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5)
- 2023(16647)
- 2022(14043)
- 2021(13054)
- 2020(10740)
- 2019(25144)
- 2018(24748)
- 2017(47052)
- 2016(25202)
- 2015(28670)
- 2014(28411)
- 2013(28151)
- 2012(26124)
- 2011(23681)
- 2010(23792)
- 2009(21541)
- 2008(20908)
- 2007(18096)
- 2006(16003)
- 2005(14206)
- 学科
- 济(118241)
- 经济(118138)
- 管理(71261)
- 业(69303)
- 企(55723)
- 企业(55723)
- 方法(53517)
- 数学(47954)
- 数学方法(47267)
- 中国(33989)
- 农(30252)
- 地方(27456)
- 财(25129)
- 业经(24788)
- 贸(22682)
- 贸易(22662)
- 易(21974)
- 农业(20563)
- 学(20162)
- 环境(19930)
- 制(19026)
- 和(17180)
- 银(17124)
- 银行(17107)
- 融(17057)
- 金融(17055)
- 技术(16846)
- 行(16506)
- 理论(16440)
- 发(15630)
- 机构
- 学院(359719)
- 大学(358472)
- 济(156463)
- 经济(153680)
- 管理(141651)
- 研究(123791)
- 理学(122461)
- 理学院(121151)
- 管理学(118957)
- 管理学院(118304)
- 中国(95164)
- 京(76345)
- 科学(73294)
- 财(68514)
- 所(61208)
- 中心(56508)
- 农(56170)
- 研究所(55625)
- 财经(54997)
- 江(52008)
- 业大(50796)
- 经(50236)
- 北京(48637)
- 经济学(48536)
- 范(46908)
- 师范(46441)
- 院(45182)
- 经济学院(43765)
- 农业(43653)
- 州(41888)
- 基金
- 项目(244577)
- 科学(194906)
- 基金(179490)
- 研究(179188)
- 家(156499)
- 国家(155272)
- 科学基金(134297)
- 社会(115723)
- 社会科(109995)
- 社会科学(109970)
- 省(94318)
- 基金项目(93542)
- 自然(86221)
- 自然科(84298)
- 自然科学(84282)
- 教育(83231)
- 自然科学基金(82778)
- 划(80169)
- 资助(75027)
- 编号(71037)
- 成果(56560)
- 发(56500)
- 重点(55451)
- 部(54946)
- 创(51378)
- 课题(49923)
- 国家社会(48761)
- 创新(48051)
- 教育部(47602)
- 科研(46830)
- 期刊
- 济(167210)
- 经济(167210)
- 研究(105807)
- 中国(72153)
- 管理(53602)
- 学报(51360)
- 财(51085)
- 科学(50965)
- 农(50403)
- 大学(40405)
- 教育(39664)
- 学学(38021)
- 农业(35285)
- 技术(35091)
- 融(33369)
- 金融(33369)
- 经济研究(28283)
- 业经(27262)
- 财经(27042)
- 经(23317)
- 问题(21938)
- 业(20467)
- 统计(20315)
- 技术经济(19137)
- 贸(19121)
- 策(18358)
- 世界(17162)
- 资源(17037)
- 国际(16685)
- 决策(16581)
共检索到534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廖纯韬 许双喜 黄敏
在碳约束下提升区域竞争力是中部地区低碳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区域低碳发展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在碳约束下持续提高碳排放绩效、不断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提升居民福祉的能力。基于AHP-TOPSIS组合评价法对中国中部六省低碳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湖南省综合竞争力最强,江西省次之,山西省最弱,湖北省次弱,河南、安徽两省居中。中部六省低碳发展竞争力的驱动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山西省低碳发展竞争力主要由产出竞争力驱动,江西省由基础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驱动,安徽省主要由效率竞争力驱动,湖北省由潜力竞争力和产出竞争力驱动,河南省主要由基础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驱动,湖南省低碳发展各子竞争力之间相对均衡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诸大建 陈静
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同时又要提高13亿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对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评价系统与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而如何评价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基于数据可获性原则、动态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即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针对城市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熵分析评价模型,并采用上海市2002~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春 王娟 余伟
为揭示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测算中国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综合指数,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与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2008—2017年绿色竞争力整体上有所上升,绿色竞争力时序均值得分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山西>河南,2017年子系统得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增长绿化度>政府政策支持度。(2)环境规制与绿色竞争力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中部六省处在拐点的左侧,增加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绿色竞争力的提升。(3)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能够间接通过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为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提升提出采取柔性化市场手段鼓励环境保护、加大政策对科技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绿色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王丹丹 周海燕
城市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群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城市群竞争力目前仍没有一致的定义。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群价值最大化的力量总和。在对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城市群 竞争力模型 评价体系 中部城市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卫东
