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6)
2023(7997)
2022(6717)
2021(5880)
2020(4613)
2019(10463)
2018(10275)
2017(19876)
2016(10405)
2015(11533)
2014(11701)
2013(11987)
2012(11622)
2011(10824)
2010(11316)
2009(10592)
2008(10229)
2007(9324)
2006(8866)
2005(8601)
作者
(31825)
(26714)
(26627)
(25223)
(17189)
(12622)
(11975)
(10238)
(10144)
(9573)
(9428)
(8828)
(8762)
(8727)
(8565)
(8217)
(7840)
(7652)
(7651)
(7287)
(7057)
(6627)
(6488)
(6290)
(6102)
(6064)
(5861)
(5853)
(5516)
(5260)
学科
(72256)
经济(72205)
(26791)
管理(26017)
地方(23792)
中国(20033)
(18811)
企业(18811)
方法(17633)
(16064)
地方经济(15370)
数学(15208)
数学方法(15141)
业经(14515)
(11800)
农业(11779)
(11170)
(10668)
金融(10668)
(10022)
银行(10009)
(9889)
(9840)
(9768)
(9571)
贸易(9561)
环境(9522)
(9088)
发展(8179)
(8157)
机构
学院(159942)
大学(157021)
(80352)
经济(78863)
研究(65274)
管理(55093)
中国(50061)
理学(45190)
理学院(44586)
管理学(44028)
管理学院(43712)
科学(36364)
(34871)
(34593)
(33893)
研究所(30078)
中心(27980)
财经(26385)
(26348)
经济学(26032)
(25616)
(23725)
(23012)
北京(22981)
经济学院(22973)
(22338)
师范(22152)
(21135)
科学院(20259)
(20198)
基金
项目(93687)
科学(73695)
研究(71451)
基金(66155)
(56969)
国家(56453)
社会(47639)
科学基金(47531)
社会科(45262)
社会科学(45254)
(37469)
基金项目(33870)
教育(31061)
(30569)
编号(28142)
(28088)
资助(27162)
自然(26934)
自然科(26251)
自然科学(26246)
自然科学基金(25767)
成果(23720)
发展(23480)
(23091)
重点(21672)
课题(21170)
(20316)
国家社会(20100)
(18981)
(18118)
期刊
(106653)
经济(106653)
研究(58869)
中国(38786)
(25775)
(25475)
管理(23905)
科学(21005)
学报(20970)
(19686)
金融(19686)
经济研究(18280)
农业(17332)
教育(17098)
业经(16307)
大学(16266)
学学(15330)
技术(15186)
财经(14218)
问题(13446)
(12515)
(10385)
世界(10266)
技术经济(10106)
国际(9654)
(8817)
经济问题(8784)
商业(8635)
经济管理(8483)
改革(8216)
共检索到275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王治国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有其深刻地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改革开发以后,民营经济的复兴和快速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理论创新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鲜活实践经验。当前国家倡导发展环境友好型,创造和谐社会,大力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在新形势下的民营经济的增长方式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7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5年9%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后,能不能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8%之间,是各方面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此作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建议》提出,2006—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既积极而又稳妥的指标。鉴于“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可达8.8%,如果“十一五”末GDP总量仍按过去设想比2000年翻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龙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乌力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乌力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重大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根  
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提出应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巩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 ;强化农业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红  陈劭锋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目标指引下,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初步探讨。“粗放型”增长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不良后果,决定了它的“不可持续性”;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和基础条件。针对我国的国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的两个方面是: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科技进步能够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本、人造资本相比,人力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根本、更有效的推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祖才  刘宇南  陈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并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三个方面明确了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这也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社会事业不但具有公益属性,也具备产业属性,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整个产业体系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保余田  
作者认为,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拥有量十分贫乏,难以再支撑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其方法是: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的观念,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推动企业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开发、科学的管理、市场的营销、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第四,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最佳的区域分工效益、资源配置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五,转变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除障碍。最后,注重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道芳  丁德章  
发展名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选择李道芳丁德章一、发展名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和有效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经济发展在总体上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为此,它需要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来规范其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凯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总体上是令人振奋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起步是一个共同现象。而“血拼”式竞争和政府直接参与的地区竞赛成为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从“十五”到“十一五”时期,最大的思想进步就是:认识到仅仅在一般的调节手段和政策设计上进行调整,是不足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的。必须进行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是否能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来改变社会价值观,改变竞争和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就成为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十几亿人口参与的工业化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是一个极大的人类难题。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方式推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晓峰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报告》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及二○一○年远景规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全面的,正确认识是中西部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征表明,这一过程不仅为东部地区发展创造出政策环境,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上新台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