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0)
- 2023(1936)
- 2022(1736)
- 2021(1884)
- 2020(1488)
- 2019(3368)
- 2018(3209)
- 2017(4944)
- 2016(3723)
- 2015(4856)
- 2014(4963)
- 2013(4067)
- 2012(3741)
- 2011(3528)
- 2010(3626)
- 2009(3023)
- 2008(2739)
- 2007(2646)
- 2006(2409)
- 2005(2114)
- 学科
- 教育(7279)
- 管理(6193)
- 教学(5534)
- 济(4835)
- 经济(4827)
- 中国(4521)
- 学校(4088)
- 理论(4083)
- 农(3841)
- 业(3734)
- 政治(3379)
- 思想(3335)
- 学法(3314)
- 教学法(3314)
- 思想政治(3300)
- 政治教育(3300)
- 治教(3300)
- 德育(3283)
- 农业(2594)
- 学理(2471)
- 学理论(2471)
- 高等(2397)
- 研究(2107)
- 工作(2027)
- 企(1860)
- 企业(1860)
- 地方(1839)
- 和(1816)
- 技术(1592)
- 学(1584)
- 机构
- 大学(43162)
- 学院(41970)
- 研究(14516)
- 教育(11731)
- 管理(10717)
- 范(10361)
- 京(10339)
- 师范(10298)
- 职业(9800)
- 济(9514)
- 技术(9361)
- 科学(9095)
- 经济(9064)
- 理学(8974)
- 理学院(8760)
- 中国(8393)
- 管理学(8236)
- 管理学院(8161)
- 江(8116)
- 师范大学(8063)
- 农(7375)
- 技术学院(7155)
- 中心(7137)
- 职业技术(7072)
- 北京(7007)
- 业大(6933)
- 所(6844)
- 州(6689)
- 研究所(6177)
- 院(5704)
共检索到73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甘永涛 魏治元 皮珍珠
基于国家教材循环使用的倡导,为了解我国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的态度,笔者做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普遍持积极态度、学校应充分保障高校学生自主购买教材的权利、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教材循环使用的宣传和引导、推行教材循环使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有效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材循环使用在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等结论。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教材循环使用 学生态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显志 丁汀 白勇
本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央民族大学预科生和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抽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以下特点:职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职业理想趋于实际;认知更加理性,但期望仍不够合理;自我意识与家庭依赖相互交织。针对上述特点,提出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建议: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将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调查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青 杨恒
调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较差,而且他们的听力、阅读、写作以及翻译能力也普遍较差。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英语应用能力 提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钟范 郑喜淑
大学生就业难已日渐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在择业观念上过于追求实利;考虑就业问题的时间较晚;在校期间未能为走向社会做必要的准备等等。笔者认为各民族院校应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对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开展自主创业教育并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建立健全毕业生的跟踪和反馈机制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智群 罗小男
为了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新疆11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较强;民族认同在性别、年级、民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语言水平和民族认同维度之间存在积极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语言态度能够正向预测民族认同,并且通过语言水平间接影响民族认同,语言水平在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认同 语言态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道明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英 杨阁 罗萱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作为一种面向用户、服务用户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本研究以MOOC中的重要人群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UTAUT)的基础上,引入感知趣味性这一自变量以及性别、年级、上网终端这三个调节变量,形成大学生对MOOC的接受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调节变量对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该实证分析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感知趣味性、促成因素以及使用意愿都会影响大学生对MOOC的接受与使用行为,只有感知趣味性对使用意愿的作用会受到调节变量性别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为MOOC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MOOC 用户 接受 UTAUT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小华 邓祺合
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的积极使用者,又是网络语言的重要主体。文章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状况和认知态度,分析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语言 调查分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曦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初步了解残疾人态度量表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结构可以分为乐观—人权,行为误解、悲观-绝望三个因素。在乐观人权因素上存在性别差异,是否与残疾人有过接触的经历与其对残疾人的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关键词:
残疾人态度量表 残疾人 大学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葆耕
理工科大学生的文科课程设置及其教材建设徐葆耕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措施,使80年代初期兴起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走上了一个更加富有活力的新阶段。一、为理工科大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莲俊 卢天庆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关键词:
残疾学生 高等融合教育 在校大学生 态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放 落合俊郎 朴在国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进行了综合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对智力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能力评价、能力以外评价、外向性、温和性"等五个因子构成;对智力残疾以外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评价、希望-期待、亲近感"等四个因子构成;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态度由"交流愿望、承认-接受、交流自信、拒绝心理"等四个因子构成。调查对象的性别、与残疾人接触程度及人权意识程度等影响对残疾人态度,其中人权意识程度还直接影响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
关键词:
残疾人 态度 行动倾向 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笑笑 杨晓莉 张奇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成因的认识及态度,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3所高校的540名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能够从主观动机、负面经历和环境影响等7个方面对同性恋进行归因;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主要受情感和认知的影响,对同性恋的认识越全面,态度就越宽容,反之就越反感。
关键词:
大学生 同性恋 归因 态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原
高校心理咨询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心理咨询的效果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程度及主动配合度有直接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及认识程度。采用自编问卷对信阳市三所高校的1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存在认知偏差;对心理咨询仅在情感上接受,自己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倾向较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波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多数蒙古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蒙古族长调"十分认同,但认识比较肤浅,仅处于认知层面,缺乏相应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层面的认同。要开发和设计"蒙古族长调"课程,应从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把"知"转化为"情"、"意"和"行",以形成深层次的认同态度。
关键词:
蒙古族 大学生 “蒙古族长调” 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