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1)
2023(8955)
2022(7269)
2021(6744)
2020(5670)
2019(12625)
2018(12452)
2017(22195)
2016(13049)
2015(15284)
2014(15327)
2013(14270)
2012(13213)
2011(12055)
2010(12228)
2009(11498)
2008(11401)
2007(10663)
2006(9616)
2005(8739)
作者
(37189)
(30999)
(30876)
(29440)
(19770)
(14847)
(14046)
(11938)
(11807)
(11458)
(10658)
(10535)
(10279)
(10105)
(10057)
(9582)
(9323)
(9239)
(9094)
(9064)
(7928)
(7760)
(7663)
(7295)
(7219)
(7093)
(7001)
(6898)
(6408)
(6256)
学科
(41971)
经济(41884)
管理(39508)
(31671)
(26874)
企业(26874)
中国(16276)
方法(14357)
(14072)
(14045)
(13446)
业经(11915)
数学(11450)
数学方法(11244)
教育(11051)
(10658)
理论(10293)
(9846)
地方(9177)
农业(8664)
(8190)
银行(8162)
体制(8084)
(7931)
财务(7897)
(7881)
金融(7876)
财务管理(7872)
(7823)
环境(7654)
机构
大学(180522)
学院(177815)
(64706)
研究(64649)
经济(62997)
管理(59162)
理学(49288)
理学院(48572)
管理学(47437)
管理学院(47106)
中国(47076)
(40027)
科学(39392)
(34838)
(32850)
(31464)
(30382)
研究所(29274)
中心(28837)
(26531)
业大(26424)
师范(26191)
财经(25725)
北京(25604)
农业(24654)
(24146)
(23706)
(23193)
技术(23112)
(21428)
基金
项目(114288)
科学(88861)
研究(87528)
基金(78720)
(69151)
国家(68478)
科学基金(57208)
社会(53065)
社会科(49811)
社会科学(49798)
(46414)
教育(44441)
基金项目(40513)
(39863)
编号(37020)
自然(35812)
自然科(34902)
自然科学(34888)
自然科学基金(34263)
成果(33161)
资助(31883)
课题(29028)
重点(27268)
(25863)
(25658)
(24725)
(24225)
(24041)
大学(23575)
(23263)
期刊
(80228)
经济(80228)
研究(60874)
中国(50493)
教育(40252)
学报(31498)
(29999)
(28752)
科学(26875)
大学(25423)
管理(25274)
学学(22175)
农业(20264)
技术(17704)
(16388)
金融(16388)
财经(13874)
业经(12404)
职业(12384)
(12023)
经济研究(11879)
图书(11671)
(10551)
问题(10106)
(9665)
(9169)
论坛(9169)
书馆(8995)
图书馆(8995)
科技(8332)
共检索到293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雅声  马德山  
新时期,民族院校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必须完成和实现自身的第二次跨越,即"现代化"——向现代新型民族大学的转变。要树立办现代化大学的理念,强化竞争意识;要树立办新型民族大学的理念,强化特色意识;要树立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质量意识;要树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改革"的理念,强化创新意识;要树立办学的国际化理念,强化开放意识。要坚持方向性、科学化、法治化、人性化、民主化、系统化和创新性的大学制度建设原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少华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廷奇  
现代大学制度既是大学制度改革的实践方略,又是大学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在我国大学转型时期,大学制度变革不仅要强调制度理念的选择,更要注重制度实践的有效性。当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确立以学术为本的价值取向,克服消极的路径依赖,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长乐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作为大学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性活动,必须遵循本真大学、系统性与整体性、突破性与超越性、逻辑合理性与一致性等原则,保证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及合规律性,为大学真实性发展提供科学的制度平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铭钟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理念为内涵的大学制度文化,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识与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当前,和谐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和谐的基础,则是高等教育内部架构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就一所大学来说,能体现其底蕴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物质形态,还在于它的内在精神形态。因而,一所大学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雄在《当代教育论坛》第7期撰文指出,大学、学术、政府和市场四力制衡是大学张扬"现代性"的制度诉求。我国长期实施的管制型大学制度曾经起到保护大学、稳定社会的历史性作用,但同时也压制了其现代性力量的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高桂娟  
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不同于现代企业制度 ,它应体现大学组织的文化特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 ,在于对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维护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优秀精神和传统 ;对外协调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 ,保障大学的文化地位。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是大学制度文化取向的集中体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治亚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明确要求。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实质上是大学制度的变迁。如何用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大学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学的办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萤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以实施现代大学制度省级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改革的成效正逐步显现。现代大学制度宏观层面是学校和政府、社会的关系,本文重点探讨微观层面,即学校内部治理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海英  丁博  
现代大学制度是维系现代大学良好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是现代大学理念的载体,是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必须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旭炎  
制度是大学科学有序运行的关键,大学制度伴随着大学产生而不断发展,现代大学需要现代大学制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提高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突破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束缚,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大学制度。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摆脱"三个困境"纵观我国现代大学百年发展历程,有两个因素对大学制度产生着影响:一是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长吾  李莉  钱强  
绿色管理理念视角下的新时期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以管理控制论为理念基础,强调"无污染"管理本质要求,履行"以人为本"服务宗旨,促使管理者以"主动意识"完成制度建设。它能够对大学领导决策制度、基层信息反馈制度、人事制度、教学制度、学科专业结构设置等方面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实践思路,为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迈出探索性的一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大白  
民办高校发挥与生俱来的体制机制优势,通过自发的治理制度创新推动了我国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通过自觉的治理制度改革为高校法人治理制度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借鉴。黄河科技学院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五位一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进行的新的成功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浩  
通过对4所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的实际调研,通过对大学制度建设相关译著、论文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办学的实践总结,从高职院校大学制度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逻辑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启迪  章仁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