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1)
- 2023(14681)
- 2022(12731)
- 2021(12055)
- 2020(9966)
- 2019(22742)
- 2018(22853)
- 2017(43611)
- 2016(23993)
- 2015(26793)
- 2014(26897)
- 2013(25993)
- 2012(23655)
- 2011(21311)
- 2010(21302)
- 2009(19600)
- 2008(18810)
- 2007(16422)
- 2006(14205)
- 2005(12398)
- 学科
- 济(88417)
- 经济(88298)
- 管理(67561)
- 业(62823)
- 企(53272)
- 企业(53272)
- 方法(40560)
- 数学(34045)
- 数学方法(33593)
- 中国(24257)
- 农(24065)
- 财(23615)
- 学(22728)
- 业经(20449)
- 理论(18651)
- 制(18166)
- 地方(17458)
- 农业(15821)
- 贸(15260)
- 贸易(15254)
- 和(15226)
- 务(15146)
- 财务(15065)
- 财务管理(15040)
- 易(14786)
- 银(14775)
- 银行(14729)
- 技术(14485)
- 企业财务(14276)
- 教育(14090)
- 机构
- 学院(332988)
- 大学(332930)
- 管理(128765)
- 济(124585)
- 经济(121658)
- 理学(111906)
- 研究(110753)
- 理学院(110616)
- 管理学(108473)
- 管理学院(107880)
- 中国(80069)
- 科学(71088)
- 京(70713)
- 财(58927)
- 所(55971)
- 农(55103)
- 研究所(51315)
- 业大(51096)
- 中心(49519)
- 江(48131)
- 财经(47360)
- 范(45528)
- 师范(45041)
- 北京(44252)
- 农业(43456)
- 经(43007)
- 院(40391)
- 州(39525)
- 技术(37917)
- 经济学(36971)
- 基金
- 项目(230580)
- 科学(180178)
- 研究(169134)
- 基金(165064)
- 家(144537)
- 国家(143306)
- 科学基金(122107)
- 社会(103841)
- 社会科(98086)
- 社会科学(98063)
- 省(91071)
- 基金项目(87475)
- 自然(80103)
- 教育(79164)
- 自然科(78201)
- 自然科学(78181)
- 划(77178)
- 自然科学基金(76749)
- 编号(70402)
- 资助(67928)
- 成果(58067)
- 重点(51814)
- 部(50346)
- 课题(49097)
- 发(48742)
- 创(47944)
- 创新(44603)
- 科研(44195)
- 项目编号(43669)
- 教育部(43055)
- 期刊
- 济(136208)
- 经济(136208)
- 研究(96940)
- 中国(62201)
- 学报(56405)
- 科学(50272)
- 农(50226)
- 管理(46499)
- 财(44843)
- 教育(44551)
- 大学(41906)
- 学学(39420)
- 农业(34742)
- 技术(28983)
- 融(26052)
- 金融(26052)
- 业经(23355)
- 财经(22766)
- 经济研究(22063)
- 经(19451)
- 图书(17877)
- 问题(17459)
- 业(17356)
- 版(16262)
- 科技(16223)
- 理论(15628)
- 技术经济(14552)
- 商业(14409)
- 现代(14394)
- 实践(14373)
共检索到477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广全 计洁灵
当下中国职教理论研究如火如荼,成绩喜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职教理论研究者在研究中缺乏中国本位观与民族自决意识,未能确立民族自主立场,有意无意地漠视中国国情与中国职教发展的时代实际,实证欠佳,理性失范,偏爱介绍、移植、阐释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职教及其理论研究成果,淡化乃至消解了职教理论研究中研究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
民族自决 职教理论研究 主体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向刚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却并不太充分。在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虽丰富了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内涵,研究角度也渐趋多样化,但缺少对其理论的历时的全面审视,研究的广度深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今后的相关研究,应在紧扣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历时地全面审视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并深刻反思人们在理解运用这一理论时所存在的误区,以使人们在实践中,能更科学地理解运用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
关键词:
列宁 民族自决权理论 综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启祥 王德清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探讨了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性与民族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对于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民族预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主体性与民族性 民族预科教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交互主体性视域下的阅读推广,超越主—客体二元分离模式下,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支配性关系而导致的主体自我中心化倾向。在彼此理解和合作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参与式的主体间性关系,实现阅读推广者与接受者之间价值诉求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阅读推广 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张华峰是我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曾经指导过的博士生。他即将出版的《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本土特色与转型》一书是他撰写的博士论文《超越中国学习者悖论——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研究》的修改版。细读这一书稿时,华峰准备和写作博士论文时的情境不时在我脑中闪现。这可能是曾经的学生写书请自己的导师作序时通常会遇到的情况:知根知底的导师会由此书联想到其前身,包括已经被枪毙或自杀过几回的题目;没准还会揭你的老底,让崇拜你的学生觉得原来你读博时的处境和他们差不多: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也曾倍受焦虑和困惑的摧残。另外,对学生期待甚高的导师还会由此书联想到其后世:不仅希望是学术新秀之作,还要求有学术大家的定位,所以总会鸡蛋里挑骨头地苛求。