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1)
- 2023(10336)
- 2022(8528)
- 2021(7733)
- 2020(6252)
- 2019(14208)
- 2018(14057)
- 2017(26064)
- 2016(13900)
- 2015(15304)
- 2014(14730)
- 2013(14306)
- 2012(12826)
- 2011(11356)
- 2010(11599)
- 2009(10770)
- 2008(10368)
- 2007(9250)
- 2006(8233)
- 2005(6807)
- 学科
- 济(52685)
- 经济(52632)
- 管理(41134)
- 业(33462)
- 企(28320)
- 企业(28320)
- 方法(19922)
- 中国(18656)
- 数学(16618)
- 数学方法(16271)
- 地方(14924)
- 农(14587)
- 财(13692)
- 业经(12767)
- 制(11579)
- 环境(10418)
- 学(10006)
- 银(9783)
- 银行(9769)
- 农业(9686)
- 理论(9563)
- 行(9339)
- 融(9030)
- 金融(9029)
- 和(8742)
- 发(8685)
- 贸(8543)
- 贸易(8537)
- 易(8231)
- 务(8203)
- 机构
- 学院(183670)
- 大学(180498)
- 管理(70569)
- 济(69086)
- 经济(67145)
- 研究(60685)
- 理学(59661)
- 理学院(58991)
- 管理学(57774)
- 管理学院(57450)
- 中国(47788)
- 京(39017)
- 科学(37957)
- 财(34080)
- 中心(29254)
- 所(29247)
- 江(28287)
- 农(27041)
- 财经(26425)
- 研究所(26300)
- 业大(25952)
- 范(25644)
- 师范(25440)
- 北京(24312)
- 经(23978)
- 州(23329)
- 院(23286)
- 农业(21128)
- 技术(20835)
- 经济学(20526)
- 基金
- 项目(126779)
- 科学(100152)
- 研究(94803)
- 基金(89709)
- 家(77918)
- 国家(77304)
- 科学基金(67177)
- 社会(59974)
- 社会科(56793)
- 社会科学(56775)
- 省(51000)
- 基金项目(47261)
- 教育(43731)
- 划(42806)
- 自然(42699)
- 自然科(41741)
- 自然科学(41728)
- 自然科学基金(40885)
- 编号(39427)
- 资助(35510)
- 成果(31510)
- 重点(28911)
- 课题(28165)
- 发(28160)
- 部(26847)
- 创(26376)
- 创新(24690)
- 国家社会(24458)
- 项目编号(23987)
- 科研(23828)
共检索到279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君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的终极目标指向民生改善,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类健康、洁净生产等角度阐释了可持续建设方式存在的理由,强调城市基础设施采取可持续建设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可持续建设中的困境,然后,基于民生视角构建出集成了各种民生要素的成本分析与评价模型(SC-BSC),让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目标和民生改善目标同步实现。同时,对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中的多重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提出"政府+市场+社会"的三角增进机制,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带前馈反馈的协同监管体系,辅助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工作。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可持续建设 评价 民生 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丽英 俞伯阳 梅昊辰 李佩泽
文章在对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文献总结、梳理的基础之上,剖析出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的系统分析,构建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算例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王媛媛
文章在城镇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以2006—2020年全国地级市为样本对“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进行评价,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方法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升级,但西部地区除外;(2)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升级效应提供了支持,围绕城镇化关键要素的人力资本配置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对此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中介效应显著,且受到人力资本配置的强化影响,该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的趋势不明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突出的“规模偏向”特征,由此产生的“虹吸效应”挤压了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依托城镇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空间。文章结论为发现中国转型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为新趋势下由产业升级的空间失衡和城镇化“功能鸿沟”可能造成的区域差距扩大给予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颖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因此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服务外包这一企业经营组织方式,针对基建企业海外项目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风险防控、项目勘察评估、人力资源外包、属地化战略实施四个方面,把相关业务外包给国内外优秀的服务外包供应商,从而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保障项目顺利运作,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英 邱法宗
现阶段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在解决引资的同时,监管相对滞后,存在着系统性风险;科学定位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强化政府有效监管,主要涉及市场准入监管、成本价格监管、服务质量监管三个环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监管链;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双层监督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传斌
随着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针对如何发挥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政府激励、社会资本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考虑绩效提升目标区间的社会资本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探究了三方协同提升绩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一方行为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均与其他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紧密相关,且它们对彼此初始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公信力提升、上级部门奖励等收益、罚金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的激励成本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负向作用;提升绩效获得的收益与罚金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作用;参与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社会资本进行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与目标范围、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等参数息息相关,且随着绩效目标范围的增大,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设计PPP项目绩效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功胜
