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3)
- 2023(7095)
- 2022(6091)
- 2021(5869)
- 2020(4962)
- 2019(11425)
- 2018(11142)
- 2017(21786)
- 2016(11319)
- 2015(12373)
- 2014(12005)
- 2013(11508)
- 2012(10023)
- 2011(8652)
- 2010(8067)
- 2009(6997)
- 2008(6174)
- 2007(4738)
- 2006(3679)
- 2005(2569)
- 学科
- 济(44779)
- 经济(44735)
- 管理(30851)
- 业(29489)
- 方法(26201)
- 企(24251)
- 企业(24251)
- 数学(23014)
- 数学方法(22690)
- 农(11637)
- 财(10918)
- 业经(9490)
- 中国(9321)
- 农业(8133)
- 地方(7914)
- 务(7531)
- 财务(7501)
- 财务管理(7486)
- 理论(7306)
- 贸(7271)
- 贸易(7270)
- 企业财务(7132)
- 易(7086)
- 环境(6769)
- 技术(6768)
- 学(6291)
- 和(6037)
- 划(5864)
- 制(5728)
- 产业(5018)
- 机构
- 学院(146916)
- 大学(144997)
- 管理(63682)
- 济(59159)
- 经济(58128)
- 理学(56806)
- 理学院(56268)
- 管理学(55282)
- 管理学院(54988)
- 研究(40140)
- 中国(28845)
- 京(27430)
- 财(25451)
- 科学(23957)
- 财经(21982)
- 中心(20595)
- 经(20274)
- 范(20086)
- 业大(20060)
- 师范(19893)
- 江(18777)
- 经济学(18620)
- 农(18070)
- 经济学院(17070)
- 财经大学(16851)
- 经济管理(16782)
- 商学(16775)
- 商学院(16614)
- 所(16454)
- 师范大学(16251)
- 基金
- 项目(112680)
- 科学(91351)
- 基金(84949)
- 研究(82867)
- 家(73110)
- 国家(72529)
- 科学基金(64815)
- 社会(55528)
- 社会科(52781)
- 社会科学(52769)
- 基金项目(46372)
- 省(43655)
- 自然(42150)
- 自然科(41205)
- 自然科学(41197)
- 自然科学基金(40467)
- 教育(38955)
- 划(36483)
- 资助(33984)
- 编号(32984)
- 部(25408)
- 重点(24742)
- 发(24401)
- 创(24095)
- 成果(23800)
- 国家社会(23693)
- 人文(22779)
- 教育部(22646)
- 创新(22424)
- 科研(22284)
共检索到184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褚玉杰 赵振斌 张丽
社区精英角色研究是社会分层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民族旅游的蓬勃发展,民族社区中诞生了妇女旅游精英,其角色对社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研究中却未获得足够关注。文章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西部4个省8个民族地区的22位妇女旅游精英的访谈资料思考妇女旅游精英的角色。研究表明,妇女旅游精英和普通社区精英皆为社区中的权威人物,其角色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但由于受到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妇女旅游精英多为非治理精英;同时,她们扮演民族"女性"艺术守护人和女性与弱者关怀者等具有女性特质的角色。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阚如良 史亚萍 Hsiang-te Kung 周宜君
妇女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角色变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该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经济收入、家庭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妇女参与旅游活动后的社会角色变迁,揭示了旅游业影响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的规律。研究表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为妇女创造了本土就业机会,增加了更为直接的显性收入,进而提升了妇女在家庭的劳动地位和决策地位,引发了妇女消费观念、职业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互动模式的变化,妇女社会角色变迁为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但新的社会角色只是妇女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香花 刘沛林 黄静波 蔡溢 王晖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涉及旅游发展对地方微观个体的影响,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民族旅游地西江苗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从旅游影响感知视角出发,基于SEM和fsQCA方法,综合分析民族旅游地妇女旅游影响感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线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活幸福与人际关系和谐是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维度;积极影响感知可显著提升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消极影响感知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消极影响感知、物质需求满足、身心整体健康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是多因素联动的结果,且存在多种路径可以实现民族旅游地妇女高主观幸福感的形成。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旅游发展与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效提升民族旅游地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长江 郭凌 林瑶
关注旅游发展下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状况,有益于深化旅游对东道主女性影响研究和客家文化变迁研究。以四川龙泉洛带古镇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法,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旅游发展下洛带古镇客家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状态、变迁特点和变迁原因。研究表明,旅游发展影响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旅游对洛带客家妇女家庭地位变迁影响强度大于社会地位变迁,且更易于被感知;旅游参与方式对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程度无明显影响;旅游影响洛带客家妇女地位变迁的原因集中表现在生计、自由空间和家庭分工的改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光灿
