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3)
2023(12190)
2022(9584)
2021(8906)
2020(7442)
2019(16797)
2018(16494)
2017(32142)
2016(17154)
2015(19153)
2014(18854)
2013(18024)
2012(16022)
2011(13760)
2010(13274)
2009(11828)
2008(11030)
2007(9317)
2006(7903)
2005(6843)
作者
(46143)
(38221)
(38179)
(36417)
(24469)
(18300)
(17401)
(15169)
(14922)
(13399)
(13112)
(13031)
(12105)
(12070)
(11840)
(11822)
(11682)
(11414)
(11146)
(11106)
(9469)
(9285)
(9194)
(9043)
(8749)
(8582)
(8366)
(8242)
(7645)
(7600)
学科
(67680)
经济(67600)
管理(46901)
(45977)
(36558)
企业(36558)
方法(32405)
数学(28828)
数学方法(28449)
(20400)
中国(20207)
(16993)
业经(15705)
农业(13988)
(13004)
地方(12150)
(11762)
贸易(11757)
(11531)
(11470)
(10746)
财务(10703)
财务管理(10678)
理论(10513)
技术(10194)
企业财务(10146)
(9757)
银行(9722)
(9568)
(9506)
机构
大学(229058)
学院(227797)
(94243)
经济(92513)
管理(89448)
理学(78318)
理学院(77548)
管理学(76008)
管理学院(75617)
研究(74182)
中国(55646)
(46845)
科学(45596)
(41737)
(38511)
(35578)
中心(35385)
业大(35025)
财经(34231)
(32884)
研究所(32684)
(31528)
经济学(30375)
农业(30374)
(29780)
师范(29362)
北京(28267)
(27602)
经济学院(27475)
财经大学(25949)
基金
项目(165499)
科学(131932)
基金(122762)
研究(119349)
(108198)
国家(107349)
科学基金(92976)
社会(78025)
社会科(74024)
社会科学(74005)
基金项目(64800)
(63831)
自然(60571)
自然科(59257)
自然科学(59239)
自然科学基金(58163)
教育(55551)
(54523)
资助(49130)
编号(47126)
重点(37688)
(37026)
成果(36735)
(35539)
(35086)
国家社会(33484)
创新(32864)
科研(32513)
教育部(32181)
课题(31812)
期刊
(95119)
经济(95119)
研究(62395)
中国(42916)
学报(37164)
(34916)
科学(34029)
管理(33229)
(32333)
大学(29164)
学学(27570)
农业(23900)
教育(23531)
技术(20630)
(19070)
金融(19070)
财经(16809)
业经(16288)
经济研究(15984)
(14523)
问题(13050)
(12795)
(11285)
科技(10546)
理论(10390)
技术经济(10269)
图书(10064)
现代(9799)
商业(9668)
统计(9594)
共检索到322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夏瀛洁  李西霞  
劳动关系从雇佣合同时代演进到劳动合同时代,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和干预,但并未完全排除雇佣合同的作用。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带有雇佣性质的社会关系长期游离在法律规范之外,同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脱离民法契约法基础,这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不符,亟待我国民事立法填补这些法律空白。本文基于德国和意大利民法典关于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立法实践,认为民法典编纂应将雇佣合同纳入我国《合同法》之有名合同类别,并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作为雇佣合同的特殊规则,为其提供民法契约法基础,使其规范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劳动合同法》是否纳入民法典,既应是一个价值选择,也应是一个成本对比。西方民法典对雇佣合同的规定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代表劳动合同法本质的法要素恰恰在民法典之后。我国劳动关系具有许多特殊性,决定了干预的必要性和正常化。劳动法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劳动合同法不宜纳入民法典。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龙  陈诗雨  
2021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全面实施新收入准则,新收入准则下,按照五步法模型,第一步就是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实务中,经常会遇到合同签订时间滞后以及获取了中标通知书便提供服务等情形。对于这类实务问题,本文拟结合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引入"合同履行治愈规则"以及"中标通知书的效力"对新收入准则中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相关实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晓斌  郑云波  
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实体法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由于缺乏证明责任配置的自觉意识,法律规范存在缺失分配原则、正反表述、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等各种问题,给实践适用造成了很多困扰。在我国当前修编《民法典》的大背景下,在法典编纂中应当具有证明责任分配意识,以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说"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对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进行体系化配置,以提升《民法典》的立法质量和诉讼适用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晶晶  
我国民法中存在不当得利返还、所有人/占有人返还、无因管理返还、合同解除返还、侵权返还、替代返还和法定转让七种返还制度。从民法典的体系性要求来看,这些制度存在用语不规范、多重返还权利竞合致使责任体系不协调以及返还效果复杂交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从法律事实导出法律效果的思维方式,对法律效果关注不够。可以尝试立足于返还效果,以"救济进路"的视角,通过对返还制度具体条文中效果规范部分进行修改、分别整合规范"失败合同"的返还制度和部分具有原物返还效果的返还制度,以及建立从返还客体出发的效果规则等途径,探索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文杰  
