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6)
- 2023(15313)
- 2022(12866)
- 2021(11627)
- 2020(10055)
- 2019(22857)
- 2018(22285)
- 2017(43282)
- 2016(23080)
- 2015(25850)
- 2014(25670)
- 2013(25437)
- 2012(23332)
- 2011(20978)
- 2010(20940)
- 2009(19370)
- 2008(18866)
- 2007(16659)
- 2006(14355)
- 2005(12809)
- 学科
- 济(116612)
- 经济(116509)
- 管理(66260)
- 业(62455)
- 企(50669)
- 企业(50669)
- 方法(49511)
- 数学(44413)
- 数学方法(43938)
- 财(27031)
- 农(26115)
- 中国(25243)
- 地方(25190)
- 学(22165)
- 业经(21484)
- 农业(17993)
- 贸(17621)
- 贸易(17615)
- 务(17211)
- 财务(17168)
- 财务管理(17134)
- 制(17049)
- 易(17027)
- 企业财务(16318)
- 环境(16035)
- 地方经济(15622)
- 融(15057)
- 金融(15054)
- 和(15049)
- 银(14234)
- 机构
- 学院(334560)
- 大学(333983)
- 济(149303)
- 经济(146517)
- 管理(130233)
- 理学(113254)
- 研究(112780)
- 理学院(112030)
- 管理学(110082)
- 管理学院(109465)
- 中国(84422)
- 科学(67890)
- 京(67817)
- 财(66196)
- 所(56206)
- 财经(53786)
- 中心(52555)
- 农(52349)
- 研究所(51259)
- 江(48968)
- 经(48876)
- 业大(47832)
- 经济学(47461)
- 经济学院(42744)
- 范(41915)
- 北京(41768)
- 师范(41500)
- 农业(41096)
- 院(40756)
- 财经大学(40001)
- 基金
- 项目(228270)
- 科学(181910)
- 基金(169280)
- 研究(163883)
- 家(147647)
- 国家(146510)
- 科学基金(126937)
- 社会(107532)
- 社会科(102143)
- 社会科学(102114)
- 基金项目(89875)
- 省(88375)
- 自然(82304)
- 自然科(80439)
- 自然科学(80419)
- 自然科学基金(78986)
- 教育(75129)
- 划(74575)
- 资助(68806)
- 编号(64574)
- 重点(51932)
- 部(51213)
- 成果(51043)
- 发(49822)
- 创(47445)
- 国家社会(45589)
- 科研(44565)
- 创新(44473)
- 教育部(44280)
- 课题(43814)
- 期刊
- 济(161136)
- 经济(161136)
- 研究(96061)
- 中国(56122)
- 财(52514)
- 学报(49995)
- 科学(47171)
- 管理(46474)
- 农(45663)
- 大学(38051)
- 学学(36487)
- 农业(30811)
- 技术(29780)
- 融(28392)
- 金融(28392)
- 经济研究(27453)
- 财经(27029)
- 教育(26254)
- 业经(24034)
- 经(23342)
- 问题(21123)
- 技术经济(18457)
- 统计(18413)
- 贸(16953)
- 策(16655)
- 业(16312)
- 商业(15535)
- 资源(15194)
- 决策(14990)
- 理论(14949)
共检索到482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希章 李富有 南士敬
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东部民间投资总量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中、西部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东部;东、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动能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势能均有所波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是正效应,西部地区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
关键词:
民间投资 动态特征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兵 乔晶
中国出口的内部区域结构非常不平衡,无论从出口额、出口增长率,还是出口依存度来看,省份间出口的巨大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距又主要是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造成的,从发展趋势看,目前没有扭转的迹象。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揭示,各省的出口与各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也就是说,不同的省份间,出口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省份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而且出口的增长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各异,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部最大,西部次之,而东部最低。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辛冲冲
以2000-2016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FDI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FDI与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FDI与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甚至没有直接关系。FDI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FDI与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力翔 黄小平 刘珊
文章借助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造加入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型,结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二者间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和经济增长效应差异,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莉 丁世勋
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能够带动不同区域之间的市场交流,会对不同区域产生异质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利用克鲁格曼的经典C-P模型测度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效率,并以此代替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指标。进一步利用2012-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三大经济区域的流通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对流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我国的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式下降,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上也呈现了一致的分布特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应该按照西部、中部、东部的重要性序列提供经济支援,保障我国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均衡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颜冰 艾云 高长春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增长,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就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而言,FDI与GDP的增长率高度吻合。FDI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多个变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FDI通过影响这些变量,进而增加了国民收入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明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和外商投资领域的拓宽,这股力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是这股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其他来源国的跨国资本相比,美资企业具有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和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因此,本文在分析外商对华投资总体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美国对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资本的进入,对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美资进入却呈现出相反的效果:其在我国国内资本形成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人均GDP的增长率将下降0.095个百分点。
关键词: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外溢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春 许莉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向养老保险系统缴费会影响储蓄和资本,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利用叠代模型、个人效用函数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构建相应模型,研究由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帐户组成的中国混合制养老保险系统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测算表明,个人帐户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微弱,而社会统筹帐户缴费率的增加会导致显著的经济增长负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麻学锋 孙根年
根据张家界1989—2009年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利用旅游收入和GDP两个基础指标,引入旅游服务密度指标,结合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σ系数,分析张家界旅游业和国民经济高增长的区域响应性及时间同步性。结果发现:①张家界国民经济增长运行中表现出震荡发展、稳步发展和调整发展三个明显的阶段;②旅游业发展在空间上体现收敛特征,国民经济增长在空间上与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和差异性;③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时间同步性;④作为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区域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雪彬 魏鑫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74%、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张蕾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种植业 区域分工 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朝龙 杨庆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考察。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存在差异:短期内,政府投资作用有限,民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政府投资;长期看,政府投资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大于民间投资。因此,刺激短期经济增长,需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而为了长期经济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长期有规划的投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政府投资 民间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政钦 李伶俐 万妍辰
文章首先基于金融资源约束下的配置结构演化角度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然后从人力资本视角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删减样本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检验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更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当人力资本水平越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