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2)
- 2023(7962)
- 2022(6542)
- 2021(6131)
- 2020(4693)
- 2019(10779)
- 2018(10573)
- 2017(18093)
- 2016(11048)
- 2015(12648)
- 2014(12804)
- 2013(11767)
- 2012(11275)
- 2011(10514)
- 2010(10886)
- 2009(9483)
- 2008(9325)
- 2007(8599)
- 2006(7934)
- 2005(7616)
- 学科
- 济(41328)
- 经济(41293)
- 中国(21760)
- 教育(20956)
- 管理(20297)
- 业(19549)
- 地方(17408)
- 企(14271)
- 企业(14271)
- 农(12852)
- 业经(11538)
- 理论(11220)
- 发(11160)
- 地方经济(9716)
- 方法(9303)
- 学(9157)
- 农业(9037)
- 发展(8907)
- 展(8780)
- 技术(8196)
- 教学(8136)
- 融(8072)
- 金融(8069)
- 银(7762)
- 银行(7754)
- 行(7692)
- 贸(7456)
- 贸易(7445)
- 易(7112)
- 和(7071)
- 机构
- 学院(145721)
- 大学(143041)
- 研究(57934)
- 济(50994)
- 经济(49541)
- 管理(43510)
- 中国(37737)
- 理学(35537)
- 理学院(34891)
- 管理学(34140)
- 管理学院(33815)
- 京(33771)
- 科学(33547)
- 范(32741)
- 师范(32554)
- 教育(32353)
- 所(29444)
- 师范大学(26347)
- 研究所(26320)
- 江(25522)
- 中心(24521)
- 财(23752)
- 技术(23063)
- 北京(22968)
- 职业(22338)
- 州(21162)
- 农(21061)
- 院(20786)
- 财经(17584)
- 业大(16976)
- 基金
- 项目(85833)
- 研究(75270)
- 科学(68300)
- 基金(54262)
- 家(45437)
- 国家(44757)
- 社会(43580)
- 教育(42704)
- 社会科(40940)
- 社会科学(40935)
- 省(37707)
- 科学基金(37069)
- 编号(35364)
- 划(32710)
- 成果(31886)
- 课题(29197)
- 基金项目(27344)
- 发(26294)
- 年(25450)
- 发展(21933)
- 规划(21553)
- 展(21489)
- 资助(21377)
- 重点(21354)
- 项目编号(20526)
- 性(19854)
- 部(19574)
- 自然(19511)
- 自然科(18997)
- 自然科学(18995)
共检索到252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郁烈 陶剑灵
从民族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看,选择跨文化教育是其传承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交融和尊重是跨文化教育的理想目标,有了交融和尊重,各民族师生团结、和谐的局面就必然会呈现出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校跨文化教育体系,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沈屏 李晓波 刘晓光 周静
研究探讨了跨文化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对跨文化教育意义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系统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在培养方案中跨文化教育缺失,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不足,学生对跨文化理念和认知较少。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加强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制定适应跨文化教育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认知能力,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方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瑜
事物的合理性在于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协调统一。民族跨文化教育目的应是基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社会需求确立的,其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遵循文化变迁与教育实践要素的内在运动规律。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其合理性发展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与目标:首先,应包含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其次,应包含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族群认同;最后,应包含全球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认同。其中,跨文化教育的实施应关注乡土情怀与公民理性的融合、学术认知与文化建构的统一。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合理性 全球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斌艳
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文化教育发展经历了外国人教育、文化整合教育、文化多元与差异教育等阶段。90年代初,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文件的颁布,跨文化教育得以传播。跨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对一系列有意义问题的研究,如跨文化教育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否能将跨文化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中、各国跨文化教育学校实践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等,本文将对以上内容加以梳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海冰
随着全球化移民浪潮和社会的融合发展,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随着移民数量增加,社会文化不断多元变化。德国政府跨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对于跨文化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德国的经验对我国研究有着借鉴意义,所以本文重点对德国学校跨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且评析其优势和不足,为我国跨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德国 跨文化教育 教育政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志伟 吴艳梅
德国高校通过跨文化教育模式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的经验,对于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面对由复杂的少数族裔群体所构成的社会环境时,德国主要通过高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介质,依靠高校开发和建构自身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课程、政府部门及机构依托高校实施跨文化教育项目、社会机构为高等教育构建民族团结的人文环境等三项措施和手段,较好地满足了在德少数族裔彼此间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需求,从而维护了整体族群结构的稳定和团结。其对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所形成的启示和借鉴主要在于:可从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增强公共资金支持下的民族团结教育项目、营造社会集体氛围下的民族团结意识等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我国高校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德国 高校 跨文化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宝立 王琪 金东贤
加强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人才,对于高职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将深度参与到跨境教育、国际产能合作等跨文化实践活动中去,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院校要解决资源供给不充分、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跨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将跨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跨文化教育项目的质量保障,不断提升跨文化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跨文化教育 “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文斌
高等院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应探讨高等院校与社区教育发展的理论内涵,阐述高等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理论结合实践地构建高等院校促进地方社区协同教育的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文化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民族地区地方高等院校的责任。民族地区地方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创新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办学思路,明确学科建设方向,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科学研究方向,建设人才小高地,争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争取地方政府鼓励支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隽
文化互补思想就是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与相互促进,强调理性认识,而非感性排斥。文化身份问题对于跨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跨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个体对文化身份的解释、评价、理解以及自我意识,进而影响人们的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教育以文化互补为指导思想,可以对跨文化适应、跨文化对话等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丽华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跨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和东盟各国的理解互信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研究以跨文化适应论为基础,从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跨文化交流活动等三方面对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留学生跨文化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访谈与调查,发现留学生教育存在跨文化适应的环境支持不足、跨文化课程的地方特色不显著、跨文化活动的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从跨文化教育理念、跨文化教育教学、跨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等三方面进行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适应 东盟留学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波
随着高等院校以校园建设和高等院校外延扩张为中心内容的跨越发展而形成的债务偿还期的到来,巨额债务作为一个现实存在是不能回避的。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债务危机"是发展中的"危机",有其合理的一面,解决高等院校"债务危机"一是要合理安排高校发展速度与规模;二是发展成本要有一个合理的分摊机制。
关键词:
对策建议 高等院校 债务危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刘子瑜
全球化并不是美国化或欧洲化,趋向标准化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新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困、苦难、战争、恐怖以及过度开发和毁坏自然。必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不可避免,并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以和平与社会公正为导向的、旨在可持续性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社会与自然中他者的能力。本文从多重维度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概念与教学方式等角度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全球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志成 魏晓明
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新思潮,跨文化教育超越了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消极被动性共存,是一种主动性互动式教育,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使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跨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非主流文化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文化均有其特性,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促进理解人类文化间的差异,承认文化差异的价值,促进理解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主张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融合共处。学校教育要理解和适应学生的不同文化、行为和学习方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特性,不要因为学生的不同文化而遭受到歧视和排斥。...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国际教育思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劲博 邵丹璐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师资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教育能力是关键。以中澳合作的TAFE项目为例,双语教师应扮演文化的研究者角色,从文化的吸收、分析、批判、转化出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考核评价多元严谨。达成这种教学效果的基础在于双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科学人文精神(包含文化理解力与转化能力)。要拥有数量足、质量高的双语教师,高职院校不仅应有魄力筑巢引凤,更要精心培养培训。教师自身
关键词:
中外合作 双语教学 师资 跨文化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