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城镇化过程相比,我国城镇化起点低、发展快,人口转移规模大,需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根据世界银行前几年的调查,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平均为4%,我国"十五"时期是2.9%,如果2010~2020年GDP年均增长7%~8%,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例为3%,资金需求总量将十分庞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基础设施产业PPP模式运营旨在提升公共福利质量和供给效率。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政策为背景,风起云涌的PPP模式承载着经济转型和国家治理多方面使命。文章以PPP模式监管为视角,认为与建立在自然垄断理论之上对国有垄断的传统监管体制相比,新的具有多元价值追求的产业组织的出现使得"由谁监管"、"监管什么"成为基础设施产业PPP模式运行必须反思的问题。政府在基础设施PPP模式中扮演着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与模式监管等多种角色,必须合理划清政府职能边界,引入独立的专业化的监管机构,厘清监管内容,实现政府PPP模式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与市场监管职能的...
关键词:
基础设施产业 PPP模式 监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树强 张新宜
2019年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深改委")召开了第十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指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这标志着我国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虽然方案尚未公布,很多细节问题还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但从近几年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君
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意义重大,低碳建设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传统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低碳建设的新要求,文章合理拓展项目集成交付模式(IPD),通过将"分割的"建设阶段有机地链接起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目标统一、组织整合以及生产过程集成,同时,明确地将低碳目标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和重要建设内容,设计出一套综合的量化评价方法,使得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微观活动的成本、功能、环境影响等清单化和定量化,充分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导向作用来逐步促进低碳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具体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对于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交通与通讯两类基础设施对居民线上、线下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普及网购的同时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使实体店在展示产品、现场体验等方面与电商形成互补,将有助于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积极互动。以2011—2016年全国近300个地级市构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发现当前交通、通讯两类设施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为协同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以完善基础设施支持线上、线下渠道共同发展,还能够适应居民家庭年龄结构变化的新特点。上述结论说明,以完善基础设施促成渠道协同,将对全面优化消费者体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敏 陈辉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灰色评价和集对分析构成的方法集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Kendall-W协和系数法对各评价结果进行事前一致性检验,在保证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下,运用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对方法集中单一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最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组合评价方法的事后检验,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方法,得到全国31个省市的最终排名并对此进行了聚类分析。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 组合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温越 吕本富 张馨元 彭赓
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如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等数据新基建,能够使数据交易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这有利于解决数据流通和数据安全难以两全的悖论,但是数据供应商和数据交易平台往往因缺乏足够的激励,导致难以推动数据新基建。本研究旨在探讨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方的策略选择问题,因此文章构建了数据供应商、数据交易平台和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规制措施推动数据新基建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应以数据交易平台为规制重点,并且在数据新基建前期及时提供补贴,以帮助系统更快达到理想的稳定状态;(2)政府还应采取措施降低数据新基建的成本,因为过高的成本可能阻碍数据交易市场的自主运行;(3)政府应在数据交易市场运行初期就加强规制,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易规则和制度,之后可以逐步放松监管强度。这将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本文通过对数据供应商、数据交易平台和政府的三方协同机理分析,为加速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玲玲 冯华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2011—2020年,除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外,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且提升程度占整体增幅的22.23%。其中,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3)从空间效应分解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空间溢出(占比93.63%),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占比6.37%);(4)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结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效应在创新基础设施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异质性上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喜萍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线分析方法 (DEA)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对20062015年我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综合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规模无效状态。京津沪琼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配置相对效率高,中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对效率明显过低。
关键词:
数据包络线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