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0)
- 2023(12466)
- 2022(10567)
- 2021(9617)
- 2020(8379)
- 2019(19260)
- 2018(18863)
- 2017(36202)
- 2016(19431)
- 2015(22067)
- 2014(21989)
- 2013(21701)
- 2012(19985)
- 2011(17899)
- 2010(17470)
- 2009(16096)
- 2008(15700)
- 2007(13831)
- 2006(11447)
- 2005(9750)
- 学科
- 济(86405)
- 经济(86316)
- 管理(55830)
- 业(55211)
- 方法(47247)
- 企(44475)
- 企业(44475)
- 数学(43054)
- 数学方法(42587)
- 农(25439)
- 财(23254)
- 中国(19611)
- 业经(19049)
- 农业(17456)
- 地方(15575)
- 贸(15281)
- 贸易(15279)
- 学(15204)
- 易(14829)
- 务(14711)
- 财务(14670)
- 财务管理(14634)
- 企业财务(13931)
- 制(13088)
- 技术(11799)
- 理论(11683)
- 环境(11568)
- 和(11538)
- 融(11198)
- 金融(11195)
- 机构
- 大学(281428)
- 学院(281110)
- 济(116042)
- 经济(113833)
- 管理(113485)
- 理学(99938)
- 理学院(98904)
- 管理学(97135)
- 管理学院(96617)
- 研究(85972)
- 中国(64006)
- 京(56576)
- 科学(53424)
- 财(51979)
- 农(47677)
- 业大(43750)
- 财经(42943)
- 中心(42247)
- 所(41736)
- 江(40148)
- 经(39195)
- 研究所(38314)
- 农业(37665)
- 经济学(36576)
- 范(35077)
- 师范(34697)
- 北京(34173)
- 经济学院(33546)
- 财经大学(32207)
- 州(31623)
- 基金
- 项目(198453)
- 科学(157620)
- 基金(146925)
- 研究(141766)
- 家(127819)
- 国家(126780)
- 科学基金(110404)
- 社会(91945)
- 社会科(87372)
- 社会科学(87345)
- 基金项目(78261)
- 省(77553)
- 自然(72462)
- 自然科(70872)
- 自然科学(70854)
- 自然科学基金(69633)
- 教育(66344)
- 划(65118)
- 资助(60269)
- 编号(56936)
- 成果(44728)
- 部(44451)
- 重点(44395)
- 发(41532)
- 创(41315)
- 科研(39066)
- 国家社会(38813)
- 创新(38596)
- 教育部(38594)
- 课题(37940)
- 期刊
- 济(114722)
- 经济(114722)
- 研究(72051)
- 中国(45681)
- 学报(44795)
- 农(42928)
- 财(41000)
- 科学(40580)
- 管理(37345)
- 大学(34272)
- 学学(32573)
- 农业(29355)
- 技术(24825)
- 教育(23817)
- 融(21636)
- 金融(21636)
- 财经(20991)
- 业经(20320)
- 经济研究(18911)
- 经(17908)
- 统计(16321)
- 问题(15798)
- 业(14926)
- 策(14548)
- 技术经济(14243)
- 版(14163)
- 理论(13445)
- 决策(13358)
- 商业(13262)
- 图书(13216)
共检索到383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慧
本文建立民生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民生因素的主要因子,构建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CGSS(2010)数据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个人工作因子、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家庭条件因子以及社会保障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因素次之,个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此外,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高,具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比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平均幸福感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的变化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洁华 刘飞 夏彩云 魏鑫
文章基于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问卷的调查数据,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内部路径关系,找出社会环境因子与工作情况因子、身体健康因子与个人发展因子之间相关程度较大。通过建立幸福感测量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大小对比分析。
关键词:
幸福感指数 结构方程 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沁雨 陈华 牟珊珊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公平感视角出发,对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医保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排序probit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与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有累加效应;公平感对幸福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参与医保(主要是商业医保)可以增加居民的公平感,并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公平感较好的居民参与医保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福芝 陈建伟
本文以18~44岁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CGSS2015)的数据,分析了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包含个人特征、经济状况等7个模块,性别、年龄等27个因素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体系。为保证变量选择的客观性,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运用弹性网络方法进行变量选择,从初步构建的影响因素体系中筛选变量,然后构建Orderlogit回归模型进行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7个模块中均有变量被筛选出来,除政府工作满意度外,其余模块均有变量会对青年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根据性别、户口类型、年龄和婚姻状态为分组依据进行的分组研究中,发现不同个体特征下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 孙楚仁 何雅兴
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8年CGSS数据和省份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这一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中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居民个人年收入和降低环境污染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异质性分析还表明,相比于农村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东部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数字经济发展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直接证据,但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其“幸福效应”未能普遍展现。因此,加强乡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发展,将能增加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活幸福感 CGSS数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婉婷 张秀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备受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调查数据,了解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上比较高;性别、年龄、信仰、婚姻、居住地、社会地位自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地位自评、收入合理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社会评价、家庭变量和态度变量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咸胜
