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5)
- 2023(15227)
- 2022(13074)
- 2021(12210)
- 2020(10478)
- 2019(23738)
- 2018(23648)
- 2017(45984)
- 2016(25069)
- 2015(28218)
- 2014(28111)
- 2013(27847)
- 2012(25463)
- 2011(22662)
- 2010(22906)
- 2009(21585)
- 2008(21801)
- 2007(19496)
- 2006(17559)
- 2005(16171)
- 学科
- 济(103735)
- 经济(103562)
- 业(99597)
- 管理(92704)
- 企(90387)
- 企业(90387)
- 方法(44852)
- 财(36044)
- 数学(35063)
- 数学方法(34635)
- 业经(32901)
- 农(32545)
- 制(25926)
- 务(25888)
- 财务(25813)
- 财务管理(25774)
- 中国(25086)
- 企业财务(24475)
- 农业(22461)
- 技术(20560)
- 理论(19589)
- 和(19133)
- 体(18889)
- 划(18446)
- 学(18340)
- 地方(18149)
- 策(17665)
- 贸(17308)
- 贸易(17298)
- 易(16801)
- 机构
- 学院(362365)
- 大学(359835)
- 管理(148501)
- 济(145975)
- 经济(142762)
- 理学(126967)
- 理学院(125677)
- 管理学(123855)
- 管理学院(123187)
- 研究(114811)
- 中国(90689)
- 京(77028)
- 财(73210)
- 科学(68555)
- 农(57389)
- 所(57332)
- 财经(57052)
- 江(55420)
- 中心(52490)
- 业大(51659)
- 经(51592)
- 研究所(51054)
- 北京(48928)
- 农业(44593)
- 州(44521)
- 范(44363)
- 师范(44016)
- 经济学(42530)
- 财经大学(41974)
- 院(41510)
- 基金
- 项目(235302)
- 科学(186279)
- 研究(176638)
- 基金(171264)
- 家(146754)
- 国家(145436)
- 科学基金(126902)
- 社会(111336)
- 社会科(105422)
- 社会科学(105394)
- 省(92370)
- 基金项目(91118)
- 自然(81759)
- 教育(79987)
- 自然科(79838)
- 自然科学(79821)
- 自然科学基金(78424)
- 划(76106)
- 编号(72915)
- 资助(70040)
- 成果(59624)
- 部(52011)
- 重点(51603)
- 创(50896)
- 课题(49293)
- 发(49231)
- 制(47540)
- 创新(46844)
- 项目编号(45538)
- 教育部(45089)
- 期刊
- 济(170985)
- 经济(170985)
- 研究(110444)
- 中国(70021)
- 财(60999)
- 管理(59977)
- 农(54530)
- 学报(51163)
- 科学(48942)
- 大学(39900)
- 教育(37796)
- 学学(37591)
- 农业(37291)
- 融(34847)
- 金融(34847)
- 技术(32498)
- 业经(29842)
- 财经(28825)
- 经济研究(25129)
- 经(24584)
- 问题(22379)
- 业(20702)
- 技术经济(19215)
- 理论(18308)
- 现代(18129)
- 财会(18019)
- 图书(16786)
- 科技(16783)
- 实践(16426)
- 践(16426)
共检索到547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洪青
民营企业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是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实践也已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国际合作方式,但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是一个重要而且敏感的问题。本文从控股权与控制权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民营企业在合资过程中控制权问题。在此分析框架下,根据我们在宁波地区所采集的实证调查数据,解读了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经营中控股权和控制权安排的现实问题,并得出结论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合资 股权 控制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谭跃 王翔
以往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控制权之争的研究多关注的是冲突各方的博弈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鲜有涉及到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层面。文章通过雷士照明三次控制权之争的案例,首先剖析了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的传统观念与源自西方的现代企业理论的观念冲突,利益需求的冲突则是观念冲突的外在表现;然后剖析了冲突中折射出的民营企业家观念性格、法规意识、文化知识、行为方式等会阻碍公司规范运营、科学管理的特质;最后就提高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完善公司治理、妥善安置控制权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慧 陈晶
近年来,外商越来越重视对外资企业控制权的争夺,这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深入思考并制定对策,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外资企业 控制权 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方刚 秦春雷 孙力
合资方式是我国吸收日资的主要途径,中日合资企业既有国际台资企业的共性特征,也有基于中日投资方背景的个性特征。企业控制权之争是中日合资企业的核心问题,中日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体现出股权控制权、决策控制权、运作控制权、研发控制权和专用性控制权等五个维度的特征。中方企业需要重点防范股权控制权、决策控制权和运作控制权向日方转移,同时利用好研发和专用性控制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李自杰 张泽龙
合资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控制问题是合资企业的核心问题,合理的控制权结构可以帮助合资企业的母公司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并且保持竞争优势。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通过引入分割控制的概念,利用106家中外合资企业的数据对控制权分配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合资企业的中方只对某些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分割控制,最有利于合资企业的中方实现战略意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婧 陶益清 臧日宏
