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9)
- 2023(17414)
- 2022(14575)
- 2021(13642)
- 2020(10988)
- 2019(24901)
- 2018(24206)
- 2017(45503)
- 2016(24631)
- 2015(27373)
- 2014(27017)
- 2013(26523)
- 2012(24610)
- 2011(22357)
- 2010(22467)
- 2009(20740)
- 2008(20176)
- 2007(17774)
- 2006(15841)
- 2005(14155)
- 学科
- 济(101422)
- 经济(101308)
- 管理(67775)
- 业(67485)
- 企(51118)
- 企业(51118)
- 方法(40394)
- 农(37238)
- 数学(34399)
- 数学方法(33869)
- 中国(30947)
- 地方(26378)
- 业经(25419)
- 农业(25276)
- 财(24420)
- 制(22174)
- 学(20704)
- 银(17843)
- 银行(17823)
- 行(17131)
- 融(16832)
- 金融(16829)
- 理论(16622)
- 环境(16565)
- 贸(16444)
- 发(16436)
- 贸易(16424)
- 易(15891)
- 技术(15384)
- 和(15240)
- 机构
- 学院(344123)
- 大学(341543)
- 济(135506)
- 经济(132276)
- 管理(130179)
- 研究(119778)
- 理学(111172)
- 理学院(109871)
- 管理学(107778)
- 管理学院(107116)
- 中国(91361)
- 科学(72811)
- 京(72794)
- 财(64028)
- 农(60482)
- 所(58859)
- 中心(56956)
- 江(54202)
- 研究所(53270)
- 业大(50525)
- 财经(50077)
- 范(49389)
- 师范(48876)
- 农业(46013)
- 北京(45938)
- 经(45511)
- 院(44042)
- 州(43986)
- 经济学(40822)
- 师范大学(39146)
- 基金
- 项目(233390)
- 科学(184417)
- 研究(173046)
- 基金(168072)
- 家(146926)
- 国家(145594)
- 科学基金(124864)
- 社会(110331)
- 社会科(104357)
- 社会科学(104332)
- 省(92878)
- 基金项目(88394)
- 教育(80511)
- 自然(79484)
- 划(77812)
- 自然科(77508)
- 自然科学(77485)
- 自然科学基金(76061)
- 编号(70811)
- 资助(68156)
- 成果(57455)
- 发(54753)
- 重点(53015)
- 部(51168)
- 课题(49890)
- 创(48552)
- 国家社会(45717)
- 创新(45319)
- 科研(44440)
- 教育部(43880)
- 期刊
- 济(158245)
- 经济(158245)
- 研究(102010)
- 中国(77285)
- 农(58932)
- 学报(54004)
- 科学(50881)
- 财(48743)
- 管理(48081)
- 教育(45451)
- 大学(41949)
- 农业(39559)
- 学学(39131)
- 融(36058)
- 金融(36058)
- 技术(30717)
- 业经(29184)
- 财经(24145)
- 经济研究(23521)
- 经(20865)
- 问题(20636)
- 业(19004)
- 图书(18109)
- 版(17546)
- 资源(17112)
- 科技(15674)
- 技术经济(15340)
- 理论(14941)
- 发(14877)
- 商业(14757)
共检索到527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汝辉 刘旺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在导致社区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也使社区结构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威胁民族社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困境和寻求解决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基于对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内生困境及深层次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治理路径选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云发
以"权力"为分析单位和分析视角来观察,民族旅游开发作为村寨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权力结构的重要变量,带来了诸多力量"积极"参与村寨治理,然而并没有明显改善村寨治理,而是出现了权力"内卷化",主要表现在资本参与下的权力异化、权力依附与裹挟下的权力弱化、利益分化下的权力离散等方面。民族旅游开发的村寨治理要实现权力"去内卷化",既要理顺各权力主体诉求的利益目标,也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资本优势,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加强村民主体性参与力度,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充分合作。应当重塑国家"在场"的村寨公共性目标,强化基于赋能与赋权话语的制度供给,形成"一核多元分层"的权力配置模式,重视运用地方性知识优化基于认同和信任的村寨权力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建翠
本文介绍了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及进一步深开发的必要性 ,提出了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的思路 ,并对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的核心因素——旅游产品类型和项目设置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详细阐述
关键词:
成都近郊 乡村旅游 开发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端波 刘希磊
民族村寨旅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文化保护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民族发展问题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应实施整体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社区的权益,为当地居民脱贫解困,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坚持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永常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景明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是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旅游并非造成当地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东道主有融入全球化的"自我决定"权,而审慎地选择开发方式,以保护"地方感"应成为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其间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边远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但当旅游市场形成后,应规制政府与民争利,并及时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让位于社区主导。同时,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将地方性知识融入现代景区管理制度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
旅游 民族村寨 地方性知识 西江千户苗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晓云
