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5)
- 2023(2452)
- 2022(2059)
- 2021(2021)
- 2020(1665)
- 2019(4091)
- 2018(3937)
- 2017(8103)
- 2016(4267)
- 2015(4789)
- 2014(4873)
- 2013(4807)
- 2012(4616)
- 2011(4105)
- 2010(4103)
- 2009(3995)
- 2008(3988)
- 2007(3651)
- 2006(3393)
- 2005(3365)
- 学科
- 银(15419)
- 银行(15274)
- 济(14682)
- 经济(14670)
- 行(14061)
- 制(11649)
- 贸(10574)
- 贸易(10567)
- 易(10499)
- 出(10324)
- 业务(9442)
- 度(8791)
- 制度(8790)
- 方法(8359)
- 业(8110)
- 银行制(8096)
- 管理(7951)
- 融(7906)
- 金融(7906)
- 数学(7830)
- 数学方法(7807)
- 口(7607)
- 出口(7602)
- 出口贸易(7602)
- 企(6527)
- 企业(6527)
- 财(5727)
- 中国(4668)
- 体(3263)
- 财政(3245)
- 机构
- 大学(54461)
- 学院(52253)
- 济(27324)
- 经济(26792)
- 中国(24709)
- 银(21130)
- 银行(20311)
- 管理(20236)
- 行(18955)
- 研究(16514)
- 理学(16241)
- 理学院(16125)
- 管理学(16014)
- 管理学院(15926)
- 财(15876)
- 财经(11998)
- 京(11443)
- 融(11204)
- 金融(11055)
- 经(10994)
- 中心(10444)
- 经济学(10271)
- 人民(10056)
- 农(9771)
- 经济学院(9520)
- 江(9510)
- 财经大学(9192)
- 国人(9009)
- 中国人(8977)
- 中国人民(8865)
- 基金
- 项目(30699)
- 科学(24359)
- 基金(24271)
- 研究(23027)
- 家(20098)
- 国家(19963)
- 科学基金(17500)
- 社会(16241)
- 社会科(15652)
- 社会科学(15649)
- 基金项目(12311)
- 资助(10997)
- 省(10379)
- 教育(10362)
- 自然(10237)
- 自然科(10030)
- 自然科学(10029)
- 自然科学基金(9857)
- 编号(8686)
- 划(8601)
- 部(7869)
- 国家社会(7441)
- 教育部(7273)
- 成果(7110)
- 人文(7025)
- 社科(6757)
- 性(6580)
- 制(6510)
- 重点(6504)
- 中国(6469)
共检索到101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志理
近年来,委托贷款业务发展很快,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的特点,为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但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挑战。本文从法律、统计、会计的角度,对委托贷款的起源和现状进行梳理,对规范委托贷款管理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委托贷款 法律 统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宇平
个人委托贷款业务是一项对委托者、银行和借款者都具有吸引力的业务。但三者的出发点、最终目标是存在差异的。要使该项业务顺利推进,可进行博弈分析,找到均衡点。本文通过对委托者与银行、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实现个人委托贷款的纳什均衡为"委托———受托"和"放款———借款并还款"。但实现纳什均衡会遇到委托者对银行的信任感、银行对借款者"诚信"判断的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因此,委托者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银行应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做好对借款者使用借款的合理性和归还借款的可能性分析;借款者应提高经营能力,加强"诚信"修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关键词:
个人委托贷款 纳什均衡 障碍 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蓉
本文剖析了集合委托贷款业务运作的一般模式及产品成功因素,探讨了集合委托贷款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集合委托贷款业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集合委托贷款 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陈师雯
违约是信用风险传染的一种表现形式,现有研究忽视了委托贷款的违约风险。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研究发现,委托贷款借入方违约导致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下降。当贷出方两权分离程度和融资约束较高时,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风险传染;货币政策从紧时期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风险传染更容易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入方违约通过提高贷出方的经营风险,降低了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本文为企业间风险传染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于企业委托贷款决策、银行授信决策和监管部门防控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熊 钮元新 张维 武栋才
由于旧体制遗留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有着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规避程度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管理者过于重视信贷风险,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委托代理 风险规避 贷款额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宪 代军勋
委托—代理关系的效果主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这种机制对处在银行授信工作前沿的银行基层行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一个贷款呆滞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基层行长作为代理人在这一呆滞贷款形成中的作用和行为动机,发现在我国基层银行中,尽量掩盖和推迟揭示信用风险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中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基层行长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一是激励约束不对称,二是缺乏对风险揭示的激励,三是任期不确定。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激励约束 风险揭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尹威 赵启程
委托贷款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主力军”,也是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了融资渠道的功能,但也存在明显的内生风险问题,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政策管控现实意义重大。通过挖掘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公告信息、提取委托贷款特征来构建Multi-Agent政策仿真模型,深入分析委托贷款风险管控的方法和效果。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和交易期限是降低委托贷款市场风险的关键因素;对于委托贷款中的特色“关联交易”而言,管控关联交易规模能显著降低市场整体的违约率。从微观层面来看,在破除委托贷款关联交易中“贷款歧视”的基础上实行“最优基准”管控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增强委托贷款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玉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董颖颖 罗玮婷
如何缓解我国金融资源错配引发的信贷配置效率低下问题是相关决策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外资银行进入视角,研究金融开放对委托贷款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200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外资银行进入后,企业委托贷款供给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外资银行进入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抑制委托贷款供给;进一步研究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对委托贷款供给的抑制程度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拓展性检验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抑制了委托贷款的发展空间,进而降低了其所引发的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研究结论为新时期如何把握金融开放带来的机遇、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升级以及防范委托贷款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立 钱雪松
运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本文从影子银行视角切入,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运用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与银行信贷显著下降不同,委托贷款规模显著增加;(2)运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紧缩不仅在广延边际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而且在集约边际上显著增加了放贷规模;(3)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特点在于,货币政策紧缩导致委托贷款发生类型转换:与宽松时期相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股权关联企业间委托贷款的增长显著高于股权关联企业间的委托贷款;(4)委托贷款的类型转换通过加大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难度推高了委托贷款违约风险。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防控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继德
目前上市公司大多数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现金流充足,有些上市公司具有剩余流动性,他们为了追求高于正常投资回报率成为放贷人。当然也存在上市公司利用政策优势从银行贷款,然后又委托银行贷款,成为放贷人。上市公司委托银行贷款———放高利贷危害是比较大的,比如长期通过放高利贷维持、增加企业利润可能会使上市公司出现轻视、荒废主营业务的状况,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文章以钱江生化委托银行贷款为例,从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政策监管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放高利贷的原因、危害,并制订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委托银行贷款 民间金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钱雪松 谢晓芬 杜立
本文运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从区域视角考察了中国影子银行运作问题。理论分析揭示出,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背景下,东部地区企业享有融资便利与中西部地区企业面临较紧融资约束的现象并存,这促使两者有激励通过借贷交易实现共赢,从而导致委托贷款跨区域流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委托贷款区域流动施加了实质影响: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不仅向异省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规模更大,而且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规模也相对更大。进一步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