利用2013—2021年我国A股民营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控制权转移到其他民营企业,可显著降低金融资产占比、提高货币资金占比,即对企业投机动机产生抑制作用、对“蓄水池”动机产生促进作用;东部地区、实际控制权大的民营企业,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更加明显;两职合一民营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对金融资产占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两职分离民营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对货币资金占比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民营企业间的控制权转移可通过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实体投资效率、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渠道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控制权转移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仅在短期有效,在长期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企业金融化 民营企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章卫平
由股权质押引起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相关的分析研究也不断增加,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股权质押角度进行了民营企业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控制权转移 风险 股权质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胜忠 俞蕊
近年来,A股市场上的控制权争夺现象越发激烈和普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法律规制的有限和控制权理念的不成熟,使得控制权交接无法顺利实现。本文立足于我国民营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实例,分析我国控制权争夺困境出现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特定环境提出阶段性的方案设计,即对创始人股东进行保护,并针对相应的保护手段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胜忠 俞蕊
近年来,A股市场上的控制权争夺现象越发激烈和普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法律规制的有限和控制权理念的不成熟,使得控制权交接无法顺利实现。本文立足于我国民营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实例,分析我国控制权争夺困境出现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特定环境提出阶段性的方案设计,即对创始人股东进行保护,并针对相应的保护手段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昌崇 李仲广 郑文全
本文从跨国公司对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权设计与演变的角度,对中外合资企业产权变动的路径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作者指出,合作初期,跨国公司主要通过技术控制、经理权控制、合资企业数量控制以及销售区域控制等手段,达到对合资企业进行实质性控制的目的;合作后期,则主要通过“阴谋亏损”战略,谋求控股或独资,从而全面接管控制权和收益权。作者认为:除资本产权与管理技能外,技术资源优势也是控制权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可能架空资本产权权利;跨国公司掌管控制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独占收益权。凡此种种决定了外商独资企业将成为我国引进FDI的主要形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鸣 汪金爱
控制权收购可分为一次性收购和循序收购两种模式。文章认为循序收购可被归结为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旨在发现和约束那些可能对中小股东构成利益侵夺的收购方。文章在对1998-2006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的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案例进行研究后,发现具有潜在利益侵夺倾向的收购方更有可能选择循序收购而非一次性收购。这一发现将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与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研究从事后阶段推向了事前阶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荀子周
2018年股市暴跌,民营企业陷入融资和运营双重困境,多部委密集发声驰援民营企业,在民企纾困政策的引导下,大量纾困基金纷纷成立为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输血”,助其缓解流动性风险。然而在民营企业纾困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出现控制权转移的情况,文章选取成功避免控制权转移的案例,从纾困基金的交易结构、运营管理、基金推出三个阶段分析案例企业存在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以及采用的控制措施,力求为类似企业的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纾困基金 控制权转移 风险防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成 王永县 雷家骕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是企业控制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企业控制链与不对称股权结构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关键词:
企业控制权 控制性股东 利益侵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淼 欧阳桃花 徐志
本文旨在以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冲突与调整为主线,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德国科隆公司收回在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案例为样本,采用动态视角,探讨合资企业控制权与资源相互演化的过程与模型。研究结论表明: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是由合资双方资源的动态博弈决定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收回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由其优势的技术资源、快速增长的市场资源和获取的关键性人力资本决定的;关键性人力资本拥有专有性人力资本和强联结资本两个关键属性;跨国公司的资源与合资企业控制权之间的因果模糊性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再模糊的转变,促使跨国公司的控制权意识出现从"共生"到"排他"再到"共生"的转变。本研究发展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富荣
一、引言伯利和米恩斯早在1932年在他们的名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从美国非金融公司中挑选了规模最大的200家进行分析,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即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下文称为两权分离)。公司的大部分所有权分散在各中小股东之间,而控制权则被管理者所掌握,从而引发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然而,纵观1980年以后的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却发现了与前者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其控制权与所有权并未向前者所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