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2)
- 2023(12183)
- 2022(10056)
- 2021(9253)
- 2020(7937)
- 2019(17868)
- 2018(17906)
- 2017(35007)
- 2016(18911)
- 2015(21424)
- 2014(21343)
- 2013(20793)
- 2012(18760)
- 2011(16621)
- 2010(17237)
- 2009(16579)
- 2008(16846)
- 2007(15565)
- 2006(13755)
- 2005(12868)
- 学科
- 业(88192)
- 济(85228)
- 经济(85092)
- 企(81976)
- 企业(81976)
- 管理(77860)
- 方法(39151)
- 数学(30629)
- 财(30532)
- 数学方法(30026)
- 业经(29457)
- 农(26613)
- 务(22388)
- 财务(22341)
- 财务管理(22312)
- 制(21802)
- 企业财务(21114)
- 中国(19033)
- 农业(18666)
- 技术(18361)
- 理论(16847)
- 体(16554)
- 划(16184)
- 策(16003)
- 和(14698)
- 体制(14141)
- 贸(13967)
- 贸易(13956)
- 易(13576)
- 经营(13045)
- 机构
- 学院(279513)
- 大学(273846)
- 济(118213)
- 经济(115941)
- 管理(114372)
- 理学(98190)
- 理学院(97298)
- 管理学(95617)
- 管理学院(95103)
- 研究(83115)
- 中国(68152)
- 财(59721)
- 京(56615)
- 科学(47891)
- 财经(46531)
- 江(43777)
- 农(43439)
- 经(42080)
- 所(40934)
- 中心(38974)
- 业大(37957)
- 研究所(36175)
- 经济学(35811)
- 北京(35221)
- 财经大学(34242)
- 州(34092)
- 农业(33809)
- 商学(32380)
- 经济学院(32289)
- 商学院(32083)
- 基金
- 项目(176750)
- 科学(142008)
- 基金(130908)
- 研究(130836)
- 家(111585)
- 国家(110604)
- 科学基金(98497)
- 社会(85742)
- 社会科(81435)
- 社会科学(81416)
- 省(70044)
- 基金项目(68322)
- 自然(63361)
- 自然科(62039)
- 自然科学(62025)
- 自然科学基金(60989)
- 教育(60671)
- 划(56762)
- 资助(54391)
- 编号(52430)
- 成果(41678)
- 创(40004)
- 部(39545)
- 重点(39050)
- 制(38291)
- 业(38046)
- 创新(36502)
- 发(36326)
- 课题(35770)
- 国家社会(35546)
- 期刊
- 济(137069)
- 经济(137069)
- 研究(82063)
- 中国(55747)
- 财(51664)
- 管理(49575)
- 农(41797)
- 科学(36765)
- 学报(36459)
- 大学(29689)
- 农业(28356)
- 学学(28311)
- 技术(27790)
- 融(27118)
- 金融(27118)
- 教育(26391)
- 业经(24295)
- 财经(24216)
- 经济研究(21284)
- 经(20901)
- 问题(17330)
- 业(17253)
- 技术经济(16715)
- 财会(15179)
- 统计(14819)
- 策(14205)
- 现代(14113)
- 商业(13702)
- 贸(13542)
- 世界(13117)
共检索到423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陆云航 刘文忻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就民营制造业中企业规模对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工资效应在民营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工人工资与企业规模正相关。同时发现,工人素质假说和劳动生产率假说对于该效应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传导机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主要通过工人素质、资本密集度、技术水平以及工会组建率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工人工资。
关键词:
企业规模—工资效应 工人素质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企业规模 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砚峰 李宇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规模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构建了仿真模型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加以衡量,以销售收入、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水平变量,设计了大企业——技术推动模式、中小企业网络——市场拉动模式和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三种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理想的发展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宇 张瑶
企业规模作为类别自变量,能够更有效地揭示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化和产业政策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公司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集中度、行业特征、政府补助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研究认为门槛回归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跃迁过程,相应的研究结论在产业组织结构、企业成长和产业创新投入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伦蕊
近年来,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内,企业规模结构经历着从集中化到两极化的悄然变化。为了解析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化动因,本文构建动态面板Sys_GMM模型,对1995—2002年和2003—2010年的两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别回归和比较分析。研究证实了效率竞赛论、政府偏好论、分工深化论、市场容量论、两化融合论的理论解释力,但进入壁垒论和外资导入论未能得到实证支持。
关键词:
高技术制造业 企业规模结构 演化动因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方静
采用2004~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层面微观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回归方法,对产品价格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进口投入品价格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出口产品定价越高,购买的进口投入品价格越高。本文对产品价格与企业规模之间相关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得出产品质量是影响产品价格与企业规模之间相关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洪亚
