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9)
- 2023(8515)
- 2022(7124)
- 2021(6272)
- 2020(4902)
- 2019(11198)
- 2018(11012)
- 2017(20796)
- 2016(11117)
- 2015(12380)
- 2014(12586)
- 2013(12723)
- 2012(12533)
- 2011(11931)
- 2010(12468)
- 2009(11875)
- 2008(11486)
- 2007(10652)
- 2006(10059)
- 2005(9786)
- 学科
- 济(75682)
- 经济(75625)
- 管理(29482)
- 业(28600)
- 地方(23764)
- 企(21795)
- 企业(21795)
- 中国(20923)
- 方法(19896)
- 数学(16683)
- 数学方法(16590)
- 农(15546)
- 业经(15534)
- 地方经济(15328)
- 学(13318)
- 融(11845)
- 金融(11844)
- 发(11378)
- 农业(11080)
- 银(11065)
- 制(11061)
- 银行(11056)
- 行(10882)
- 财(10615)
- 环境(9872)
- 贸(9632)
- 贸易(9621)
- 易(9128)
- 理论(8674)
- 和(8659)
- 机构
- 学院(177555)
- 大学(176507)
- 济(84451)
- 经济(82813)
- 研究(69531)
- 管理(59893)
- 中国(53051)
- 理学(49005)
- 理学院(48350)
- 管理学(47644)
- 管理学院(47292)
- 科学(39437)
- 京(38566)
- 财(38249)
- 所(36182)
- 研究所(32117)
- 中心(29851)
- 财经(29340)
- 江(29336)
- 经济学(27534)
- 农(26872)
- 范(26348)
- 经(26267)
- 师范(26155)
- 北京(25504)
- 经济学院(24262)
- 院(24195)
- 州(23739)
- 科学院(21241)
- 财经大学(21226)
- 基金
- 项目(101962)
- 科学(79922)
- 研究(77902)
- 基金(71806)
- 家(61557)
- 国家(60962)
- 社会(51731)
- 科学基金(51286)
- 社会科(49121)
- 社会科学(49109)
- 省(40690)
- 基金项目(36596)
- 教育(34799)
- 划(33382)
- 编号(30821)
- 资助(29855)
- 发(29092)
- 自然(28919)
- 自然科(28175)
- 自然科学(28169)
- 自然科学基金(27652)
- 成果(26809)
- 发展(24253)
- 展(23851)
- 重点(23461)
- 课题(23380)
- 部(22295)
- 国家社会(21709)
- 创(20440)
- 性(19764)
共检索到30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艳伟
据"腐败有效论"的已有研究结合私营企业发展路径分析试图解释中国高腐败和民营经济高增长并存的"双高之谜"。通过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腐败与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著正相关关系,对民营经济发展而言"腐败有效论"是成立的。并且我们证明,腐败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可以减少政府的掠夺和干预。说明面对一个扭曲的制度安排,必然存在另一个扭曲的制度对其进行纠正。而要根除这种次优的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只有根除其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即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腐败有效论 政府干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薇
腐败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但是很长时期中,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却局限于简单的描述和谴责,鲜有规范的经济学分析。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突出表现为:对腐败形成机制的分析、对腐败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分析、对腐败问题的动态模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杨俊
腐败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关注。基于中国特有的公共治理结构,在Lopez和Mitra(2000)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动态三层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司三者的互动关系,提出地方腐败行为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会降低环境质量的假说,并利用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以CO2和SO2为例,发现地区腐败行为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环境污染的总体效应显著为正,并且显著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基于此,政府可考虑加大环境方面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和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左大培
腐败也危害私营经济的发展左大培腐败使政府机关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瓦解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这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提出异议了。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腐败的另一个危害,那就是:腐败也危害私营经济的发展。半年多以前,在与一位老熟人闲谈间,我提起去年南方的某些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国璋 陈宏伟 郭鹏
针对1980—2008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与腐败的变动趋势关系,分别采用透明国际的腐败感知指数(CPI)指标和中国腐败案件数两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中国经济增长和腐败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在改革初期中国腐败水平较低,随着经济增长腐败水平逐渐提高,在达到某个高度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腐败案件的发生受到纪检机关反腐力度、对外开放程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程,降低腐败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腐败 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倪星 孙宗锋
地方反腐败力度是影响腐败治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G省21个地级市腐败案件立案数与处分数的纵贯分析发现,过去十年中各地方反腐败力度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分权程度和政治周期显著地影响着地方反腐败力度。其中,经济发展与反腐败力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人均GDP为2.4万元左右的时候,反腐败力度最大。地方分权程度越高,反腐败力度越小。与其他年份相比,政府换届年份的反腐败力度会显著降低。
关键词:
