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9)
2023(3109)
2022(2394)
2021(2463)
2020(1816)
2019(4064)
2018(4006)
2017(6888)
2016(4093)
2015(4803)
2014(4818)
2013(4648)
2012(4303)
2011(3379)
2010(3630)
2009(3155)
2008(3389)
2007(2744)
2006(2250)
2005(2029)
作者
(9286)
(7643)
(7541)
(7489)
(4908)
(3614)
(3556)
(2936)
(2894)
(2812)
(2601)
(2596)
(2584)
(2540)
(2375)
(2356)
(2347)
(2249)
(2191)
(2062)
(1959)
(1833)
(1816)
(1802)
(1784)
(1774)
(1745)
(1663)
(1594)
(1593)
学科
(19852)
管理(15956)
财政(12199)
(10679)
(9853)
(9708)
经济(9687)
(9516)
企业(9516)
(7343)
财务(7342)
财务管理(7302)
企业财务(6987)
中国(5761)
(5491)
制度(4277)
(4277)
(4163)
(3911)
地方(3811)
理论(3736)
(3714)
及其(3546)
体制(3489)
教学(3408)
方法(3403)
政策(3338)
方针(3240)
教育(3228)
(3207)
机构
学院(45066)
大学(44256)
(19069)
(15767)
管理(15551)
经济(15289)
研究(14173)
理学(12688)
理学院(12548)
管理学(12415)
管理学院(12306)
中国(12161)
财经(10113)
(9123)
(9032)
(8538)
财政(8500)
科学(7720)
(7488)
财经大学(7106)
(6872)
中心(6815)
(6526)
(6519)
职业(6195)
(5990)
北京(5979)
师范(5926)
技术(5855)
研究所(5483)
基金
项目(26527)
研究(23377)
科学(19388)
基金(17032)
(13801)
国家(13633)
社会(13572)
社会科(12731)
社会科学(12728)
教育(11713)
科学基金(11542)
编号(11084)
(10856)
成果(10605)
基金项目(8546)
(8316)
课题(7785)
项目编号(7219)
(7155)
(7089)
资助(6643)
(6087)
(6085)
(6076)
阶段(6062)
重点(6049)
研究成果(5929)
(5837)
国家社会(5796)
阶段性(5657)
期刊
(21057)
(20558)
经济(20558)
研究(18424)
中国(15178)
教育(9981)
(7041)
财政(7041)
会计(5852)
管理(5722)
财经(5645)
学报(5547)
图书(5510)
技术(5098)
财会(5025)
大学(4807)
(4776)
书馆(4502)
图书馆(4502)
(4446)
(4432)
金融(4432)
学学(4294)
职业(3909)
科学(3828)
经济研究(3799)
(3537)
通讯(3456)
会通(3447)
农业(2837)
共检索到84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立萍  刘晔  
近年来,在政府各项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的安排上,民生问题被摆上了显要位置。①下表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6年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不论是绝对指标还是各项相对指标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2007年和2008年各项民生财政支出则有更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中央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黎旭东  许航敏  刘明勋  史金善  庞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惠民  张厚明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格外关注,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路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的理念转变正当其时。要建立民生财政,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就需要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明确各级政府的民生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还应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韩瑜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爱军  
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变迁,客观要求政府从建设型转向服务型。民生政治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意在强化公共服务的政策行动,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全体国民在基本民生领域享有实质意义上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从而达到结果上的大致均等。因应政府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公共财政回归"以人为本"的功能目标,在基本民生相关领域有所作为。这样,财政功能趋向民生改善的轨道日渐清晰,逐渐聚焦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体制模式的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莲  张富春  任武力  
我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政府职能在体制转轨中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 1 994年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初步建立了包括财税体制在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但是 ,也应看到 1 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 ,主要侧重于收入体制和分税制的改革 ,在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尚未进行根本改革。本文针对界定地方政府事权及其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理论依据、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公共财政支出的目标模式选择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对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基本价值,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作为一种中国式表达,"民生"也是与之并列的基本价值。尽管在国际语境中没有"民生"这个词,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事实上已经表达了关于民生价值的全球共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民生财政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财政理念的转折性变化:从以财富的生产为逻辑起点,转向以财富的支配使用为逻辑起点。这改变了自古典经济学以来形成的注重财富生产,而忽视财富使用的传统观念。民生财政的职能超越了经济领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民生财政"的提出,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及时的。然而,如何建设"民生财政",则是一个目前尚在探索的问题,它有着许多问题需要解答。本文拟就若干最基本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现行的"民生财政"定义并不准确"什么是民生财政"?这一问题迄今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永华  鲍曙光  
民生财政是当前财政的热点话题,但理论界对于民生财政的研究仍然很不系统。本文认为,民生财政是中国特色语境下的财政运行模式表达方式,民生财政体制的构建要与当前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相联系。民生财政体制改革要注重制度化,致力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带动全面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培兆  
社会主义再初级也总归是社会主义。中国建立民生财政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民生财政是不断增长的经济进入百姓家、让国民直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最便捷的高速公路。福利好了,后顾之忧消减,生活用度和质量也会提升。因此不必再以GDP的增长为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第一指标,而应当转向民生问题解决得多少、解决得好坏来评价他们。民生财政,为民造福;官僚财政,为官造腐。从总体看,国家民生财政支出序列大致可为:一是国防,以强兵卫国安邦;二是科技,以利器胜天立地;三是教育,以育才兴国光华;四是医疗,以健民安居乐业;五是政府,以高薪廉洁奉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一宏  朱大兴  
一、民生财政是我国公共财政的时代特征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因此有专家学者称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之前的财政体制为计划经济财政或生产建设型财政,有将当前财政体制称之为民生财政的。从这些称谓来看,如果称"计划经济财政",那么对应的就是市场经济财政,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属于公共财政体制,这已得到各界的一致认同,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属性,决定了我国财政体制为公共财政体制。至于"生产建设型财政"和"民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生  王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到了较高比重,但由于各地民生与公共服务的范围不完全一致,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财政的支出不均或短缺等问题。因此,在整个国家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先森  
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打造民生财政、加快民生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民生工作基本探索、民生形势基本评估、民生建设基本路径、民生财政基本思考等方面对当前和未来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取向及有效措施做出较为深入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小琪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财力的增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加快构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是对经济建设财政的扬弃;是公共财政的创新和升华,是公共财政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新阶段。构建民生财政,是财政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从理念、制度和体制三个方面推进财政创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治  
民生财政是近几年学界和实务界频繁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然而对于究竟何谓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乃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却有颇多分歧。对此极有必要作出正面回应。民生财政不能简单地依托增加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而达到,必须构建一套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收入保障制度、支出方式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在内的从收支计划的确定、执行到效果监督的完整法制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