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1)
- 2023(4789)
- 2022(3991)
- 2021(3934)
- 2020(3158)
- 2019(7394)
- 2018(7350)
- 2017(11635)
- 2016(7694)
- 2015(8770)
- 2014(8669)
- 2013(7900)
- 2012(7538)
- 2011(7008)
- 2010(7266)
- 2009(6420)
- 2008(6197)
- 2007(5655)
- 2006(5354)
- 2005(5079)
- 学科
- 教育(19693)
- 济(17911)
- 经济(17879)
- 中国(12925)
- 管理(12079)
- 业(10550)
- 学(9350)
- 税(7903)
- 企(7817)
- 企业(7817)
- 理论(7558)
- 税收(7404)
- 收(7375)
- 方法(6386)
- 教学(6116)
- 农(5830)
- 财(5672)
- 数学(5296)
- 数学方法(5131)
- 发(4864)
- 发展(4427)
- 展(4304)
- 思想(4142)
- 农业(4024)
- 技术(3923)
- 政治(3879)
- 研究(3849)
- 制(3781)
- 业经(3672)
- 革(3650)
- 机构
- 大学(102849)
- 学院(95529)
- 研究(43640)
- 教育(29320)
- 济(28336)
- 科学(27809)
- 经济(27352)
- 中国(25422)
- 京(24987)
- 范(24184)
- 管理(24075)
- 师范(23956)
- 所(23600)
- 研究所(21512)
- 理学(20111)
- 师范大学(19914)
- 理学院(19662)
- 农(19410)
- 管理学(18861)
- 管理学院(18674)
- 江(17319)
- 中心(17255)
- 北京(17128)
- 财(15864)
- 院(15843)
- 技术(15661)
- 农业(15503)
- 业大(14849)
- 州(13319)
- 省(12857)
- 基金
- 项目(59800)
- 研究(47370)
- 科学(46648)
- 基金(38932)
- 家(35847)
- 国家(35383)
- 教育(30591)
- 科学基金(27221)
- 社会(25897)
- 社会科(23991)
- 社会科学(23982)
- 省(23952)
- 划(23861)
- 成果(21348)
- 编号(21205)
- 课题(19147)
- 基金项目(18725)
- 自然(17314)
- 自然科(16871)
- 自然科学(16860)
- 自然科学基金(16582)
- 资助(16557)
- 年(16099)
- 重点(15784)
- 部(14837)
- 发(14175)
- 性(13539)
- 规划(13412)
- 项目编号(12859)
- 教育部(12787)
共检索到169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20世纪末以前,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不被看重。虽然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古利特和凯兴斯泰纳等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但主要是从民族主义立场对其著作进行翻译和阐释。魏玛共和国时期对自由民主的崇尚和许拉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译介,使这一时期德国教育学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有所扩大加深;一些教育学家将其民主思想转化在学校改革实践中。然而,这一时期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实践中不仅没有产生可观影响,还遭到德国主流教育界的篡改、冷遇和贬损,导致后来杜威在德国长久被误解。为究其根源,以教育史学家特罗勒的"教育语言"概念为研究工具,发现当时德国的教育领域被精神科学教育学以及支撑此学派的"教化"语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康
本文围绕杜威访华,分析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转化。杜威访华前,胡适已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并大力宣传实用主义,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阐述精辟,但也反映出其选择倾向、阐释的缺失和过度现象。杜威访华期间,胡适对杜威大量演讲的通达翻译,体现了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系统吸收;一些误译和漏译虽会招致误解,但却集中传达了杜威教育思想要旨,影响深远。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他改良中国社会的努力,透露出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转化。杜威离华后,胡适持续吸收杜威教育思想,并对先前的吸收有所反思和修正。胡适并未全盘吸收杜威教育思想,他在某个层面可能借助杜威之旗推进自己的文化和政治主张,但总体上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中国化"以应对当时社会现实之需。
关键词:
胡适 杜威访华 杜威教育思想 吸收 转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仿杜威书目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取得独尊地位,表面上是其先进的图书整理技术使然,本质上则是国家运作诉诸科学主义话语在书目上的反映,书目所建构的知识图像被直接等同于社会改造的理想模型。于是,痛诋传统书目"卫道"理念的仿杜威书目,又确立了其自身所"卫"的科学主义公理观之"道",书目技术的学科化、逻辑化原则转换为一种科学霸权,中国学术也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知识谱系中趋于边缘化。反思仿杜威书目的得失,遂成为反思科学主义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学术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地位的一个侧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教育知识的跨国扩散引起一国对外来教育知识的"吸收"活动。对和外来知识的"语言背景"相同的国家而言,其吸收活动是否更通畅、发生的影响是否更深远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此研究从"知识吸收"的立足点出发,考察20世纪初期到20年代英国引入美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的过程,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它在英国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以及50年代以后它在英国淡出和再被吸收的反复现象,展现出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吸收、排斥和改造杜威教育思想的缓慢而复杂的历程;再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知识吸收理论"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如此得以具体评判杜威教育思想对英国教育的影响,并深刻认识"社会系统"建构教育理论的"机制"。
关键词:
杜威 教育思想 英国 知识吸收理论 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肖海涛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到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脉络。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20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回眸、20世纪西方教育流派及其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