反腐败力度 经济发展 地方分权 政治周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广珍 李绍平 黄险峰
本文同时考虑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三个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的影响,进而构建了理论模型。从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基本模型中,地方官员对政治晋升的偏好程度越高,则其努力程度越高、腐败程度越低。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官员的努力也越高,但对腐败水平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在进一步假设腐败会被惩罚的拓展模型中,基本模型的大部分结论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分权程度的对努力的影响也变得不确定了。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对官员腐败惩罚的力度和对官员腐败的惩罚准确程度的影响,相关命题表明,如果对官员腐败惩罚的越严厉,并且对官员腐败的惩罚越准确,官员努力水平和官员腐败程度都会变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我们还对以往文...
关键词:
政治晋升 财政分权 腐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牛宝德
论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及对策牛宝德腐败总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只要这些经济条件不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而要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经济条件和根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下大功夫、动大手术。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跃进
腐败是公务人员违反法定职责与社会其他人串谋瓜分政府经济租金的活动。政府控制经济产生租金,腐败是租金的函数:租金越大,腐败程度越高;公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也加剧腐败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则起相反作用;法律纪律的惩处可以抑制但不能消除腐败。腐败与经济快速发展并存的现象为一悖论。经济发展高速期与转型期腐败活动冲击"恶法"而有促进经济效率的倾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婷 黄建山
文章通过对44个国家GDP、FDI、人口与技术重心的空间分布及移动路径、速度作以比较分析,探讨了各属性重心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重心 空间分布 演变路径 技术与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剑 葛加国
文章用格林伯格指数定量了语言趋同,并基于全球115个国家的截面数据,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工具对语言趋同的原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认为:(1)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语言趋同的重要因素。(2)本国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山地河流的面积比例也是影响语言趋同的重要原因。(3)一国经济自由度指数越高,本国的语言趋同速度将加快。
关键词:
语言趋同 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平
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主要指标已经向宏观调控的目标靠拢,成绩很大;象往年一样,我们要对1994年秋天所作的经济预测进行检验;对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分析;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判断,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1995年经济发展的回顾1995年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比较平稳,除发生过一次地震和局部地区遭受旱涝灾害外,没有发生其他重大事件。由于实施适度从紧的政策,经济运行继续向宏观调控的目标靠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从1994年21.7%降到了1995年的14.8%,下降了6.9个百分点。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薄建奎 李寻 于雅静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经济指数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网络社会对我国东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贡献的差异较大,对西部的贡献稍大于东部;在控制地区差异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指数会促使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经济以1.26%的速度收敛。因此,应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增长质量 信息经济指数 收敛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桂红 肖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它的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有清楚的了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云凤 胡一鸣
我国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传承,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绿色发展的和谐统一。笔者通过文献调查,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承发展脉络。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完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在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史上具有开创与先驱作用,集中体现为毛泽东林业建设思想;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出接续性、连贯性和发展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完善阶段,我国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活运用,对前代探索成果的继承,对于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对于时代发展的创新开拓,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各个阶段的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新时代1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标志性成果,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生态文明思想 传承发展 实践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