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8)
2023(13381)
2022(11214)
2021(10650)
2020(9010)
2019(21052)
2018(20852)
2017(38551)
2016(21462)
2015(24562)
2014(24910)
2013(23750)
2012(22297)
2011(20063)
2010(20274)
2009(18578)
2008(18205)
2007(16434)
2006(14173)
2005(12201)
作者
(59113)
(49818)
(49367)
(47458)
(31373)
(23983)
(22928)
(19473)
(19117)
(17827)
(16920)
(16606)
(15584)
(15562)
(15465)
(15450)
(15196)
(14477)
(14344)
(14105)
(12312)
(12310)
(11991)
(11487)
(11291)
(11261)
(11114)
(10982)
(10080)
(9987)
学科
(86922)
经济(86825)
(54903)
管理(52724)
方法(41585)
(40960)
企业(40960)
数学(37582)
数学方法(37088)
(33776)
中国(27186)
农业(22334)
(21930)
教育(21243)
业经(19392)
(18778)
地方(17784)
(15158)
理论(15101)
(14473)
贸易(14467)
(14067)
(13180)
(12508)
财务(12465)
财务管理(12429)
技术(12327)
(12173)
(12164)
金融(12160)
机构
大学(301972)
学院(299377)
(118739)
经济(116113)
管理(111812)
研究(100736)
理学(97111)
理学院(95942)
管理学(93968)
管理学院(93384)
中国(70462)
(63456)
科学(60419)
(53066)
(51238)
(49176)
(48803)
师范(48437)
中心(47907)
(45699)
研究所(44928)
业大(43950)
财经(42732)
北京(40059)
师范大学(39331)
农业(39017)
(38851)
教育(37964)
经济学(37181)
(35918)
基金
项目(202371)
科学(160863)
研究(153524)
基金(145215)
(125750)
国家(124288)
科学基金(106407)
社会(96897)
社会科(91311)
社会科学(91287)
(80571)
教育(77621)
基金项目(76455)
(68641)
自然(66957)
自然科(65382)
自然科学(65363)
编号(64672)
自然科学基金(64182)
资助(59302)
成果(54378)
(46781)
重点(46545)
课题(46499)
(44787)
(41921)
教育部(40876)
国家社会(39327)
大学(39185)
人文(39015)
期刊
(128689)
经济(128689)
研究(92596)
中国(63195)
教育(59039)
(50769)
学报(45201)
科学(41804)
(41407)
管理(37474)
大学(36107)
农业(33804)
学学(32840)
技术(29593)
(25031)
金融(25031)
业经(23682)
财经(20807)
经济研究(19867)
(17924)
问题(17501)
(15933)
(15498)
统计(15116)
职业(14835)
技术经济(13990)
(13359)
图书(13309)
理论(12823)
商业(12416)
共检索到441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丁月牙  
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L乡的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发现,彝族家长的女童教育观是教育观和女性观的结合,具有实用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等双重特征。女性观和教育观的多元差异以及二者的交织融合,构成了家长女童教育观的复杂性。同时,家长的女童教育观及其对女童教育实践的影响,既受制于村寨环境,又有个体性特征,呈现为动态的发展和变迁。本研究最后建构了立足于村寨现实环境的家长女童教育观解释模型,以期对本研究中的女童教育观提出本土化的理解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立新  
在贫困面广和贫困程度深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模式脱贫效率高、见效快,但是,扶贫的根本要义在于让贫困人口自身具备脱贫致富的手段、能力。为此,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现行两种主要扶贫模式的运行领域、运行边界作出适当的划分,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质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红琴  
了解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是有效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随机抽样和发放问卷,再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两百余名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凉山彝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里瓦萨  
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当今凉山彝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认为当今凉山彝族人正处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现实环境里,提出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中受教育主体的彝族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需求应该是多元文化教育、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技能的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呷热哈莫  
全球化作为一个复杂的进程,其所具有的同质化和异质化特征是当前少数民族发展之矛盾所在,同时也是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凉山彝族地区存在的"彝族学生低学业成就""民族学校发展滞后""双语教育受冷落""民族职业学校招生难"等现代性困境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有着一定关联。应对这些困境,首先要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少数民族的教育现代化不是一架除草机,一个简单的补救机制或一种事后的思考;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也不该是无差别导致的差别性后果;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应在全球化中找到平衡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雨凤   杨洋   殷红梅   徐颖儿   周星  
地方性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根本所在。论文立足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及其强弱水平的影响因素,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及多要素路径关系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由物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功能、居民情感价值与行为、企业运营与生产、游客参与、体验与行为组成的民族村寨地方性强弱影响的前因条件构型。研究表明:(1)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与其前因条件之间具有复杂机制效应,单一条件变量均无法构成影响地方性水平的充要条件,需要通过条件组态发挥作用;(2)影响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水平的因素组合路径共8条,总体一致性为0.900,总体覆盖率为0.890,居民、社区、企业及游客共同构成的组合产生了原始覆盖度和一致性最高的路径;(3)从路径类型看,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过程及其强弱的8条组态路径呈现出4种类型,分别是传统氛围驱动型、主客互动驱动型、旅游生产驱动型、价值共创驱动型,它们共同在地方性重构的历时态和共时态机制下解释了各条件要素组合如何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的过程与效应。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内容,可为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紫含  付军  
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能源发展进程加快。山区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社会观念、生产方式等的特殊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状态。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具有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的能源消费"三级"地理分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四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家庭能源消费情况,利用二元选择模型和删失模型识别影响地区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能源转型的趋势及内在动力。结果表明:家庭规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民族习惯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有显著影响;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据此总结凉山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蔡伟民  康杰  袁蕴  
依据四川省普格县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中18~49岁劳动力人数、是否会讲普通话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培训意愿的影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的相似性,可将贫困农户划分为人力资本贫困型、基础型资本贫困型、社会资本贫困型、多维资本贫困型、生计环境恶劣型等五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月琴  张小倩  杨峰  
本文基于查特曼信息贫困的小世界理论,从生活情境视角出发,以凉山州彝族村落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来探究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该地区的信息贫困主要受自然地理、生产方式、语言文字、社会规范和家支文化这五个因素影响,并构建了彝族村落信息贫困的形成机理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信息贫困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脱贫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红琴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介入;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其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宁  陈璐  刘富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现状,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深入探究进一步提高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空间。同时,在分析模型中加入"涉农贷款保险"因子,从理论上探寻农村金融扶贫的相关理论依据。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的现状,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儿园分布不均、资金短缺、民汉双语教育滞后、本土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部分群众教育观念保守及办园条件差等问题的困扰,使大多数从小生活在民族母语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学前教育机会。当前,只有合理开展校点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强化民汉双语教育、突出宣传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及民汉双语教材建设,着力促进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才能从源头上根除当地的贫困累积循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攀希群,王瑞玉,张朴  
攀枝花市所属的盐边县高坪乡和米易县麻陇乡,地处大凉山边缘,均为彝族聚居乡。两乡的彝族人口本世纪初叶才从大凉山迁来,与该县的汉族人口交错聚居。民主改革前,这里仍保留着从大凉山带来的奴隶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婚姻习俗、道德观念等。尔后,随着现代化钢铁基地—攀枝花市的兴起,两乡所在县划归攀枝花市管辖,从197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