当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宝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早期,人与人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依赖关系,个体缺乏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近代社会从“群体本位”进入“个体本位”,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立,个体处于一种单子式的生存和发展之中;进入当代社会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共在”、“共生”开始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以财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过程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体性人本观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坚持"就业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改革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二要加强就业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三要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四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五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帮扶。
关键词:
主体性人本观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康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关键词:
教育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鹏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农民要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先进阶级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普遍缺失,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群众自身的素质问题,或是干部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问题,而是要结合生产方式变迁带来的乡村分化和农民分化来理解。一方面,市场化推动了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农民的分化和去组织化,个体小农户很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利益在城市而非农村,这使得农民参与乡村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新时代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农民分化和乡村分化这一客观事实,分清哪些农民才是乡村社会的主体,他们共同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把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农民组织化 主体性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鹏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农民要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先进阶级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普遍缺失,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群众自身的素质问题,或是干部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问题,而是要结合生产方式变迁带来的乡村分化和农民分化来理解。一方面,市场化推动了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农民的分化和去组织化,个体小农户很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利益在城市而非农村,这使得农民参与乡村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新时代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农民分化和乡村分化这一客观事实,分清哪些农民才是乡村社会的主体,他们共同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把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农民组织化 主体性 乡村振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心 何虎生
在多民族国情和多变化世情复杂交织的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依托,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关键词"共同体"聚焦"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意识"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二者都与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立足主体性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本质上看属于现代国家的认同建构范畴,是中华民族之主体性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顶层设计的实现在理论维度上要求顺应从个体本位到类本位的主体性发展导向,包容中华民族的结构张力;在历史维度上要求理清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主体性生成进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现实维度上要求保障从思想观念到物质利益的主体性实现路径,落实民族平等的价值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广其
农户合作:农业组织化的主体性选择朱广其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艺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补充过程,相对于土地、资本、劳动要素,组织是一个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组织的原始与落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迟滞的重要原因。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肖蓓 刘小强 鲁毅
援藏教师的发展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有效性,在当前教师发展研究回归主体性的趋势下,援藏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值得高度关注。本研究采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对四川省98名中小学援藏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究援藏教师如何在与社会结构互动中实现主体性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调研记录进行三级编码发现:一是四川民族地区援藏教师主体性发展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与主体个人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地方文化与主体原生文化之间的不相容、学校管理与主体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二是四川民族地区援藏教师通过自觉和自律实现主体性困境的突破,包括善待弱势他者的生命自觉、正视多重结构的政治自觉、习得和谐关系的文化自律和践行教育责任的专业自律。最终研究表明,援藏教师主体性发展是从自觉走向自律的系统过程,此研究促使援藏教师的各项诉求得以突出和彰显的同时,也为后续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