关键词:
高等教育思想 教育流派 高等教育多样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康
通过展现1996年~2012年间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在世界传播和吸收的研究状况,本文认为国外这类研究在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方面显出多样性,其方法论大多可用"外化"理论解释,方法上呈现为历史与比较分析结合的走势。这种结合为揭示与解释教育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与吸收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历史案例,并促成国际视野的建构。其研究案例有助于重新评价杜威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也有助于理解和借鉴"外化"理论以及历史与比较研究结合的取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束永睿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静炜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末期间美国的国际学生政策变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富布赖特法案》标志着美国政府开始长期资助各国学生赴美留学,之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设立了F、J和M三类学生签证,规范了国际学生签证的有效期,但对国际学生加强监控的政策却由于教育界的抵制而不了了之。在政策环境和主要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下,经过若干次调整和巩固,美国的国际学生政策体系逐渐健全起来。
关键词:
美国国际学生 政策变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亚丽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维特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并将自己的经济思想和主张付诸实践,成为沙皇末期经济改革主要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是俄国政府内部启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维特所实施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俄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大量吸引国外资本,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货币改革和强化保护关税政策等,以此来推动俄国经济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对俄国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维特 经济 政策 解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厚海
20世纪初特别是民国政府成立后,我国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在其社会教育实践中孕育并体现了图书馆权利思想,包括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免费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等。对这些思想萌芽与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图书馆权利思想的传承和弘扬,推动依法治国背景下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希尔伯特·迈尔 迈纳特·A·迈尔 林凌
本世纪初以来,德国学校教育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诸多变革。在宏观层面,学校教育在寻求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能力导向和基于证据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层面,学校自治权遭遇挑战;在课堂教学层面,学校与课堂中的异质性逐渐增加,教师面临着能力导向的教学要求所带来难题。与此同时,德国普通教学论和教化理论的研究也遭遇到学科教学论和基于证据的研究范式的挑战,德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也在这些变革中反思前行。这些变革一方面受到国际上基于证据的学校教育研究范式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校教育研究者对德国社会内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反思。
关键词:
德国 学校教育 教学论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如平
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有关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 50年代美国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的状况。认为这一时期的美国教育管理思想是美国社会生活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主要特征是“效率”和“民主”。
关键词:
美国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思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丽莉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杜威出生后不久,美国就爆发了南北战争,战后加快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到1900年,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新移民,他们定居在城市,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于是,美国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城市工业文明。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涌现出了大量的问题,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面对新形势,美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学校与社会脱节,课程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随着日本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加深,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日本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日本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日本教育思想实践的主流,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