从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研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AHP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这表明该模型在运用定量方法上评价高校核心竞争力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AHP 高等院校 核心竞争力 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韩建 杨羽頔
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新思维对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利用沿海地区11个省份2006—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NRCA模型对沿海省份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Fuzzy ISODATA聚类模型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分类。计算结果表明,沿海省份竞争优势可分为强、中、弱三类,比较优势则可分为区位、环境、资源比较优势三类。最后,对各省份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和发展海洋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罗红梅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蒋明琳 舒辉 林晓伟
以波特钻石模型作为研究分析范式,从政府能力、物流需求、物流资源、物流企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6个方面构建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山西)与我国其他各省的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区域物流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六省之间的区域物流竞争力差异较大;各省(山西除外)的区域物流供需水平严重失衡。并在此基础上从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竞争力 钻石模型 因子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彤彤 吴修国
文化产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但文化产业竞争力至今仍未形成一个统一认可的评价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借鉴"钻石模型"理论和当今时兴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三级层次结构,有6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权重,设计出基于AHP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后,分析该模型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竞争力评价 钻石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娜玲
低成本的劳动力是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这种以价格为主的竞争优势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最终丧失竞争优势。农业科技将成为推动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能给农产品带来持久竞争力。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存在很大的区域不平衡,省际之间的差距较大,较大的经济规模和出口贸易额能带动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竞争力 区域经济 产业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傅春 程浩 罗珍珍
本文基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背景与实践,探索了生态文明竞争力的内涵,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体系保障和生态经济支撑等方面选择了28个指标,利用熵权TOPSIS评价方法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文明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4年中部地区的生态文明竞争力水平,从省际角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生态文明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竞争力 中部地区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头平 潘桑桑
从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中部六省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并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对应分析法剖析竞争力差异的根源。结果表明:(1)湖南、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具有优势,江西、河南、山西、安徽四地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下;(2)基础竞争力对应分析表明,差异根源主要在于文化产业基建投资额和人均文化事业费,需要结合自身地区特征加强产业发展支撑;(3)显性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显示,提升的关键是各省区需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特色,做长产业链条,调整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的提档;(4)潜在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表明,各省在产业创新、产业成长与产业需求都有自身的相对优劣势,但不可忽视的是需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进而培育新兴文化消费市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傅春 程浩 罗珍珍
本文基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背景与实践,探索了生态文明竞争力的内涵,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体系保障和生态经济支撑等方面选择了28个指标,利用熵权TOPSIS评价方法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文明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4年中部地区的生态文明竞争力水平,从省际角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生态文明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竞争力 中部地区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边国俐
文章探讨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灰色层次评价,通过一次性权重形成两两比较矩阵权重值,以及初值化量纲进行无量纲处理,形成不同测度角度获得的两两比较测度序列的判定差。结果表明:现阶段广西国际化服务外包相对缺乏,服务外包政策成为改进灰色层次分析的两两比较测定最高值一项,市场规模与国际化程度成为改进灰色层次分析的两两比较测定的最低值。应该通过差别化的政策配套和服务于广西本土的产品策略,来促进该省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边国俐
文章探讨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灰色层次评价,通过一次性权重形成两两比较矩阵权重值,以及初值化量纲进行无量纲处理,形成不同测度角度获得的两两比较测度序列的判定差。结果表明:现阶段广西国际化服务外包相对缺乏,服务外包政策成为改进灰色层次分析的两两比较测定最高值一项,市场规模与国际化程度成为改进灰色层次分析的两两比较测定的最低值。应该通过差别化的政策配套和服务于广西本土的产品策略,来促进该省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