文章以临桂东宅江村瑶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瑶寨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设计、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继刚
选择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指出该村寨的旅游开发应定位在"实地旅游民族村"的模式上,这样,可以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型化云南民族村进行互补定位,形成单一型民族村和多元化民族村对比,真实型和模型化共存互补的主题民族村格局。并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步骤、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构架及开发思路,包括村寨分区建设的构想、旅游接待设施硬件建设方案,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参与等一系列系统化软件工程。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 开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雨凤 杨洋 殷红梅 徐颖儿 周星
地方性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根本所在。论文立足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及其强弱水平的影响因素,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及多要素路径关系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由物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功能、居民情感价值与行为、企业运营与生产、游客参与、体验与行为组成的民族村寨地方性强弱影响的前因条件构型。研究表明:(1)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与其前因条件之间具有复杂机制效应,单一条件变量均无法构成影响地方性水平的充要条件,需要通过条件组态发挥作用;(2)影响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水平的因素组合路径共8条,总体一致性为0.900,总体覆盖率为0.890,居民、社区、企业及游客共同构成的组合产生了原始覆盖度和一致性最高的路径;(3)从路径类型看,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过程及其强弱的8条组态路径呈现出4种类型,分别是传统氛围驱动型、主客互动驱动型、旅游生产驱动型、价值共创驱动型,它们共同在地方性重构的历时态和共时态机制下解释了各条件要素组合如何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的过程与效应。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内容,可为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中奎
民族村寨的"双预"问题指的是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预警问题。分析总结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起文化保护的若干预警原则。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乐京
民族村寨旅游涉及当地政府、村寨居民、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旅游开发中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自己期待的利益,因此,不同的利益主体间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寻求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文章探索积极构建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利益冲突,为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
民族村寨旅游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明贵 黎洪 胡静
民族村寨是延续乡愁记忆的文化空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场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目前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已成为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深层次挑战。本文以贵州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为例,基于空间生产视角,提供新的分析框架:新的利益主体,由政府、企业、村民三要素转变为政府、企业、村民、旅游者、NGO和旅游资源六要素,形成权益均衡的六螺旋结构;新的空间生产模式,构建出“点—轴—圈—面”模式、“三生空间”全域旅游模式、“前台—中台—后台”模式、产业链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新的实现路径,包括民族村寨空间表征、全域发展、IP生产、产业集成和空间体验。因此,应理顺利益主体的结构关系、创新旅游空间生产机制、搭建数字空间生产平台,促进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宇 刘伟忠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学界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其理论基础等研究成果众多并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实践者大多发现,目前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推进存在着众多的困难,尤其在深层次实施路径的设计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正波 王凡凡
伴随着乡村政权的不断调整,乡镇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导致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农村社会面临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文章首先从制度环境、公共产品供需和乡村治理模式变化等角度,回顾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变化过程,理论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和问题。随后以西江千户苗寨"老人会"为例,梳理了村寨旅游开发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由合作逐渐走向对抗,最终被解散和重组的过程,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政治权威的发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吸纳"是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基层政府应当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确定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辅助地位,加强与农村社会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景观系统的开发存在景观异化、缺乏系统性研究等诸多问题,以云南大槟榔花腰傣村寨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实证分析,对民族村寨旅游景观系统的开发目标、开发内容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景观系统 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