2011(8025)
- 2010(8178)
- 2009(7542)
- 2008(7739)
- 2007(6824)
- 2006(6269)
- 2005(5969)
- 学科
- 济(21660)
- 经济(21626)
- 教育(19417)
- 管理(14553)
- 中国(14219)
- 业(12993)
- 企(10471)
- 企业(10471)
- 学(8803)
- 理论(8148)
- 方法(8002)
- 教学(6914)
- 农(6868)
- 数学(6633)
- 数学方法(6396)
- 财(5856)
- 制(5840)
- 地方(5508)
- 发(5101)
- 发展(4506)
- 展(4383)
- 体(4280)
- 业经(4228)
- 研究(4158)
- 贸(4098)
- 农业(4092)
- 贸易(4092)
- 技术(3959)
- 易(3958)
- 策(3767)
- 机构
- 大学(107565)
- 学院(100929)
- 研究(43413)
- 济(30639)
- 教育(29838)
- 经济(29568)
- 管理(28152)
- 中国(27338)
- 科学(26464)
- 京(26314)
- 范(26212)
- 师范(26063)
- 理学(23390)
- 理学院(22836)
- 所(22643)
- 管理学(21992)
- 师范大学(21867)
- 管理学院(21765)
- 研究所(20451)
- 中心(18781)
- 江(18193)
- 北京(17592)
- 农(17315)
- 技术(15951)
- 财(15509)
- 院(15317)
- 州(14238)
- 业大(13935)
- 职业(13864)
- 农业(13607)
- 基金
- 项目(60225)
- 研究(49892)
- 科学(47751)
- 基金(39456)
- 家(34287)
- 国家(33784)
- 教育(31991)
- 社会(27847)
- 科学基金(27238)
- 社会科(25831)
- 社会科学(25826)
- 省(24254)
- 划(23379)
- 编号(23171)
- 成果(22871)
- 课题(19935)
- 基金项目(19567)
- 年(17057)
- 自然(16464)
- 资助(16235)
- 自然科(16090)
- 自然科学(16086)
- 重点(15792)
- 自然科学基金(15785)
- 部(15026)
- 规划(14327)
- 发(13848)
- 性(13842)
- 项目编号(13740)
- 教育部(13396)
共检索到18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传坤
给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隐含着成人的童年想像和教育理想。民间童话的文字版本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种改编,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童年及教化观念的变迁。英国民间童话《三只小猪》在当代各国有多个编译版,与一百多年前约瑟夫·雅各布斯的版本相比较,区别在于道德教化的加强、暴力的弱化、情节的简化、卡通图画主导的世俗化与幼稚化的突显。这些差异表明一种倾向,即儿童文学正成为儿童唯一能够阅读的文学以及只有儿童才阅读的文学,两个异质的阅读世界正在被建构起来,由此可能导致儿童阅读的"贫民窟"化。这主要是基于现代性话语框架的发展理论及社会化理论所主导的童年假设的结果,阅读实践反过来也强化了这些假设,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刻反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情节"是叙事作品的核心,它内在地制约着作品的信度、效度和品质。因而,有必要对教育叙事"情节"做出如下发问:教育叙事"情节"是"真实"抑或"虚构"?是"好莱坞化"抑或"平淡无奇"?是"片段剪辑"抑或"全景呈现"?回答这三个疑问的关键在于辨别教育叙事与文学叙事、教育叙事与电影叙事之间的不同。可以说,回答教育叙事"情节"三问,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叙事者来说,建构科学的教育叙事"情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典型性"事件的选择;"情节"对人物的服从。
关键词:
教育叙事 “情节” 写作手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海生 李阳
建党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实现了自身建构,主要历经探索、建设、确立、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从单一需求走向双重需求、由一元主体跨界多元主体、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变迁特征。面向未来,还需加快提质培优,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性;健全办学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治理能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航 庞明俊 任雪浩
我国职业技术教师教育政策百年来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六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政策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文章探寻了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百年发展历程,有助于新时期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新政策的制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本科教育经历了从被置于边缘地带到回归大学基础的艰难历程。19世纪后期美国研究型大学初创之后,本科教育便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二战结束之后,伴随着科研活动和研究生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的繁荣,本科教育尤显式微,与此同时,部分研究型大学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并进行了改革尝试。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全面兴起,本科教育作为研究型大学发展之基的地位得以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历程表明,正确认识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基础性地位,科学平衡本科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着力打造充分体现"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是...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永
在诗化的语言背后,"儿童底层叙事"所承载的内容意蕴深远。面对当下课堂教学中盛行的"虚假生成"的现象,对《山彦学校》的深度解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此等解读的背后,嵌入中国教育境遇中的"儿童叙事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固化值得教育者们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树立这样一种儿童教育观,它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不同于教育理想主义者们的本质主义追问,教育社会学的眼光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理解儿童教育的视窗,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发掘"儿童底层叙事"的教育意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敏 李甦
叙事与对话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叙事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儿童的叙事能力成为评估正常儿童及障碍儿童交流能力的方法。作为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中的评价的使用反映了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本文梳理了儿童叙事评价能力的研究方法、年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为未来形成评估儿童叙事能力的工具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叙事 叙事评价 发展 儿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叙事 方法 写作 编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文 许蕊
叙事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艺术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叙事的教育意涵表现在于,叙事教育在传统的"言传身教"教育过程中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也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叙事发挥教育功能具有明确的认知、动机和记忆等心理学理论基础,叙事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对深入人心的叙事加工心理机制的把握和对叙事传输影响因素的控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上市公司不分配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普遍而独特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度有53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门家不分配,占22.3%;1997年度的745家上市公司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范天园
刘乃亭、赵光鸣主编的《新疆儿童文学作品集》是新疆儿童文学的重大成果。作品集以“童年”书写为叙事视角和表现对象,作品有着成人式的规训和想象,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和万物有灵的生命意识,不仅建构了独立自主和以善为美的儿童主体,还表达了新疆儿童对地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意识。新疆儿童文学凝聚着当代新疆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功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复调叙事 人性关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