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6)
2023(8975)
2022(6836)
2021(6356)
2020(4894)
2019(10857)
2018(10968)
2017(20889)
2016(11484)
2015(12670)
2014(12518)
2013(12091)
2012(10940)
2011(9724)
2010(9647)
2009(8877)
2008(8660)
2007(7875)
2006(7315)
2005(6557)
作者
(30518)
(26255)
(25488)
(24362)
(15982)
(12543)
(11564)
(10082)
(10068)
(9010)
(8733)
(8626)
(8130)
(8019)
(7771)
(7755)
(7645)
(7541)
(7358)
(7247)
(6403)
(6400)
(6325)
(6200)
(5905)
(5879)
(5821)
(5586)
(5250)
(5242)
学科
(49080)
(48729)
经济(48675)
(37220)
农业(32744)
管理(23779)
业经(19016)
(16203)
企业(16203)
中国(14996)
地方(14239)
(12557)
农业经济(12476)
方法(11903)
(11021)
发展(10854)
(10847)
数学(10255)
数学方法(10172)
(9668)
农村(9644)
(9144)
(8934)
土地(8380)
(7971)
建设(7903)
收入(7510)
人口(7304)
(7156)
及其(7134)
机构
学院(157333)
大学(149793)
(63938)
经济(62519)
管理(58492)
研究(53516)
理学(50541)
理学院(50005)
管理学(49193)
管理学院(48918)
(47874)
中国(42553)
农业(35829)
科学(32097)
(31563)
业大(29852)
中心(26721)
(26543)
(25983)
(25683)
研究所(23372)
(22749)
师范(22608)
农业大学(22152)
财经(20576)
(20230)
经济管理(18989)
(18915)
北京(18824)
(18711)
基金
项目(106024)
研究(83874)
科学(83727)
基金(74939)
(64289)
国家(63540)
科学基金(54553)
社会(54154)
社会科(50634)
社会科学(50619)
(44238)
基金项目(40680)
编号(37356)
教育(36214)
(34983)
自然(32029)
自然科(31177)
自然科学(31172)
自然科学基金(30589)
成果(29445)
(28943)
资助(27298)
(25452)
课题(24686)
重点(23299)
(23047)
国家社会(22190)
(21815)
(21626)
(21467)
期刊
(83192)
经济(83192)
(56000)
研究(44062)
农业(37917)
中国(36556)
学报(23827)
科学(23316)
业经(21772)
大学(19619)
(19021)
学学(18553)
(17554)
金融(17554)
教育(17160)
(16858)
管理(15956)
农业经济(14915)
农村(14595)
(14595)
问题(13021)
技术(12903)
(11146)
世界(10059)
社会(9756)
农村经济(9693)
资源(9651)
经济问题(9572)
经济研究(9565)
财经(9139)
共检索到239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武雄  
民间宗教的语言主要通过它的符号系统来表达。在城镇化农村中,民间宗教的符号系统构建了一套隐性的、非正式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为农民向市民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对城镇化农村的发展稳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它的过度发展则容易形成特定利益集团,可能控制村民精神,对城镇化农村的正式权威产生挑战,从而影响农村稳定。妈祖信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确处理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还有利于农村的和谐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惠芳  叶敬忠  刘鹏  
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象为背景,讨论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行为动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她们的影响。同时认为,丈夫外出务工带来的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大等影响是留守妇女信仰宗教的直接原因,家庭背景、社区宗教团体发展情况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因素是促成其信仰宗教的社会原因。宗教信仰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心理调适、物质帮助即行动约束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导致宗教信仰容易陷入新的迷信误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风田  阮荣平  刘力  
遵循理性选择研究范式,本文研究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信教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是宗教选择和宗教参与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信仰量变有显著影响,但对信仰质变尚不够构成显著影响;"新农合"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村宗教信仰的增长速度。这些结果可以对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世俗社会对于农村居民所面临风险的不作为或者弱作为,是宗教在农村颇具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章牧  罗玲  李优兰  
中国的妈祖文化旅游是宗教旅游的一个典型。目前,对妈祖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妈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妈祖旅游的规划,缺乏从宗教旅游者角度,对妈祖文化旅游进行深度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分析、归纳妈祖旅游和宗教旅游的相关文献,以深圳蛇口赤湾天后宫为调查地,开展田野调查,探讨妈祖朝圣者的朝圣行为对妈祖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赤湾天后宫主要客源地以深圳为主;朝圣者的朝圣行为能够扩大妈祖信众基础,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传播;促使人们产生到访天后宫以及传播妈祖文化的动机分别为"放松身心""增进感情""感受历史文化""朝拜妈祖""观看节庆活动"。对此,本文提出赤湾天后宫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妈祖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推动妈祖文化的传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本文对农村居民信仰代际传递进行了分析,并借此对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宗教热"现象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非宗教信仰都具有代际锁定效应,但是与非宗教信仰相比,宗教信仰的代际锁定效应更强。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能够强化非宗教信仰的代际锁定,削弱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效应。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受到横向社会化的抑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祝平  
