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3)
2023(15164)
2022(12882)
2021(12035)
2020(10225)
2019(23382)
2018(23093)
2017(45207)
2016(24407)
2015(27446)
2014(27385)
2013(27164)
2012(24796)
2011(22103)
2010(22047)
2009(20861)
2008(20896)
2007(18710)
2006(16773)
2005(15396)
作者
(69851)
(57849)
(57668)
(54810)
(37159)
(27622)
(26225)
(22471)
(22077)
(20919)
(19806)
(19733)
(18635)
(18365)
(17987)
(17570)
(17260)
(16986)
(16580)
(16569)
(14325)
(14213)
(14027)
(13316)
(13076)
(13071)
(12881)
(12865)
(11565)
(11300)
学科
(100045)
经济(99887)
(96657)
管理(88429)
(88304)
企业(88304)
方法(44564)
数学(34969)
数学方法(34618)
(33873)
业经(32482)
(30699)
(29895)
(24524)
财务(24457)
财务管理(24425)
中国(24216)
(23578)
银行(23431)
企业财务(23178)
(22010)
农业(21475)
技术(20164)
理论(19090)
(18848)
(18621)
(17776)
地方(17520)
(17502)
金融(17498)
机构
学院(350229)
大学(348411)
管理(144843)
(141627)
经济(138572)
理学(124001)
理学院(122758)
管理学(121057)
管理学院(120414)
研究(110002)
中国(90875)
(74234)
(70649)
科学(65190)
(55919)
财经(55535)
(54215)
(53301)
中心(50853)
(50363)
业大(49814)
研究所(48573)
北京(46791)
农业(43694)
(43123)
(42315)
师范(41973)
经济学(41913)
财经大学(41138)
(39688)
基金
项目(230045)
科学(182343)
研究(172088)
基金(168037)
(143820)
国家(142537)
科学基金(124787)
社会(108908)
社会科(103207)
社会科学(103181)
(89878)
基金项目(89454)
自然(80499)
自然科(78615)
自然科学(78599)
教育(78019)
自然科学基金(77226)
(74181)
编号(70673)
资助(68753)
成果(57063)
(50970)
重点(50255)
(50007)
(48054)
课题(47592)
(46368)
创新(45993)
项目编号(44330)
教育部(44297)
期刊
(162143)
经济(162143)
研究(107578)
中国(67384)
(58029)
管理(57772)
(52314)
学报(49177)
科学(47412)
(43070)
金融(43070)
大学(38406)
学学(36338)
教育(35530)
农业(35136)
技术(31218)
业经(28082)
财经(28078)
经济研究(24141)
(23845)
问题(20829)
(19754)
技术经济(18619)
理论(18166)
现代(17729)
财会(17040)
实践(16457)
(16457)
科技(16292)
商业(15817)
共检索到528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雪军  欧朝敏  李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民营银行也成为了整个银行体系重要且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民营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互动机制,相互促进对方的发展。为了让这种机制运行地更为顺畅,我们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建高  曹敏  
降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突破点。作者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银行合作模型,就大银行和小银行依靠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合作,来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大银行、小银行的"双赢",还有助于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使民营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信贷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永跃,金晓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丽娟  
商业银行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探索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如何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破解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与创新型中小企业之间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根源问题,探索了金融机构持有企业股权或期权,通过其他金融机构间接持有企业股权,以及实施浮动利率等措施,研究了如何有效消除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如何构建银企合作环境支持体系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蒙震  胡怀邦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涵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内容的度量模型,该模型由财务实力、管理实力、社会实力三个因子组成,然后基于该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各因子对贷款定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信用实力越强,贷款定价越优惠,同时,信用实力对缓释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缓释工具对贷款定价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贷款定价的调节变量。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商业银行如何应用模型加强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莉  杨宜  
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需要效率、成本及对风险的控制,贷款外包或许是一个解决之道。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贷款外包可以帮助大银行专注于中小企业信贷的核心业务、降低贷款成本、提高贷款的规模效益和信贷效率、优化信贷流程和分散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从而使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保持商业可持续性。中小企业贷款外包为大银行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大银行带来外包风险,认识并有效控制这些风险是做好贷款外包的关键。目前,已有一些金融服务外包商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链的某些环节上与银行合作,共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锦辉  
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是一个长期普遍的问题。而国内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方式创新则是解决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特别是温州银行业的经验入手研究,在分析阻碍信贷融资方式创新因素的基础上,以金融创新理论为依据,对成功的创新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据此推出全新的信贷创新品种设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希安  
本文紧紧抓住“软信息”概念,通过强调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强烈的“软信息”关联,分析了中小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性问题。本文认为,如果中小银行脱离地域“软信息”优势,向大银行看齐,或成为地方政府的“二财政”机构,人们便不能用中小银行的标准来衡量它,系统性风险将不可逆转地上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许坤  邱宇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核心在于信息的非对称性。由于信息非对称,会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被信贷配给。本文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从信息问题出发,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在信息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和研究逆选择机制的发生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对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的合同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信息的重要性,最终从信息完善的视角,提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明  
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主要的经济主体,资金短缺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金融制度安排和农村中小企业巨大资金需求,又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了运行基础和发展动力。从另一个角度讲,民间金融发展又加快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对农村中小企业应采取"疏"的措施,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杰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了热点话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各种讨论中,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指责不绝于耳。本文拟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入手,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建清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贷款难”的困扰和制约。本文从分析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不利因素入手,进一步探讨信用担保机构在金融融资中的制度完善作用、构建银行与担保机构协调机制以及其外部环境支持等问题。通过这种协调机制来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支持,既能改善中小企业信用、促进其良性发展,又能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安  
中小企业集聚及其相互间的知识流动是推动集群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农区的中小企业集聚及其内部网络在促进集群创新方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尚需通过调查样本来研究。文章在整合社会网络理论、集群理念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关系强度与集群的信息量度和信息效度的假设关系,并通过传统农区虞城钢卷尺集群的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对集群的创新效率假设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不同网络关系强度对集群的创新效率提升途径并不一致,传统农区的集群网络关系会通过影响集群企业获取的信息量度、信息效度、创新压力感和水平来影响集群的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