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696)
2023(23657)
2022(19957)
2021(18524)
2020(15876)
2019(36297)
2018(35717)
2017(67838)
2016(37158)
2015(41796)
2014(41497)
2013(41270)
2012(37737)
2011(33942)
2010(33950)
2009(32107)
2008(31555)
2007(28220)
2006(24677)
2005(22391)
作者
(109876)
(91792)
(90953)
(86796)
(58366)
(44103)
(41458)
(35763)
(34798)
(32763)
(31140)
(30867)
(29188)
(29161)
(28572)
(28454)
(27616)
(27338)
(26492)
(26457)
(22881)
(22556)
(22547)
(20836)
(20687)
(20487)
(20426)
(20347)
(18514)
(18311)
学科
(151574)
经济(151396)
(120090)
管理(113809)
(104630)
企业(104630)
方法(69248)
数学(58081)
数学方法(57400)
(45308)
中国(43572)
(43539)
业经(39882)
(32474)
(31668)
(31637)
金融(31633)
财务(31580)
财务管理(31524)
(31140)
(30684)
银行(30596)
企业财务(30010)
农业(29855)
(29328)
地方(29094)
(28913)
贸易(28892)
(28103)
理论(26045)
机构
学院(532920)
大学(532057)
(215942)
经济(211460)
管理(205743)
研究(181190)
理学(176903)
理学院(174951)
管理学(171803)
管理学院(170864)
中国(142763)
(113914)
科学(113475)
(101166)
(97591)
(93423)
研究所(85014)
中心(83174)
业大(83003)
财经(81005)
(79048)
农业(77136)
(73719)
北京(71944)
(66420)
经济学(65682)
师范(65615)
(64948)
(63908)
财经大学(60208)
基金
项目(356391)
科学(278498)
基金(258794)
研究(253414)
(228477)
国家(226551)
科学基金(193121)
社会(159676)
社会科(151327)
社会科学(151284)
(138848)
基金项目(136272)
自然(127887)
自然科(124971)
自然科学(124932)
自然科学基金(122713)
(117554)
教育(116287)
资助(107755)
编号(101722)
成果(82176)
重点(80490)
(78070)
(75640)
(74497)
课题(70529)
创新(69358)
科研(68933)
教育部(66237)
大学(66041)
期刊
(236357)
经济(236357)
研究(153799)
中国(101581)
学报(91092)
(89433)
(81315)
科学(80862)
管理(78247)
大学(67983)
学学(64561)
农业(60515)
(57511)
金融(57511)
教育(51492)
技术(45996)
财经(40544)
业经(38743)
经济研究(38060)
(34860)
(34622)
问题(30898)
技术经济(26908)
(26754)
(25483)
科技(24839)
统计(24806)
理论(24053)
现代(23906)
世界(23574)
共检索到792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明  罗灵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在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民营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民营企业金融化显著提升了生产率,金融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渠道,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加之目前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不高,故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机制并没有出现。另外,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束缚,民营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并没有成为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明  罗灵  
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数据,在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民营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基础上,实证检验金融化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民营企业金融化显著提升了生产率,金融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企业规模等渠道,促进民营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加之目前民营企业金融化水平不高,故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机制并没有出现。另外,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束缚,民营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并没有成为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动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佳   王佳瑞   郭俊汝  
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商帮文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和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文章为评估商帮文化的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和证据支撑,也为探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婧   陶益清   臧日宏  
利用2013—2021年我国A股民营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控制权转移到其他民营企业,可显著降低金融资产占比、提高货币资金占比,即对企业投机动机产生抑制作用、对“蓄水池”动机产生促进作用;东部地区、实际控制权大的民营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更加明显;两职合一民营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对金融资产占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两职分离民营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对货币资金占比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民营企业间的控制权转移可通过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实体投资效率、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渠道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仅在短期有效,在长期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钢  王栋  
本文从企业的社会性对经济性行为影响的视角研究社会地位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09—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越高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将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纳入考虑之后,研究发现相比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社会地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于拥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提升社会地位更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社会地位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最为显著。这些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属性"对其"经济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而且能够为民营企业缓解融资约束提供有益借鉴,尤其是处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且不存在金融关联的民营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俭  夏昭梅  
本文以深市主板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等方面,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或过低时都难以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绩效会随着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的增加而上升。较低的股权制衡度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适当提高股权制衡度可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国  赵琳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究产融结合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从企业内外部环境探讨了其对两者间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借助产融结合一定程度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产融结合从融资约束、企业家信心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的中介传导途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基于企业、行业和地区层面因素所展开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代理问题小、存货持有高和流通股比例高的企业借助产融结合更能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另外行业竞争程度和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鲍晓娜  范晓男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是现实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从微观企业层面,基于金融化视角,以“R&D-创新-生产率”(CDM)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化因素进行扩展,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创新投入强度越小;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决策、创新投入强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企业所有权异质性;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化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投入进而影响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得到对新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提升生产率的启示为:企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应理性决策,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持续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政府需要了解金融化对于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对生产率提升产生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实体企业在经营、资产配置等决策中作出正确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小有  韩思  黄冰冰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低迷,影响外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发挥,从而使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稍作修改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检验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本。通过对2010—2014年75个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尽管民营上市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总体无效,但其内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资源配置的效率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向有效性方向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雅美庆  王斌  
本文基于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实证方法分析金融化对企业出口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化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从融资约束和资本密集度差异角度进行的分样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化对低融资约束和低资本密集度企业出口产生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羽堃  
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政策效应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机制证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税负水平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三条路径来抑制企业金融化。从中介效应的影响程度来看,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最大,企业税负水平降低次之,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的影响最小。从异质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成立时间较长或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中比较突出。相关成果丰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雅楠   张成  
在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生产率悖论”是值得关注的现实命题。基于CNRDS数据库,运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行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自主创新效应、发挥人力资本优化效应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差异化转型策略加强企业间数字化协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雅楠   张成  
在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破解“生产率悖论”是值得关注的现实命题。基于CNRDS数据库,运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破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行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自主创新效应、发挥人力资本优化效应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以差异化转型策略加强企业间数字化协同、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低市盈率、高竞争地位、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低盈余管理程度、成长期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权力提高会加剧代理问题,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投资扩张,由此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大企业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在风险效应与资本效应双重约束下,企业将缩减金融资产配置规模而降低金融化程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日东  曹婧博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