中国是个民族传统文化极其丰富的国家,它对妇女地位的变化有着深远影响。在少数民族中,“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妇女的统治和禁锢,在今天仍然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这里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四权”仍是捆在少数民族妇女身上的四根绳索,妨碍着妇女的解放;并分析了“四权”存在的原因,就如何铲除“四权”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宇 尤碧莹 陈子远 丁宇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和动态过程,是随着旅游市场与技术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等变化而变化的。现有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截面的成果不胜枚举,然而,涉及旅游产业系统内部演化作用机制与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前范式阶段,鲜见从系统科学与演化经济学视角去探寻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文献。本文按照先归纳后演绎的逻辑思路,首先将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演化系统,采用动态、非均衡的观点审视其演化基本内涵、特征;其次,以科学研究范式“三论”为索引归纳并演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本质、特征与机制;最后,基于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耦合关系逻辑推理探索未来研究进路并尝试构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周期概念模型,以期推动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亚娟 罗雯婷 欧阳辰星 李萍
社区精英直接决定着社区治理和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岗侗寨为案例地,构建基于权力“属性-结构”的民族旅游社区精英分析框架,探究社区精英的个体和群体变迁特征并归纳其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驱动下社区精英的经济资本市场化、知识资本应用化、文化资本公有化、政治资本集中化、社会资本利益化特点显著;(2)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权力作用范围扩大,知识精英权力作用转型,传统精英衰退且作用范围缩小,精英呈现家族式集聚的特征;(3)社区精英权力关系网络结构紧密且互动频率增加,政治精英的网络中心性地位凸显,精英作为中间人频次增多且角色日渐丰富;(4)社区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旅游市场需求规模化增长、特有的社会关系与民族传统、权力资本特性等因素合力推动了民族旅游社区精英权力属性和权力结构的变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夕汐 田里 王桀
考虑到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具有机制转换的线性时间序列,文章首次运用马尔科夫制度转换模型对1979—2016年38年间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周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表现出两种状态:高增长状态和低增长状态。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留在高增长状态的概率为87.54%,留在低增长状态的概率为48.11%,从高增长状态到低增长状态的概率是12.64%,从低增长状态转向高增长状态的概率是51.89%。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周期平均需要9.84年完成一次,38年间经历了3.86个大的周期波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瑾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黄洛瑶寨的田野观察,审视红瑶的地方性知识在旅游语境中如何被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影响妇女的生计变迁及其发展。文章阐述了生计变迁的主要表现,进一步分析了变迁发生的动因。研究表明,地方性知识在旅游语境中的再生产是少数民族文化调适于新的社会环境的路径之一,而案例地的红瑶妇女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调适,由地方性知识转化而来的新生计手段为她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与发展。
关键词:
黄洛瑶寨 地方性知识 妇女生计 变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雅彬
妇女在世界和在中国都是人口的一半,她们肩负着社会生产,社会文化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重任。因此,要研究社会和社会的现代化,就不能不研究妇女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妇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尺度。让我们看看中国妇女的现状与未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河有
民族旅游社区化和民族社区旅游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客观现象与趋势。从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分析,民族旅游社区化和民族社区旅游化都具有特定的发生机理。根据民族旅游活动与民族社区的相互影响程度,民族旅游社区化可以分为零星社区化、半社区化和完全社区化三个发展阶段,民族社区旅游化可以分为零星旅游化、部分旅游化、完全旅游化和创新旅游化四个发展阶段。从民族旅游实践分析,民族旅游社区化与民族社区旅游化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着民族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民族旅游 民族社区 社区化 旅游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良富
工作动机是指直接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工作,以实现一定职业目标的内部动力。文章通过对中山市新伦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当地妇女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地区经济环境、就业心理、地区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为孩子树立榜样、逃避紧张工作、展示兴趣爱好、提高家庭收入等工作动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这些就业动机导致了当地妇女低层次、高流动率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升级与发展。
关键词:
工作动机 乡村旅游 经济发达地区 新伦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絮颖
在新经济形势下,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关键。广西桂北山区生态资源丰富,保护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是新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广西桂北山区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多重角色,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一只生力军和主力军。本文以"民俗生态旅游业"为研究平台,力图在互联网时代拓宽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各项现代劳动技能和创业技能,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燕琴
将人本主义地理学概念"地方依恋"和社区心理学概念"社区感"相结合把握居民心理变迁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社区能力建设。阐述了从二者结合角度对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层面进行探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并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了"地方依恋"与"社区感"相结合进行能力社区建设的新的研究路径,构建了二者结合探索边疆民族旅游社区心理变迁和调节机制的EDCEE-M研究框架。这一探索性研究为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心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定以人为本的边疆旅游管理政策、切实提高民族社区的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