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5)
2023(7534)
2022(6155)
2021(5902)
2020(4928)
2019(11354)
2018(11552)
2017(21966)
2016(12109)
2015(13769)
2014(14055)
2013(13424)
2012(11963)
2011(10849)
2010(11224)
2009(10192)
2008(10005)
2007(9055)
2006(7919)
2005(7324)
作者
(34322)
(28205)
(28149)
(26977)
(18070)
(13629)
(12961)
(10942)
(10801)
(10297)
(9936)
(9660)
(9289)
(8987)
(8875)
(8651)
(8438)
(8345)
(8325)
(8005)
(7141)
(6981)
(6959)
(6597)
(6358)
(6347)
(6328)
(6316)
(5674)
(5560)
学科
(49575)
经济(49535)
管理(30765)
(27401)
(22980)
企业(22980)
方法(22738)
数学(20380)
数学方法(19834)
地方(13064)
中国(12047)
(11647)
(10536)
(10026)
(9817)
业经(9717)
理论(9557)
(9359)
银行(9350)
(8862)
地方经济(7826)
农业(7783)
(7754)
贸易(7746)
(7594)
(7556)
金融(7554)
(7453)
环境(6951)
教学(6830)
机构
学院(165430)
大学(161731)
管理(61843)
(60709)
经济(59072)
理学(52558)
研究(52025)
理学院(51919)
管理学(50511)
管理学院(50221)
中国(44929)
(34494)
科学(33994)
(29469)
(27253)
(26628)
中心(26346)
(25636)
研究所(23972)
(23233)
业大(23079)
师范(23010)
财经(23005)
(22481)
北京(21722)
(20700)
技术(19842)
农业(19818)
(19536)
师范大学(18211)
基金
项目(108754)
科学(85494)
研究(79701)
基金(76909)
(67092)
国家(66574)
科学基金(57291)
社会(48272)
社会科(45702)
社会科学(45690)
(44419)
基金项目(40167)
教育(38244)
自然(37881)
(37152)
自然科(37004)
自然科学(36998)
自然科学基金(36263)
编号(34392)
资助(32479)
成果(27567)
重点(25292)
课题(24267)
(23799)
(22727)
(22467)
创新(21005)
科研(21001)
项目编号(20560)
大学(20218)
期刊
(68367)
经济(68367)
研究(48619)
中国(34044)
学报(23595)
(23075)
教育(23031)
管理(22804)
科学(22685)
(22427)
(21789)
金融(21789)
大学(18029)
技术(17277)
学学(16740)
农业(14265)
业经(11897)
经济研究(10597)
财经(10435)
统计(10059)
(9230)
图书(9171)
(8885)
资源(8648)
决策(8332)
问题(8164)
(8096)
技术经济(8071)
商业(7939)
职业(7927)
共检索到251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旿  
经过一系列试点探索,中国人民银行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通过多种渠道向信息主体以及金融信贷机构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各类民间征信机构、大数据技术公司从不同角度开始了各类信用服务的探索,但以民间借贷业务为代表的各类非银行信用系统仍游离于当前主流的征信体系之外。进一步探索研究民间借贷等非银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模式,将对规范民间借贷业务、加强全社会的金融风险防控以及促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磊  
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对当前环境中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应用程序在民间借贷和商业领域开展征信业务的模式进行探讨,并针对推动这两类记录的采集和相应征信业务模式的开展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以期有助于深化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磊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国彦兵  
温州民营借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其规模正在不断缩小,但在今后仍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文修  
只要是市场经济,社会就会有民间借贷行为的存在;只要有民间借贷的市场,就会有融资理财中介服务的需要。所以,碍于温州等地传销式民间借贷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在揭示融资理财行业风险的基础上,本文诠释了融资理财中介阳光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行业内核,论证了融资理财行业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自律与管控,提出了融资理财中介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主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畅  
民间融资活动的日益繁荣,其借贷行为本身所引起的民、刑责任交叉问题随之上升,此类案件大量存在于司法实务中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指引,因此,分析该类型案件所产生的实践归属难题更富现实意义。尽管丰富的判例表明"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是解决此类案件的指导思想,但大多情况下是处理大宗案件时所呈现的低效益状态。探索民间借贷民刑交叉案件的诉讼模式,建立合理的程序选择机制,以平衡打击犯罪与保护权益的相互冲突,确保案件公正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董建华  刘晓芬  
本文拟以征信建设为切入点,对金融机构以借款人身份发生的信贷业务从风险量化管理到动态监测提出全新的管理思路,以期从征信视角对金融机构的借款人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及研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赫国胜  李超  
P2B是由P2P衍生出来的网络借贷模式,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与个人相比,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征集渠道多样、风险缓释手段丰富,有利于进行信用风险的防控。而商业银行开展P2B借贷业务既符合其稳健的风险管理风格,又有利于发挥企业风险审核的专业优势,是商业银行涉足网络借贷业务的良好平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宋鹏程  吴志国  Melissa Guzy  
现有文献多聚焦于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带来的风险及其监管模式,缺乏对于其业务模式的研究。少量针对业务模式的研究成果也仅限于横向比较国内外平台的表象特点,缺乏细致、深入分析。本文不讨论P2P网络借贷平台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各种风险及其监管,而是关注平台如何通过业务模式的改进来降低借贷行为内生的信用风险,从而扩大用户基础,实现规模经营和盈利。理论和西方行业领导者的实践都表明,提高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的能力,平台确定贷款利率以及规模经营是平台盈利的关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莲芳  
P2P网贷平台如何通过业务模式的改进来降低借贷行为内生的信用风险是本文关注的重点。P2P网贷平台业务有无担保以及担保机制不同,其内生风险机制也不同。我国P2P网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业务模式逐步融入了"中国元素"。扩大信用评估数据来源范围、寻求线上与线下模式的平衡、采用个人信用评级方式是P2P网贷平台发展的方向,为适应集约化趋势,未来还应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杜黎  
2.1民间借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信用社贷款也属于民间借贷,但它是在国家宏观金融计划控制之下,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利率发放。狭义上的民间借贷是指农民之间自发的、非正规的借贷。目前农村中的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琳  
本文尝试对民间借贷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建立和健全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引导扩大设立民营银行促进金融改革,从而规范民间资金的运作,消除"影子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起雷  
一、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点1.交易活动由暗转明,融资范围扩大。为了适应民营企业贷款小、频、急的特点,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近几年各商业银行总行都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基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余送  
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交易规模和平台数量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借贷机构难以得到传统银行同等待遇,网络信贷征信机构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网络借贷征信机构数据积累过少。为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提升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等对网络信贷平台的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与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共享,加大征信产品开发力度,为互联网征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容慧  
新时期随着我国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新的契机。随着国家新一轮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未来沿海中小企业逐步向该省梯度转移,现有资金融通渠道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其作用及影响难以持续性满足未来河南省投融资的总体需求。新时期如何认识这种民间借贷形式,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它的资金融通功能,进而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拓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融通渠道以满足本地企业与沿海转移企业的协调发展,成为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