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
2023(1263)
2022(896)
2021(930)
2020(750)
2019(1637)
2018(1639)
2017(2937)
2016(1681)
2015(1892)
2014(1875)
2013(1740)
2012(1813)
2011(1591)
2010(1633)
2009(1509)
2008(1581)
2007(1382)
2006(1196)
2005(1196)
作者
(4455)
(3730)
(3661)
(3559)
(2501)
(1764)
(1708)
(1446)
(1418)
(1342)
(1324)
(1267)
(1240)
(1211)
(1174)
(1172)
(1094)
(1063)
(1026)
(993)
(910)
(898)
(883)
(852)
(852)
(845)
(808)
(792)
(730)
(721)
学科
(6925)
经济(6919)
管理(4875)
(2988)
(2739)
企业(2739)
中国(2541)
(2228)
方法(2188)
数学(1726)
数学方法(1707)
教育(1619)
(1580)
(1536)
银行(1536)
(1497)
(1448)
理论(1437)
业经(1360)
(1341)
金融(1341)
(1325)
(1189)
及其(1122)
(1086)
(1064)
经济管理(1039)
(1039)
贸易(1038)
(1018)
机构
大学(23255)
学院(22515)
(8944)
研究(8780)
经济(8703)
管理(7042)
中国(6535)
理学(5796)
理学院(5699)
管理学(5572)
管理学院(5526)
(5248)
科学(4890)
(4639)
(4281)
中心(3848)
(3821)
师范(3783)
研究所(3775)
财经(3504)
(3494)
北京(3433)
(3246)
(3228)
师范大学(3145)
经济学(3019)
(2923)
业大(2848)
(2761)
教育(2753)
基金
项目(14240)
科学(11366)
研究(10978)
基金(10502)
(9075)
国家(8984)
科学基金(7570)
社会(7120)
社会科(6666)
社会科学(6665)
教育(5418)
基金项目(5257)
(5090)
(4703)
自然(4587)
自然科(4476)
自然科学(4476)
自然科学基金(4402)
编号(4323)
资助(4241)
成果(3925)
重点(3442)
课题(3382)
(3334)
(3006)
国家社会(2974)
教育部(2960)
(2953)
(2817)
大学(2763)
期刊
(10725)
经济(10725)
研究(8536)
中国(5478)
教育(4490)
学报(4044)
(3877)
科学(3432)
大学(3207)
管理(3077)
学学(2986)
(2764)
金融(2764)
(2463)
经济研究(2114)
财经(2085)
技术(2062)
(1819)
农业(1522)
问题(1426)
(1416)
职业(1258)
(1190)
业经(1168)
现代(1160)
(1115)
社会(1111)
图书(1094)
理论(1021)
(1009)
共检索到37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杰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有关商业与商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商业为"本业"是其代表。事实上,明代的"本业"观涉及百姓、国家与士大夫等多个层次。从百姓的立场出发,"本业"首先代表了生计,不必与"业"严加区分;在国家的立场上,"本业"主要指农业,或者与"游手"针锋相对;士大夫则将"本业"视为求道的手段。其中,前两者较多地沿袭了传统观念,后者则在明中后期发生明显转变,读书与求道不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子夏  张东旭  
明代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明朝建园之风兴盛,对后世园林艺术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笔者基于美学视角,深入分析明代园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意蕴,以准确把握中国传统人文艺术的内在机理。由柯律格编著、孔涛翻译,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蕴秀之域:中国明代园林文化》一书,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园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勾勒出明朝社会阶层对园林造景艺术的影响,详细叙述了园林的美学价值、人文意蕴,为推动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卜玉华  刘安  
生命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育生命自觉"是该学派的基本论题,它最先由该学派创始人叶澜教授提出。为论证其依据及其合理性,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育生命自觉"何以在当代中国被提出?与人类社会中的其他社会相比,它是否具有唯一性?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继承与转换关系?"育生命自觉"是在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个人自由生存的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的一个显性的时代性命题。欧洲和北美等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都曾遭遇类似的问题,所以,这一论题还具有世界性、现代性的普遍意义,也是一个人类学命题;区别在于它富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我们需要对课程的内涵做严密的探讨,这基于如下背景:理论探究的混乱;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困惑;课程与教学之关系的难于把握;教育学科体系有序化的任务。探讨课程概念的内涵,在逻辑思路上要依次明确内涵探讨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个概念所指对象的基本定位,从基本属性、结构属性、生成属性三个层次上做完整的分析,基本属性即为定义,结构属性即为课程要素及其关系,生成属性即为课程构建的三个层次。需要把握课程的相对边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伟龙  
民生审计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审计创新转型的一项重要成果。本文探讨了民生审计的内涵,认为民生审计是以监督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保障及改善民生为目标的一种政府绩效审计;它通过对民生事项的真实、合法及绩效进行审查评价,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履行保障民生责任。民生审计具备审计理念的民生导向性、审计目标的综合性与宏观性、审计范围及内容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审计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审计过程及结果的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雪根  高明扬  
