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3)
2023(7558)
2022(5978)
2021(5372)
2020(4638)
2019(10288)
2018(10123)
2017(20334)
2016(10909)
2015(12264)
2014(11828)
2013(11918)
2012(10507)
2011(8880)
2010(9126)
2009(9023)
2008(9546)
2007(8831)
2006(7800)
2005(7459)
作者
(29116)
(24465)
(24105)
(22667)
(15654)
(11315)
(10908)
(9286)
(9012)
(8887)
(8166)
(8069)
(8014)
(7546)
(7476)
(7213)
(7159)
(7098)
(6967)
(6848)
(5996)
(5913)
(5758)
(5572)
(5437)
(5433)
(5386)
(5206)
(4767)
(4588)
学科
(81156)
(77901)
企业(77901)
管理(57552)
(54715)
经济(54642)
(26653)
方法(25310)
业经(25017)
(24135)
财务(24131)
财务管理(24117)
企业财务(23080)
(19706)
数学(17724)
数学方法(17677)
农业(15343)
技术(14802)
(12802)
企业经济(12360)
经营(12161)
(12110)
(12099)
(10972)
(10936)
理论(10784)
中国(10562)
技术管理(10267)
体制(9971)
决策(9560)
机构
学院(164253)
大学(156065)
(74277)
经济(73264)
管理(73084)
理学(63121)
理学院(62694)
管理学(62213)
管理学院(61905)
研究(41622)
(37383)
中国(37246)
(30879)
财经(29975)
(27233)
(25182)
商学(23324)
商学院(23137)
(22928)
经济学(22121)
财经大学(22068)
科学(21053)
经济管理(20120)
经济学院(20042)
业大(19777)
(19571)
(19431)
中心(19318)
北京(18976)
农业(17863)
基金
项目(98785)
科学(81281)
研究(75822)
基金(74869)
(61736)
国家(61084)
科学基金(56718)
社会(51891)
社会科(49267)
社会科学(49254)
基金项目(39993)
(39354)
自然(35853)
自然科(35116)
自然科学(35111)
自然科学基金(34620)
教育(34241)
(30458)
编号(30313)
资助(30039)
(29312)
(24481)
成果(23039)
(22739)
创新(21689)
(21460)
人文(21196)
国家社会(21118)
重点(20964)
(20538)
期刊
(87149)
经济(87149)
研究(45723)
(36550)
管理(33865)
中国(28773)
(22306)
科学(18090)
业经(16978)
财经(16207)
技术(15965)
学报(15623)
农业(15539)
(15161)
金融(15161)
(13927)
大学(13617)
学学(13405)
财会(13377)
经济研究(13364)
技术经济(11309)
(11253)
会计(10962)
问题(10857)
教育(9670)
现代(9625)
商业(9439)
世界(9215)
通讯(9165)
会通(9159)
共检索到243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周中胜  
本文以2007~2009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劳动雇佣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公司的雇佣人数及雇佣成本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民营公司的政治联系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结果表明,尽管民营公司通过建立与政府的政治联系可能会在银行信贷、财政补贴、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取租金收益,但与此同时,公司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如劳动力就业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帅   王亚男   秦睿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以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对民营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并且上述效应在财政压力较大、法律制度环境较差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的地区和盈利能力较弱、融资约束较高、劳动雇佣需求较大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偿还了拖欠民营企业的账款,并显著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讨论发现,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主要扩大了民营企业对硕士学历员工和非生产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此外,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但却降低了资本密集度,且对员工工资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相对于投资规模,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大,而且并不是员工工资的结构性变化所致。本研究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视角厘清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的微观经济效应,能够为整改地方政府欠款现象以稳定社会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玲  余明桂  钟慧洁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经济后果。以上市公司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增加,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还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从企业劳动雇佣视角丰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还可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拓展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明桂  王俐璇  赵文婷  胡彦琦  
本文研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005~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专利质押融资政策试点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员工总数和高技术员工人数,并且这一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银行信贷、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以及缓解经营风险不确定性来实现。进一步检验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专利价值高、轻资产型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具有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配置效率的作用,为专利质押融资的试点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颖  周智力  
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上市非金融企业的数据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劳动雇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和创新水平从而影响劳动雇佣。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雇佣均被挤出。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相对更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富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雇佣方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并使企业劳动关系变得更复杂。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企业合约中难以涵盖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简化和外部化为管理权向劳动关系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并直接导致了劳动关系的自由化。过去30年,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企业及劳动力市场都获得了太多的创新空间,但公共力量的创新过于滞后。嵌入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对劳动关系自由化过程的干预性介入。复合型劳动关系体系是与雇佣方式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三层次劳动关系框架的设计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徐道胜   冯晓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而ESG评级分歧引致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劳动雇佣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了企业劳动雇佣。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一方面在劳动力需求端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给端损害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声誉,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从而减少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企业雇佣的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上市年限较短的企业和重污染行业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还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导致企业雇佣更多高技能员工,减少雇佣低技能员工。此外,ESG评级分歧也促使企业支付高薪酬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和企业劳动雇佣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ESG信息披露标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芬芬  王满仓  吴建銮  袁映奇  