民间信仰的流动和扩散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异化和归化是其常有的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多元共生文化融合与流动性社会整合的过程。作为民族文化中的小传统,它的扩散生长既有大传统文化的一般特性,需要中央、地方、民间多维互动共促,但它更有自身突出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妈祖信仰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民间信仰形态之一,其在浙西南山区由盛而衰的历史流变表明,地缘、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于地方社会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改造是有限度的,民间信仰之于地方社会的意义也有其自身的生长机制。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转型与价值重塑是时代主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较细致地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利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本文发现,相比于无宗教信仰者,有宗教信仰的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要低6%。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负向影响主要针对的是具有较强个人储蓄性质的"老农保",而不是具有较强公共福利性质的"新农保"。这一结论表明,当前"新农保"的公共福利性质是吸引全体农户参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老农保"的自我储蓄性质与政府财政的缺位导致了不少目标对象的流失,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因此,继续加大政府的相关投入是保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吸引力和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朝晖  
本文以苏北L市农村的基督教信仰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迅速发展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为防患于未然,提出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教职人员的引导,使其教义宣传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加强对农村基督教信仰监管,推动基督教健康发展;关心保障广大农民利益,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使其自由信仰基督教但不依赖宗教;打击、防范邪教活动,使农民远离邪教。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世俗化理论和宗教经济理论以及宗教精神合作社假说,本文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村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基于村级和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村庄而言,公共文化供给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村庄内的信教比重;对于农户而言,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宗教选择概率和宗教参与程度。这说明,公共文化供给对宗教信仰具有挤出效应。这一结果可以对目前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长期缺乏是农村"宗教热"兴起的推力之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贵立义  
本文论述了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 ,并指出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 ,无论是外国宪法还是我国宪法都规定了种种的限制 ,这是宗教信徒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邪教有着重要的区别 ,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 ,必须打击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温英杰  
民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日益受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要做到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从多种途径上下工夫,有效地开展无神论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媛  朱婷婷  谭涛  
工业化、城市化与劳动力流动不仅造成中国部分农村社区人口结构上的"空心化",也导致一些农村社区发展处于停滞,农村社区"失范"现象非常普遍。如何提高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信任度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利用2012年江苏省D市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宗教密集的农村地区居民是否信仰宗教及其信仰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仰宗教的农村居民比普通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且信仰程度较高的农村居民比信仰程度一般的村民更加乐于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本文的研究为在我国一些宗教密集的农村地区推进农村社区重建以及我国宗教事物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术坤  董永庆  许悦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建衡量社会网络的指标体系,运用实证模型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社会网络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的结果显示:与不信教者相比,信教的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更大、财务支持网规模更小,在情感支持网规模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信教的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更大以及情感支持网规模未见显著差异这两个结论高度稳健,但是信教者比不信教者的财务支持网规模更小这一结论不够稳健。本文提供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社会网络直接影响的实证证据,为国内宗教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补充。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陶颖  王文涛  陈启亮  柯明  
宗教信仰与农户非农收入的关系是宗教经济学亟需破解的难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传统分位数回归(QR)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实证检验宗教信仰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宗教信仰对农户非农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正向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农户收入的低分位点阶段,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农户的信教动机逐渐由"功利取向"转化为"价值取向",导致宗教信仰的增收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农村居民信仰转型的理解,而且也提供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与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