邓子龙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为巩固边疆建设国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戎马倥偬之余,邓子龙喜吟咏,有诗集《横戈集》传世。邓子龙的诗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惜乎少有人论及。《橫戈集》处处洋溢着慷慨赴敌救国救民于危难之际的豪迈激情。诗人以我手写我心,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不凡的抱负和自信。其作品即使置于爱国诗词家陆游、辛弃疾的集子中,也毫不逊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奇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职业教育从近代实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的历史、社会背景及壬戌学制在这个转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冷淡个体,但早期西方社会更关注集体利益,功利主义也是源于对集体利益的关注。当然,由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目标本身存在歧义,从而又衍生出了功利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显然,这两种功利主义概念分别为社会科学的不同分支所接受,其中经济学接受了行为功利主义而注重于行为的手段选择,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人这一假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艳敏  彭献军  沈世华  
构树属于桑科构属多年生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自从3 000多年前有记载以来,人类祖先在多个方面对构树进行了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文献史料、历史典籍、诗词歌赋的收集整理,发现构树在人类文明之初被用来制作树皮衣,为人御寒保暖;在汉朝以来被用于造纸,记载传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北宋时期被用来制作世界历史上第一张纸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汁、叶、皮、果实等均可入药的构树,更是在治病救人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如今,构树传统应用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必将迎来构树文化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牧今  
编者按:睡得香甜是保证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如何睡得香甜,是软医学工作者研究和普及的课题,见微知著,也可看出软科学在为社会公众服务领域中的广阔天地。不求仙方求睡方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王牧今公众决策有学者说:“睡眠与梦毕竟是生物学的最大奥秘之一,解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岩  王秋兵  董秀茹  
本文对生活水平以及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这为评价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认真贯彻国家"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原则"的通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文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诉求,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诉求,是新时代以来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对民生问题重视的一个重大升级,是对中国社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发展诉求包括四个方面:从重视经济总量转向强调高质量全面发展、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强调美好生活需要、从重视生产效率转向强调公平分配、从重视生存需要转向强调全面发展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诉求,根源于政治承诺兑现、物质财富积累、主要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凸显四大事实,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以及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阮一帆  彭涛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群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含一条逻辑线索,即"初心、使命、担当"。"直面难题、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品格之一。"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习近平明确提出,并始终坚守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何担当、为谁担当""担当什么、谁来担当""何为担当、如何担当"等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担当的原因、目的、内容、主体、本质以及实现条件等作了全面的论述和系统的阐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担当自觉"。习近平的担当观不仅深植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是对中华民族责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玲  
职业教育价值观是关于职业教育价值的根本看法,集中地体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与辩证统一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结构,宏观层面分析了政府、职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职教研究者、社会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从生存需求、归属需求、生成需求来作微观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动力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