基于安德森(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本文构建了影响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个体特征维度、政策环境维度和医疗资源维度。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数据,通过多元有序Logit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呈现"倒挂"现象,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主要是由城乡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优质的医疗服务主要聚集在城市地区,反而导致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的过度拥挤。在三维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医疗资源维度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中影响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的充足程度,说明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较拥挤,城市居民希望获取更加充足的服务;而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获取的便利程度,说明农村地区长期的医疗服务短缺,农村居民希望获取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其次是政策环境维度,其中认为政策的公平程度与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敏感,这主要是制度保障水平差异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体特征维度总体上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较弱。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需要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同时推进,尤其是要补齐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这一短板。
关键词:
医疗服务 满意度 城乡居民 补齐短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国强 王福珍 罗玉辉
众所周知收入能够直接影响健康,但是个体收入剥夺产生的间接收入影响对于健康是否同样重要仍处于讨论之中。本文在CGSS2010截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及半参数模型分别研究了个人收入及收入剥夺对个人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引入个体收入剥夺之前,收入对城市居民自评健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城乡居民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个体收入剥夺之后,收入、个体收入剥夺对整体健康都呈反向显著关系。无论采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还是半参数模型,个体收入剥夺对城乡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斌 张富饶
本文选取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个因素——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并就它们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所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有效的途径是缩小城乡居民人均物质资本差距。
关键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宝燕
在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地区居民城乡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最后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征,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思博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四个层面构建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实现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剖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层面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潜在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和0.29,影响程度较深;"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9和0.08,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中国政府在制定意在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进而增强"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谢超
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周工作小时、工作自由度、职业收入和保险合同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劳动合同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不过,除周工作小时普遍影响居民幸福感以外,其他因素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从工作时间确定、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居民 幸福感 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 陈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3个群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促进成都地区和谐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调研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居住环境、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指数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收入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关系,但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居民比在市区、乡村居住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高;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居民,其幸福感显著高于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和4小时以下的居民;健康状况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那些健康状况一般...
关键词:
居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秀丽 谢文娜
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应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和城乡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医疗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效果不明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居民幸福感会提升9.1%,对城镇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幸福感会降低14.2%,但能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公共服务资源充足性每提高一个等级分别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6.3%和8.9%。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资源越是充足和普惠,就越容易感到幸福。便利的公共服务资源可以使居民幸福感提高3.5%。因此,本文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大公共资源投入等建议,以期提高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 幸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秀女 郭圣莉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综合调查(CGSS)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三期截面数据,运用OLS及PSM方法研究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首次运用LSA估值法测算了隐性福利的货币价值。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显著地促进了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总体上隐性福利价值约为年收入的24.58%,农村隐性福利提高的幅度高于城镇;但进一步按收入从低到高分组,则发现农村低收入人群的隐性福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农村低收入人群就医时仍具有较高家庭负担。据此提出,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或者降低其就医时的门槛,灵活设置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险降低其就医负担,才能达到精准健康扶贫和提高其隐性福利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治理、环境治理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基于CGSS 2013和CGSS 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VAR模型下的北京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感因素的实证分析——价格波动对低收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调查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