文章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理论机理,并基于201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一方面,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劳动雇佣增加,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新企业创造的劳动雇佣,通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防止了退出企业缩减劳动雇佣。并且,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若  罗琪  
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背景,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透过社会性负担这一视角,阐述政治关联带给企业的两面性,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员工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与非政治关联企业相比,其员工成本粘性更小,甚至出现反粘性,并且其政治关联程度越大,成本粘性越小或反成本粘性越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企业业务量下降时,政治关联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裁员措施。研究结果支持了政治关联身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社会负担的观点,并且从侧面反映出政治关联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机制不一样。研究结论对观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若  罗琪  
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背景,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透过社会性负担这一视角,阐述政治关联带给企业的两面性,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员工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与非政治关联企业相比,其员工成本粘性更小,甚至出现反粘性,并且其政治关联程度越大,成本粘性越小或反成本粘性越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企业业务量下降时,政治关联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裁员措施。研究结果支持了政治关联身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社会负担的观点,并且从侧面反映出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熊琪  张永艳  何晓斌  
民营企业广泛吸纳社会就业,但民营企业的一些雇佣行为饱受诟病,主要体现在拖欠工资、劳动强度过高,以及缺乏基本福利保障等。实际上,不同的民营企业在雇佣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别。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决策机制的中心,他们的社会身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雇佣行为,但是,现有研究很少从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出发解释这种差异。本文利用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包括政治身份、政党身份和商业身份)对其雇佣行为(雇佣规模、员工薪酬水平和基本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拥有社会身份的民营企业家,其企业的员工数量和员工薪酬水平更高;拥有政党身份和商业身份的民营企业家,其企业的基本福利水平更高;拥有或未拥有政治身...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鑛  马银坡  
面对我国日益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企业从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要素替代等多方面做出市场反应。本文运用上市公司2001-2020年非金融类企业数据,研究在最低工资上涨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调整资本积累和要素投入,运用债务和金融投资等工具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持续性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在保障劳动者合法劳动报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通过调整其债务和金融资产头寸,深化资本劳动比,对企业雇佣规模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在雇佣结构调整方面增加了高教育水平技能劳动力;更换解释变量检验和异质性分析都验证了基准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从帅  刘晔  王治华  刘睿智  
逐步推广的"营改增"改革相当于一种"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了239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政策对企业投资、劳动雇佣以及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了企业总投资,不过在房地产市场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干扰下,对设备类固定资产及部分无形资产投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人均资本量却得到了显著提高;"营改增"对劳动力雇佣没有实际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工资水平;同样,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企业研发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也对"营改增"后续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淦未宇  覃天柱  
员工雇佣保障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就业市场的微观基础与实践路径。文章利用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企业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能够强化雇员劳动权益保障质量。具体来讲,当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较高时,企业长期员工雇佣比例显著提升,短期和临时员工雇佣比例显著降低。进一步检验揭示,企业家主观地位主要藉由改善内部用工环境、增强员工“集体发声”和强化政企联结等三条路径提升员工雇佣保障质量。研究还发现,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作用强度还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官员晋升预期、市场化进程、失业率水平和企业个体特征的异质性影响。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了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拓展了员工权益保障主题的研究文献。它也为营造尊重企业家干事创业社会氛围、增强企业家自我认同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维安  邱艾超  
基于系统理论,从治理结构视角构建以实际控制人、董事长、CEO、监事会主席为核心的政治联系指数,以2003年~2007年持续经营的234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治理转型视角下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程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总样本而言,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指数逐年降低,验证了治理转型的观点;公司规模越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政治联系程度越强,政治联系指数与资本负债率、长期负债率正相关;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政治联系指数越高其财务业绩、市场业绩、资产周转率越差,高政治联系公司的政治联系指数与长期投资比率正相关。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既有优惠的融资收益,又面临公司业绩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