本文利用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2万多家企业数据,采用面板数据IV-2SLS方法克服R&D内生性问题检验了Gibrat定律,并实证分析了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与成长之间并不遵循Gibrat定律,企业成长具有"规模依赖"。(2)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成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不考虑R&D的内生性,用OLS估计的结果均低估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而考虑R&D的内生性,用IV-2SLS方法估计可以改善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漪 彭哲
通过对273家深圳制造企业的分析,检验证明了专利在不同规模企业里对创新保护、知识溢出效应及其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指出不同规模企业从创新获利的不同途径。
关键词:
专利 创新独占性 企业规模 互补性资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玉梅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
关键词:
企业规模异质性 产业地理集中 制造业集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白积洋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集聚的数据,从企业规模异质性视角出发,检验中国制造业集聚经济效应。首先考察影响制造业集聚的一般因素,然后重点考察了企业规模因素对集聚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除了运输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制造业集聚的一般因素之外,企业规模异质性也对集聚经济效应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构造隐含企业规模因素的集聚经济新变量,对企业规模异质的集聚经济效应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小型企业的专业化经济和竞争效应大于大中型企业。这一结论不仅反映了不同规模企业对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差异,也说明了小型企业对制造业集聚的重要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集聚经济 企业规模异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华 刘力
从企业规模、市场外向度两大视角对我国制造业20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行业市场外向度的提高能对其地区集聚形成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相对规模则与产业集聚呈现出"U"型特征;对高、低集聚行业分类考察发现,市场外向度的正向作用仅在低集聚行业中十分显著,而企业规模与产业集聚之间在低集聚行业中所呈现出"U"型特征而在高集聚行业中表现出倒"U"型关系的现象使得两者在整体上呈现倒"S"型关系。研究发现对制定和实施我国的产业集聚与空间布局政策均有相应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市场外向度 制造业集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宇
本文在分析引起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争议的传统因素及改进方法基础上,以行业分组的非参数回归方法避免行业差异性和实证模型误差,仍然得到中、美制造业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争议性结论。由此表明,行业适用性问题仅是对不同行业差异性的静态比较,未涉及产业演进导致行业本身动态变化对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中、美制造业产业演进的驱动力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美制造业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我国制造业是以传统投入要素和R&D投入为主要驱动要素,客观上要求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因此,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呈现"熊彼特假设"的关系;而美国制造业则是R&D投入和非R&D投入共同驱动模式,在保持甚至收缩...
关键词:
产业成长阶段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宁露涛
本文根据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政策经验,对中国在国际经济自由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企业规模战略进行分析。文章发现韩台政策设计与其特殊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中国采用类似策略需考虑对国情的适应性,世贸和信息技术协议对政府扶植限制后的可行性,及对新国际竞争趋势的应变性。本文认为,“十一五”计划似应客观看待国外发展经验,集中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将规模问题留给市场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十和 洪俊杰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聚经济),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跨行业集聚经济);中型企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但只在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大型企业即使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也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修松 刘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规模、区域分布对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制造业500强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制造业500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蔓延、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资本错配、企业规模、经济周期和资本边际生产率——基于1992-201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劳动力结构的中介作用与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
企业规模和所有权对工艺生态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基于重庆制造业的调查
产业集聚、企业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长三角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
技能工资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实施的可行性
“退出”还是“声张”?——中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工人工资决定
制造商渠道多元化与跨渠道冲突:企业规模和跨渠道整合的调节作用
企业规模、制度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