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7)
- 2023(9383)
- 2022(7588)
- 2021(7450)
- 2020(5808)
- 2019(13400)
- 2018(13451)
- 2017(23636)
- 2016(13309)
- 2015(14689)
- 2014(14574)
- 2013(14280)
- 2012(12902)
- 2011(11905)
- 2010(12440)
- 2009(11646)
- 2008(12035)
- 2007(11050)
- 2006(10431)
- 2005(9392)
- 学科
- 济(52091)
- 经济(52032)
- 农(49355)
- 业(45124)
- 管理(37594)
- 农业(32948)
- 企(25456)
- 企业(25456)
- 业经(20036)
- 制(16398)
- 中国(14885)
- 财(14250)
- 方法(13251)
- 农业经济(12494)
- 发(11882)
- 体(11846)
- 学(11777)
- 地方(11768)
- 土地(11556)
- 策(10858)
- 数学(10384)
- 数学方法(10225)
- 银(9897)
- 银行(9883)
- 村(9701)
- 发展(9698)
- 农村(9680)
- 展(9679)
- 行(9412)
- 体制(8576)
- 机构
- 学院(184368)
- 大学(178840)
- 济(71571)
- 经济(69819)
- 管理(69615)
- 研究(66274)
- 理学(57308)
- 理学院(56625)
- 管理学(55682)
- 中国(55435)
- 管理学院(55320)
- 农(53502)
- 科学(40816)
- 农业(40409)
- 京(39753)
- 财(35763)
- 所(34315)
- 业大(34079)
- 江(32214)
- 中心(31724)
- 研究所(30746)
- 范(26656)
- 师范(26450)
- 省(25713)
- 财经(25451)
- 州(24850)
- 北京(24725)
- 农业大学(24680)
- 院(23199)
- 经(23092)
- 基金
- 项目(114786)
- 研究(89952)
- 科学(89268)
- 基金(80021)
- 家(69866)
- 国家(69077)
- 科学基金(57710)
- 社会(55316)
- 社会科(51637)
- 社会科学(51619)
- 省(46986)
- 基金项目(42436)
- 教育(40012)
- 编号(39744)
- 划(38452)
- 自然(34833)
- 自然科(33862)
- 自然科学(33852)
- 自然科学基金(33199)
- 成果(33156)
- 农(30447)
- 资助(30395)
- 课题(27684)
- 发(26747)
- 重点(26000)
- 部(25214)
- 性(23803)
- 创(23788)
- 制(23297)
- 年(22849)
共检索到307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敏瑞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管理法治改革面临法治市场化取向弱、权力本位性强以及城乡法治二元割裂等困境。改革思路在于疏通制度堵点,朝着私法自治与公法介入统一、福利保障和资产增值统一以及协同推进和允许差异发展的方向努力。改革实现路径在于推进农村“三块地”配套改革、“三位一体”土地综合整治和优化土地管理法制体系。
关键词:
民法典 农村土地 法治改革 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管理法治改革面临法治市场化取向弱、权力本位性强以及城乡法治二元割裂等困境。改革思路在于疏通制度堵点,朝着私法自治与公法介入统一、福利保障和资产增值统一以及协同推进和允许差异发展的方向努力。改革实现路径在于推进农村“三块地”配套改革、“三位一体”土地综合整治和优化土地管理法制体系。
关键词:
民法典 农村土地 法治改革 实现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沁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以《土地管理法》(修正)和《民法典》为基本法,建立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则体系和结构体系。内容层面,《土地管理法》(修正)确立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基本规则、配套规则以及参照规则的规则体系,但也存在不足。《民法典》则通过界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在结构层面实现了对其规范的重新定位与体系整合。基于此,可从“同地同权不同适用”落实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适用规范。其中,集体成员自治是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同适用”的基本途径;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不同适用”的主要内容。在一级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受到统一的规划条件和用途管制;在二级市场,应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一体化流转的配套机制。以此,在规则体系和结构体系内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适用体系,能最终实现“三位一体”的规范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沁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以《土地管理法》(修正)和《民法典》为基本法,建立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则体系和结构体系。内容层面,《土地管理法》(修正)确立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基本规则、配套规则以及参照规则的规则体系,但也存在不足。《民法典》则通过界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在结构层面实现了对其规范的重新定位与体系整合。基于此,可从“同地同权不同适用”落实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适用规范。其中,集体成员自治是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同适用”的基本途径;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不同适用”的主要内容。在一级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受到统一的规划条件和用途管制;在二级市场,应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一体化流转的配套机制。以此,在规则体系和结构体系内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适用体系,能最终实现“三位一体”的规范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俊杰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作出了最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在强化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同时,实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程尧
顺应现实需要修改《土地管理法》,推动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创新,为变革的经济社会环境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提出了修订《土地管理法》的迫切需要高度集中的规划计划管理模式与统筹区域发展不相适应。中央每年按计划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下达到各省,再由各省逐级分解下达到城镇村。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桂华 夏柱智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为修订《土地管理法》提供经验支撑。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观察了解"三项"试点启动后各地的试点成效,结合对"修正案草案"解读,评析本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总体结论是:现行征地制度基本合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须保持在"存量"范围内;农村宅基地退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土地制度改革需稳妥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秀梅
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判断,应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同来完成。土地征收主体应限缩,应取消县、市级政府土地征收的审批权限,由省级政府负责土地征收审批。行政机关做出征收决定前,应举办听证会,就土地征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征收必要性、征收补偿标准、征收范围、征收程序合法性等内容进行听证。土地征收应根据公开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作为补偿标准。土地征收补偿应归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由本集体成员共同决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征收 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爱茹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城乡人口流动,为放活农村土地资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转让和退出机制依然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要有法可依,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立足于现有法规政策,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自《民法典》施行以来,农村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被列入其中,这为政策落实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缺少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具体方案,更细致、可操作的法律规范指导不足,表现为需要明确界定主体及相关权限、优化退出补偿办法、落实补偿资金来源以及完善退出后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酝酿已久的《土地管理法》新版修正案于2019年8月26日正式"出笼"。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距上一轮《土地管理法》的"大修"及其实施,整整21年。其间,2004年有过一次修订,但仅限于个别条款的"微调",现行《土地管理法》的立法思想、基本原则、
关键词:
《土地管理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登高
《土地管理法》是按计划经济模式制定的,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无论是在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方面,还是法律责任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尽快修改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研究目的:《物权法》施行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物权法》是以不动产(其中主要是土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其施行无疑会对同样以土地为调整对象的《土地管理法》造成重大影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应秉承公法与私法合一的理念,厘清法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权主体和私权主体地位,分别修改和完善相关规则,全面贯彻《物权法》的规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晓武
8月26日,《土地管理法》第三次修正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正后的《土地管理法》与原法相比有哪些变化和新内容?笔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梦溪
现行立法调整土地经营权租赁关系以一般租赁合同规范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农地的特殊性,在价值取向和合同内容等诸方面带来制度的不适应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租赁规则调整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时产生的矛盾冲突;其次,揭示了土地经营权租赁的特有原理;最后,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在《民法典》时代土地经营权租赁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结论如下:(1)土地经营权租赁应选择在《民法典》之外专门立法的模式,通过修订《农业法》增加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的特殊规定;(2)应专门规定租期调整、租金浮动机制、承租人改良权、禁止转租等内容。土地经营权租赁的特殊法律调整有利于以农地流转促进现代规模农业的形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莉华
新一轮《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时点上完成的,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阐释新《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修法的具体内容,并从政治站位、配套法规、统筹推进3个角度,就新法的实施,进行了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