为了更好地调整,应从广义雇用合同中剥离掉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和狭义雇用合同分而治之。就狭义雇用合同的法律调整而言,在对自治性劳务合同创设有名服务合同总则,对准从属性劳务合同作为雇用合同进行分别规制的基础上,我国应实现民法典对雇用合同的基础性调整与劳动法对雇用(劳动)合同的渐进式个别调整的有机结合。为此,应在民法典分则的合同法编中规定雇用合同的一般规则,劳动合同规则不宜出现在雇用合同规则中;可通过雇用合同一般条款、劳动立法优先和劳动法适用优先来实现雇用合同的法律调整向劳动法的开放。在几个重点规则设计方面,雇用合同规则只能有条件地适用于劳动关系;应在雇用合同定义中突出雇用合同的准从属性特征,并使定义实际发挥一般条款的作用;受雇人提供劳务过程中的风险负担规则、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雇主责任规则都要从雇用合同的准从属性出发进行体系化的设计,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同时也能实现稍有倾斜地保护受雇人利益的目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宿辉  曹文衔  曲笑飞  
《民法典》保留了《合同法》的体例,将建设工程合同作为分编典型合同之一。条文变动主要包括新增条款及文字调整两种形式。文章对于变动条文尤其是新增条款进行了说明,并重点将建设工程合同置于法典体系下解读了其与相关条文的关系以及对于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之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贾先川  米伊尔别克·赛力克  
税法与民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财产关系方面存在交汇,使得税法与民法的协调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同一财产关系,形成民法在先、税法在后的不同层次的法律调整秩序。因此,税法与民法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税法在通用概念术语、相关制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民法规范的适度承接,即应当对税法中与《民法典》规定不一致、相冲突的规范进行清理,对《民法典》中可以借鉴的制度规定在税法中有条件地引入,对《民法典》中的新制度、新规范涉及的税收问题予以明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曹相见  
人格权法定存在两种不同语境:一是立足于人格权类型、边界的明确,二是着眼于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人格权法定的肯定论多强调前者,否定论则主要从后者出发。事实上,人格权的基础既非民法赋予,也不是来源于宪法:宪法规范存在多种类型,人之尊严、人权不是宪法权利,而是实证权利的价值基础,其与民事权利仍然泾渭分明。从立法技术上看,人格权法定既有可能也有必要。民法、宪法对人格权采取了不同的类型技术,标准在于个人受义务主体侵害的可能性;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均具有开放结构,但新生民事权利仅对宪法权利具有类型联想意义。在人格权类型和边界的界定上,"民法典(草案)"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应作出相应修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楚钢  
商誉权规范具有相当的时代价值与实践需求。商誉权的独特性表现在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商誉权的客体是商誉利益,包含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二者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立法机关应当准许商誉权发生限制性让与,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商誉权的限制性让与具备足够的开放性。民商合一下的民法总则能够明确商誉权主体范围,涵括商事主体,实现民法典对商誉权主体的周延调整;人格权编应规定商誉权的权利内容,商誉权排他性权能以商誉维护权为典型,商誉权利用性权能主要包括商誉保有权、商誉调整权、商誉转让权、商誉继承权;商誉侵权通常应采过错责任原则,损害赔偿的统一救济规则应根据主体和客体的特殊属性,参考我国司法实务与国外判例的经验总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良  聂俊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颁布,标志我国的民法理论与民法体系已经走向成熟。作为民法的特别法,《信托法》的制定和修改都离不开民法。当前,我们应该站在新时代高度,对民法与信托法的关系、对信托及其信托立法进行重新的定位与审视,对《信托法》及其法律支持环境进行完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梦溪  
现行立法调整土地经营权租赁关系以一般租赁合同规范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农地的特殊性,在价值取向和合同内容等诸方面带来制度的不适应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租赁规则调整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时产生的矛盾冲突;其次,揭示了土地经营权租赁的特有原理;最后,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在《民法典》时代土地经营权租赁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结论如下:(1)土地经营权租赁应选择在《民法典》之外专门立法的模式,通过修订《农业法》增加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的特殊规定;(2)应专门规定租期调整、租金浮动机制、承租人改良权、禁止转租等内容。土地经营权租赁的特殊法律调整有利于以农地流转促进现代规模农业的形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政  
作为关系到我国国家前进与社会发展、关系到公民日常各方面的基本法律,民法典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察和借鉴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优势和缺点,并基于以往的实践基础,参与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国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的法学理论为依托和归宿,充分依从宪法的指导,为国内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与持续进步提供了保障,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优化了解决方案,彰显了其鲜明的法律特色与时代精神。由杨立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法典精要》一书,作者以通俗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详细讲述了《民法典》中的基本制度,解释了其中的专业性概念,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民法典》,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快建立和完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卞保田  
《民法典》把债权人代位权设置在合同编第五章,沿袭我国民事立法没有债法专编的传统,与我国长期民事实践相吻合;代位权成立要件中对"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的认定应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标准;《民法典》代位权客体范围的扩张有利于债权保护,对债权的从权利可广义上理解;"入库规则说"与"优行受偿说",应该区分不同情形来适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向华威  
首先,分析、识别工程款债权转让过程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司法管辖、转让合同效力、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等方面。然后,针对债务人和债权受让人提出应对工程款债权转让的建议和风险规避措施,以此确保债权转让合法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