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
- 2023(910)
- 2022(819)
- 2021(921)
- 2020(730)
- 2019(1571)
- 2018(1392)
- 2017(2382)
- 2016(1582)
- 2015(1717)
- 2014(1585)
- 2013(1520)
- 2012(1521)
- 2011(1450)
- 2010(1514)
- 2009(1261)
- 2008(1291)
- 2007(997)
- 2006(943)
- 2005(902)
- 学科
- 济(4275)
- 经济(4268)
- 业(3383)
- 企(2657)
- 企业(2657)
- 管理(2116)
- 农(1620)
- 中国(1511)
- 学(1411)
- 方法(1357)
- 制(1177)
- 数学(1146)
- 农业(1137)
- 数学方法(1114)
- 私(1108)
- 私营(1103)
- 营(1103)
- 贸(1091)
- 私营企业(1089)
- 贸易(1089)
- 易(1069)
- 地方(1048)
- 关系(971)
- 教育(969)
- 体(961)
- 业经(949)
- 财(869)
- 融(854)
- 金融(846)
- 体制(810)
- 机构
- 大学(21192)
- 学院(20605)
- 研究(9641)
- 科学(6830)
- 济(6719)
- 农(6621)
- 经济(6614)
- 中国(5731)
- 所(5632)
- 农业(5380)
- 研究所(5227)
- 管理(5058)
- 理学(4480)
- 理学院(4357)
- 京(4265)
- 业大(4226)
- 管理学(4183)
- 管理学院(4150)
- 中心(4015)
- 科学院(3455)
- 范(3359)
- 师范(3303)
- 业(3293)
- 农业大学(3261)
- 省(3189)
- 室(3095)
- 院(3018)
- 江(2952)
- 财(2918)
- 实验(2728)
共检索到32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香
边民的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20世纪初,受西方外来势力侵袭和地方势力裹挟,地处滇黔川边的石门坎苗民国家认同混乱;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如何提升边民国家意识、一致对敌成了当务之急。国民政府汲取教育缺场、人为我谋之教训,以国家认同教育入手,通过国家和当地少数民族精英的双向互动,促使石门坎边民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以及做为国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投身到保国卫家的爱国实践中。本研究通过史例说明,边教作为边民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方式,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场,边民国家认同的建构既需国家的主导,又需发挥少数民族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回顾这段历史,应汲取边地国家教育缺场所致国家认同危机的教训,强调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力量,依靠国家和当地少数民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边疆之繁荣稳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渗透与反渗透、中国政府与外国势力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法币的汇兑本位制的异化和货币发行控制权的异位,导致流通于中国市面的货币种类繁多,使得货币行使其流通手段时相互抵制,导致法币在流通领域里出现堵塞之异象,从另一视角诠释货币伪造现象产生的多重社会究因。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伪造货币 国民政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严海建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三校共处,除合作的面相外,校际的分立与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三校合组西南联大,所谓联合实际仅限于教学,除此之外在经费、组织及研究上均保持并立分置的格局。由于在组织、经费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清华在联大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由此触发北大的自尊心和危机感,导致联大人事与组织上的一系列争执,甚至有分校之议。北大因内部的空虚而有严重的危机感,屡屡提出分校以突出主体性,但蒋梦麟等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认识到战时环境下即使独立也难有发展的可能,不如期之于战后。由于认识与期望的歧异,北大内部出现分裂,对学校发展的不满最终成为"倒蒋迎胡"运动的潜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大后方 陕西 棉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宓汝成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债宓汝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全面武装侵略,全国军民当即展开反侵略的神圣战争。中国政府除了以与远东国际关系有关的国际条约如《九国公约》(1922年)等为依据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帝行为以明真相外,又本着“多交友,少树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桃兰
《未央歌》是一部以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和昆明为背景,描写青年成长和大学生生活的小说。作品关于学生的成长叙事和生活叙事,体现了西南联大"常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友爱亲仁"的优良传统,为我们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绚丽多彩的历史提供了另一类值得重视的文本。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学生生活 未央歌 西南联大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进华
以东北纪念文书为中心,立足文书学视角,对抗战时期中共纪念文书进行深入探究。由于具有发文机关的广泛性、发文事由虽多但相对集中、行文对象的选择性、纪念文种的多样性、文书记时灵活多变等特征,纪念文书在抗战时期的东北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功效因时而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征平
近代西南边疆工业组织经营方式的演化过程,也同时是内地汉民族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的融合过程。而促成该情势之媒介手段,乃时人对产权工具的灵活运用。先是清末民初由股份制公司营运所促成的省际间社会资本的融合;入民国,进一步出现内地私人资本以直接投资,及"庄"、"行"等多元产权运作达成的与西南边疆民族在行业内的经济共生性融合;抗战时期,则着重表现在国民党政府通过迁建、增资等股权重置的方式,亦顺利实现了其对西南各省边疆多民族近代工业经济板块的嵌入性融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潇 田正平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华侨心系祖国,特别是在全面抗战的危急时期,他们尽其所能提供支援。然而,受到战乱影响,处境艰难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发展,尤其是侨生学业与生活难以为继。因此,政府颁行一系列回国侨生资助政策,尽管存在相关部门时有纷争、经费不足、申请手续繁琐等问题,但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回国侨生的窘境,同时培养了一批抗战建国人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华侨 回国侨生资助政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莉
抗战时期,应战局之需,国防工程亟待构筑。推行国防工程工役成为国民政府的当务之急。为稳定并激励征调到的民工,保障工程在限期内完成,经费来源在国防工程工役中尤显重要。从渠道来看,国防工程工役的民工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筹款。从整体上分析,中央财政拨款是主体,但时不敷支出。为保障修筑国防工程的民工基本生存需要,办理工役的各县(市)则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筹款,如主要有征收代役(工)金、挪垫、摊派、借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地方带来了重负。但中央财政拨款偶有超出实际开支。在这种情况下,盈余之款则有限地挹注了地方发展。在大局上,各种渠道的经费来源解决了短期内因征调大量劳动力所急需的财政开支,保证了战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玉伟
阅读《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能够详细了解郑天挺在西南联大时的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社交等情况。从《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入手,结合相关基本史料可看出,西南联大时期的郑天挺以教学为本,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巨大,深受学生认可与爱戴;他潜心于读书治学,借史学以经世,所著《清史探微》一书奠定了其在史学界的地位;就任西南联大总务长一职虽非其本意,但他最终选择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任职期间任劳任怨,堪称“联大舵手”。西南联大时期郑天挺的读书治学、为人处世,反映了他潜心育人,为学校发展而克己奉公,从中亦可揭示抗战时期中国学者的不屈精神。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兴绪 刘曼莉 陈贻娟
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村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户,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228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是否接受过培训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劳动力数量对收入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农户是否兼业及非农就业对收入的影响无显著性。村庄的外部环境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农户收入 两水平模型 影响因素 西南边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凌富亚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族知识分子对回民教育给予了充分重视,并利用报刊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生产教育、宗教教育以及国际交流教育等战时回民教育方略,从而引发了社会对战时回民教育的广泛关注,在推动回民教育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唤醒了回族学子的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回族知识分子 回民教育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乔
抗战相持阶段,因战乱和自然灾害威胁,湖南民众生命朝不保夕。同时,神权迷信活动泛滥,妨碍了抗战运动的开展,国民政府因此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指导民众礼俗以期改变迷信泛滥局面。湖南省各县地方政府对于破除迷信神权的法令大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态度,普遍采取了婉言劝告、宣传、巡查等方式来防止迷信活动泛滥,其成效虽有限,但对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提高民众觉悟,维护抗战国策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湖南 破除迷信运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