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6)
- 2023(2600)
- 2022(1973)
- 2021(1839)
- 2020(1268)
- 2019(2826)
- 2018(2601)
- 2017(4391)
- 2016(2267)
- 2015(2427)
- 2014(2474)
- 2013(2591)
- 2012(2569)
- 2011(2555)
- 2010(2806)
- 2009(2841)
- 2008(2588)
- 2007(2558)
- 2006(2334)
- 2005(1686)
- 学科
- 农(19239)
- 农业(13009)
- 济(11454)
- 经济(11439)
- 业(8569)
- 业经(6663)
- 农业经济(6112)
- 发(4551)
- 村(4210)
- 发展(4195)
- 展(4193)
- 农村(4192)
- 地方(3917)
- 建设(3653)
- 土地(3639)
- 制(3615)
- 管理(3590)
- 中国(3485)
- 收入(3420)
- 分配(3254)
- 经济建设(3107)
- 及其(2899)
- 工作(2890)
- 方针(2854)
- 农民(2810)
- 策(2770)
- 政策(2706)
- 人口(2677)
- 劳(2576)
- 劳动(2576)
- 机构
- 学院(39236)
- 大学(36256)
- 济(14709)
- 经济(14259)
- 管理(13522)
- 研究(13122)
- 农(13072)
- 理学(11501)
- 理学院(11359)
- 管理学(11143)
- 管理学院(11071)
- 中国(10617)
- 农业(8865)
- 科学(7607)
- 业大(7480)
- 中心(7121)
- 京(6859)
- 范(6361)
- 师范(6337)
- 财(6170)
- 所(6047)
- 江(6017)
- 农业大学(5872)
- 省(5542)
- 研究所(5387)
- 州(5222)
- 发(4838)
- 师范大学(4753)
- 财经(4735)
- 社会(4607)
共检索到60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国庆
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始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2012年,国家民委出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直到今天,民族村寨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民族村寨的旅游和开发也渐渐兴旺起来。然而,每个地方的发展各成一派,缺乏区域性系统性的保护,很多所谓的开发仅仅以盈利为目的,使民族村寨的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国庆
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始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2012年,国家民委出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直到今天,民族村寨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民族村寨的旅游和开发也渐渐兴旺起来。然而,每个地方的发展各成一派,缺乏区域性系统性的保护,很多所谓的开发仅仅以盈利为目的,使民族村寨的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国庆
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始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2012年,国家民委出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直到今天,民族村寨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民族村寨的旅游和开发也渐渐兴旺起来。然而,每个地方的发展各成一派,缺乏区域性系统性的保护,很多所谓的开发仅仅以盈利为目的,使民族村寨的活
关键词:
民族村寨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博物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秋花
在当今社会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对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措施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民族村寨这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独特文化形式,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为了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的旅游业,需要按照历史文化的保护相关制度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农村,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真性。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民族村寨 传统文化 利用 保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雷鸣
<正>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已经取得成效,不少地区针对本区域本民族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保护和发展的工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从法律保护的视角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杜承秀等撰写的专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立法问题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创新性地从立法保护维度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进行剖析,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立法实践进行了全新解析。总览全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宁兴 范在予 耿虹 李彦群
偏远民族地区贫困村寨大多存在发展与保护的权益矛盾。如何使稳固脱贫与振兴发展同民族文化基因可持续传承的目标得以共同实现,成为许多偏远地区民族村寨当下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详细阐述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内涵、特征及其价值的基础上,辨析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困境,引入整体性文化保护理念,搭建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振兴框架:包括从民族社会与聚落环境、人文图式与生态景观着手进行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基础竞争力维育;从生态产业与产品发展、文化产业与品牌创造着手进行核心竞争力创培;从环境修复与设施完善、网络联动与区域协调着手推动一体化竞争力提升,以期实现民族贫困村寨脱困致富与振兴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建春 吴建国
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Logistic曲线模型作为数学模型支撑,选择朗德上寨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民族旅游村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演化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辉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辉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德生
不论从世界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还是从民族村寨发展的需要来看,民族村寨需要带有本土性的社区教育。文化是民族村寨社区教育的立足点,建立文化中心是民族文化与村寨双向滋养的社区教育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村寨 社区教育 文化中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中奎
民族村寨的"双预"问题指的是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预警问题。分析总结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起文化保护的若干预警原则。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辉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毛进
增权是旅游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鲜有研究从定量方法入手,探讨增权在旅游目的地空间不均衡问题。本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样本地,借鉴雅克松关于旅游者罩空间划分的标准,将样本地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分别发放居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感知的调查问卷,以此进行旅游经济增权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村寨旅游经济增权在空间上呈现出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符合地域衰减规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建春 吴建国
本文以"经济-文化人"假设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管理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结合对朗德上寨的田野调查进行实证研究。郎德上寨"工分制"的形成和演化体现了村民在旅游活动中的经济行为既有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人"行为的特点,又有受民族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的"文化人"的特征。理清文化观念与经济行为的这种互动关系,才能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互动的原理和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李乐京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旅游增权 多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