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7)
- 2023(6097)
- 2022(4930)
- 2021(4654)
- 2020(3588)
- 2019(8255)
- 2018(8170)
- 2017(15348)
- 2016(8383)
- 2015(9354)
- 2014(9218)
- 2013(9134)
- 2012(8671)
- 2011(7973)
- 2010(8147)
- 2009(7466)
- 2008(7100)
- 2007(6840)
- 2006(6122)
- 2005(5066)
- 学科
- 济(33117)
- 经济(32996)
- 业(25371)
- 农(25191)
- 管理(19943)
- 农业(16867)
- 企(15864)
- 企业(15864)
- 业经(11818)
- 地方(11725)
- 中国(10390)
- 方法(8225)
- 制(8151)
- 农业经济(7543)
- 财(7479)
- 发(7283)
- 策(6764)
- 数学(6741)
- 数学方法(6642)
- 发展(6181)
- 展(6168)
- 收入(5837)
- 村(5414)
- 农村(5394)
- 建设(5168)
- 土地(5063)
- 工作(5050)
- 贸(5032)
- 贸易(5029)
- 学(4964)
- 机构
- 学院(116125)
- 大学(111368)
- 管理(43361)
- 济(43236)
- 经济(41891)
- 研究(39428)
- 理学(36783)
- 理学院(36281)
- 管理学(35651)
- 管理学院(35406)
- 中国(30187)
- 农(24866)
- 京(23862)
- 科学(23696)
- 财(19598)
- 江(19540)
- 中心(19196)
- 所(18893)
- 范(18234)
- 师范(18138)
- 农业(18120)
- 业大(18022)
- 研究所(16973)
- 州(15717)
- 省(14810)
- 财经(14723)
- 北京(14560)
- 师范大学(14254)
- 院(14222)
- 经(13103)
- 基金
- 项目(75990)
- 研究(60153)
- 科学(59191)
- 基金(52571)
- 家(44936)
- 国家(44409)
- 社会(37657)
- 科学基金(37655)
- 社会科(35140)
- 社会科学(35130)
- 省(31612)
- 基金项目(28335)
- 编号(27041)
- 教育(26634)
- 划(25698)
- 成果(22292)
- 自然(22272)
- 自然科(21658)
- 自然科学(21650)
- 自然科学基金(21230)
- 资助(19683)
- 课题(18826)
- 发(18284)
- 重点(16854)
- 部(15915)
- 年(15730)
- 农(15566)
- 创(15335)
- 性(15272)
- 发展(14886)
共检索到183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引,而《民法典》的出台必将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的落实。民法的平等理念对促进城乡二元体制的解体和新的城乡融合关系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城乡资源的平等交易和共同发展。《民法典》有助于促成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规定公民个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重塑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和灵魂。《民法典》通过规范家庭、邻里、社区等的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在物权、侵权、合同、人格各编的具体规则,有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顺利实施这一战略,需要驾驭好制度变量,准确识别和消除那些导致乡村衰退的制度安排,适时完善和创设那些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在内的各方面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未来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制度变迁,要以此为根本遵循。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制度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旭峰 武萍
我国原有的单向城市化格局已演化为城乡互动格局,以城乡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重新配置和互动流通来激活乡村活力,形成新的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法治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法治主体缺位,自治限于形式;涉农立法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法治环境恶劣,法律意识薄弱的三大困境。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乡村振兴法律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约束公共权利;加强基层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以法治保障吸引人才回流;强化村规民约与基层党建,推进普法宣传,构建新型法治环境;结合城乡长效互动机制,建立"三位一体"的乡村法治建设长效保障机制作为构建城乡互动格局下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城乡互动格局 乡村振兴 法治保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婉颖 杨军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乡村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目标。当前,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面临过度开发、侵权、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等方面的纠纷,需要从法治上予以保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一是乡土法治文化资源与国家规范成文法互补共融是动力源泉,国家规范成文法需要乡土法治文化资源的补充,优秀的乡土法治文化资源对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有重要作用;二是严格国家规范成文法实施是重要保障,法律实施阶段最需要规范、完善的实施细则,加强法律之间协调性以防止机械司法;三是用法治守护传承人权利是重要内容,明确传承人知识产权权利人主体地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让对传承人权利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四是开发过程中重视传承创新农村文化资源的历史担当是重要前提,制定明确统一的开发规划,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准入与审批制度,完善农村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五是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是重要环节,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正确处理权利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日新 叶思彤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和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但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计划、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足、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路径多管齐下解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保障 路径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刘玲 高珍妮 叶思彤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探讨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分为5种,剖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6个难题。据此,提出8项法治保障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规章制度、制定统编通用公用教材与各地专业的实用教材制度体系、鼓励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师徒新路径制度、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媒体教育培训培育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培训培育与农事基地融合发展的制度、实施题库考核认定制度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财政扶持与监管力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法治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梦妮 卜素
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行,标志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了有法律遵循和法制保障的新阶段。不论是在城乡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均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其为农业高质高效提供了法律支撑,另一方面其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全局性的法律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通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重要政策提升到法律层面,转化为法律条文,其瞄准当前乡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峪灼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乡村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乡村振兴的经济法治保障体系成为提高乡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经济与法治的价值遵循,分析乡村振兴中经济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乡村政府部门长期管理意识、凝练彰显乡村经济法治体系特色、构建乡村经济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乡村经济法治服务多元实践的路径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法治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经济法治 价值遵循 构建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是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深入领会其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立法特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结合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更好地落地见效仍需不懈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荣娟
加强农村生态法治化建设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尚面临诸多问题,要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久健康发展,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和监督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完善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生态文明 法治化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游猎 刘国玲 王睿
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出台了许多支持与保护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农村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乡村全面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农村自身发展能力薄弱、农村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机制。卞靖撰写的《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机制探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承上启下、补齐短板和助推复兴等重大意义,辽宁省阜新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的乡村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工作成效明显和生态环境建设极大改善等成绩,但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科技支撑能力仍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兴旺等困难。对此,阜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凝聚广大乡村的农民力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留存、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承上启下、补齐短板和助推复兴等重大意义,辽宁省阜新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取得的乡村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工作成效明显和生态环境建设极大改善等成绩,但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乡村科技支撑能力仍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兴旺等困难。对此,阜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凝聚广大乡村的农民力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注重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留存、引进和吸引优秀人才。
[期刊] 改革
[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浓墨重彩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