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3)
- 2023(6852)
- 2022(6013)
- 2021(5475)
- 2020(5041)
- 2019(12019)
- 2018(11693)
- 2017(24005)
- 2016(13103)
- 2015(15306)
- 2014(15424)
- 2013(15705)
- 2012(14795)
- 2011(13367)
- 2010(13378)
- 2009(12762)
- 2008(12963)
- 2007(11863)
- 2006(10059)
- 2005(9040)
- 学科
- 济(62237)
- 经济(62171)
- 业(47649)
- 管理(43554)
- 企(41267)
- 企业(41267)
- 方法(36523)
- 数学(33311)
- 数学方法(33127)
- 财(21816)
- 务(15810)
- 财务(15789)
- 财务管理(15750)
- 企业财务(15135)
- 农(14417)
- 制(13258)
- 中国(12632)
- 贸(11676)
- 贸易(11674)
- 易(11314)
- 业经(11162)
- 学(10062)
- 地方(10044)
- 体(9806)
- 农业(9560)
- 和(8598)
- 融(8540)
- 金融(8538)
- 银(8424)
- 银行(8403)
- 机构
- 大学(201091)
- 学院(198767)
- 济(86047)
- 经济(84417)
- 管理(80671)
- 理学(70444)
- 理学院(69770)
- 管理学(68847)
- 管理学院(68470)
- 研究(60735)
- 中国(47428)
- 财(41539)
- 京(40551)
- 科学(35649)
- 财经(33799)
- 农(32884)
- 经(30818)
- 所(30713)
- 中心(29247)
- 业大(29124)
- 江(29094)
- 研究所(27626)
- 经济学(27318)
- 农业(26165)
- 北京(25384)
- 财经大学(25344)
- 经济学院(25094)
- 范(22911)
- 商学(22879)
- 州(22864)
- 基金
- 项目(129374)
- 科学(102074)
- 基金(96027)
- 研究(92223)
- 家(82759)
- 国家(82087)
- 科学基金(71035)
- 社会(59807)
- 社会科(56878)
- 社会科学(56861)
- 基金项目(51324)
- 省(49674)
- 自然(46676)
- 自然科(45629)
- 自然科学(45614)
- 自然科学基金(44872)
- 教育(43649)
- 划(42017)
- 资助(41057)
- 编号(36942)
- 部(30623)
- 成果(29912)
- 重点(28940)
- 教育部(26677)
- 创(26632)
- 发(26452)
- 人文(25784)
- 科研(25661)
- 大学(25106)
- 创新(24941)
共检索到28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滔
本文以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255起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的效果。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的经济效益较好,表现在并购后1~3年内公司财务绩效持续提高,公司规模、主营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成本控制能力增强,实证结果支持效率假说,而不支持委托代理假说、狂妄假说和支持与掏空假说;社会效益方面,除增加就业外,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的社会效益较差,表现在员工工资和员工福利在并购后下降,所得税在企业收入、利润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反而有所下降。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并购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英
本文选取2002年发生的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前后共4年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上市公司并购效应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相反还有所下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樊秀峰 韩亚峰
零售企业横向并购,是增强了其市场势力还是提高了其规模效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读,既会影响我国零售产业政策安排,也会影响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抉择。基于此,文章利用2005-2011年零售上市企业横向并购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随机效应GMM估计方法,估计了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变化,从而对零售企业横向并购的"效率论"和"市场势力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规模弹性有一定上升,但市场溢价能力却显著下降了;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张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横向并购行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都有利于运营现金流收益率的增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小燕 陶军
现有研究不区分控股股东所有权性质,笼统给出高管薪酬变化与并购业绩无关的结论很可能有失偏颇。基于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并购前后高管薪酬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在相对宽松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国企高管具备利用并购增加个人收益的动机和条件,高管薪酬变化与并购业绩无关;而民营企业高管在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严格的内部监管环境下,提高并购业绩或许是增加个人收益的更好选择,高管薪酬变化与并购业绩相关。研究深化了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公司高管的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企业高管的薪酬契约设计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并购 高管薪酬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艾杰 李汉君 张丽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事件频仍,涉及金额颇多,因此研究并购上市公司绩效成为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选取200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并购中的57家并购方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视角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5项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从整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并购后绩效一直下滑的样本约占总样本的9%。
关键词:
并购 因子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力 刘英
西方经典企业并购理论可主要归结为使总价值增加的效率理论、自大理论、代理问题和再分配理论。为检验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本文分别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 ,对中国上市公司 1999年发生的 85起控制权转让案和 2 0 0 2年 5 5起重大资产重组案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 ,兼顾了并购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和实证研究的实效性 ,从而揭示中国企业并购之动机及其绩效。研究表明 ,并购重组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收益 ,其CAR为 2 4 .5 0 2 % ,超过 2 0 %的国际水平 ;而收购企业收益不大且缺乏持续性。同时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补充大样本研究的不足 ,得出并购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适用性。最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翼 乔元波 何小锋
本文以2003—2008年沪、深股市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发生前三年和并购后五年的经营业绩水平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是无效率的,没有实现并购双方资源整合和创造价值的效果;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关联方交易使收购公司并购后长期绩效得以改善,目标公司并购前财务风险越大对收购公司并购后长期绩效有加剧恶化的作用。同时,目标公司并购前的固定资产盈利能力和主营业务水平对收购公司并购后绩效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长期绩效 因子分析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斐 贺文哲
本文采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并购虽然在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对企业的正面影响不大,但在并购后两年开始业绩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
纵向并购 并购效率 财务会计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毅 许华丽 刑英
本文通过对2000-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公司发生的22起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并购公告日存在显著的CAR。而运用会计研究法对1997年至2004年并购绩效的研究结论表明了并购实质上没有改变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关键词:
并购绩效 事件研究法 累积非正常收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瑾 陈宏民
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体现主要来自于关联并购 ,市场化的非关联并购效应不明显。横向并购效应突出 ,混合并购呈负面效应。非现金支付方式并购效应优于现金支付方式。
关键词:
并购 效应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明中
基于2001年至2004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设计中期绩效指标,实证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和外资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中期价值有显著的负作用;外资控股对公司中期价值有负的影响,对中期效益有显著负的影响;2003年后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期价值不如2003年之前,其中期效益也显著不如2003年之前。
关键词:
外资并购 上市公司 中期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岚雨
随着并购越来越成为公司资本运营和自我发展的战略手段,对于并购是否给参与双方带来绩效增加就成为关注的话题。国外理论界关于并购事件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表明,兼并收购事件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了正的超常收益率,即市场对并购事件的评价为正,从而判断出兼并和收购带来绩效增长。但是本文的研究发现,市场对中国公司的兼并收购反应冷淡,市场对此类行为并无正的评价。结合中国股市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两个可能的结论:中国公司的并购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市场。
关键词:
并购 超常收益率 累积超常收益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红军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特殊的产权结构而存在比较突出的代理问题。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2003年大股东更迭的并购事件中代理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购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上升,对第一大股东有制衡能力的其他大股东的出现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当并购的结果导致大股东以增发配股方式掠夺中小股东的可能性上升时,代理冲突加剧,企业价值下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代理 实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勤
一、引言: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政策背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外商在华并购交易额从1990年的0.08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22.47亿美元。发达的股票市场和完善的股票交易机制,使西方国家跨国并购主要通过证券市场完成;而在中国,大部分外资并购发生在非上市公司之间。1995年,发生了首例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日本五十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