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5)
- 2023(11128)
- 2022(9892)
- 2021(9308)
- 2020(7627)
- 2019(17612)
- 2018(17650)
- 2017(33574)
- 2016(18091)
- 2015(20428)
- 2014(20627)
- 2013(20438)
- 2012(18537)
- 2011(16818)
- 2010(16772)
- 2009(15555)
- 2008(14704)
- 2007(12842)
- 2006(11396)
- 2005(9293)
- 学科
- 济(72892)
- 经济(72816)
- 业(50262)
- 管理(49129)
- 企(38572)
- 企业(38572)
- 方法(34932)
- 农(29776)
- 数学(29541)
- 数学方法(29171)
- 农业(19834)
- 业经(18801)
- 中国(17960)
- 学(16577)
- 地方(16058)
- 财(15807)
- 理论(12843)
- 制(12475)
- 环境(11620)
- 和(11444)
- 贸(11417)
- 贸易(11410)
- 易(11054)
- 技术(10960)
- 发(10202)
- 银(9984)
- 银行(9949)
- 务(9918)
- 教育(9918)
- 财务(9854)
- 机构
- 学院(261125)
- 大学(260604)
- 管理(107812)
- 济(96773)
- 经济(94416)
- 理学(94336)
- 理学院(93278)
- 管理学(91517)
- 管理学院(91053)
- 研究(83826)
- 中国(61229)
- 京(55404)
- 科学(54982)
- 农(45001)
- 财(42169)
- 业大(41355)
- 所(40950)
- 中心(38755)
- 研究所(37782)
- 范(36845)
- 江(36516)
- 师范(36506)
- 北京(34909)
- 财经(34672)
- 农业(34164)
- 经(31473)
- 州(30721)
- 院(30411)
- 师范大学(29522)
- 经济学(27401)
- 基金
- 项目(186358)
- 科学(146286)
- 研究(136091)
- 基金(134994)
- 家(117330)
- 国家(116325)
- 科学基金(100337)
- 社会(84911)
- 社会科(80184)
- 社会科学(80165)
- 省(73405)
- 基金项目(73212)
- 自然(66032)
- 自然科(64441)
- 自然科学(64429)
- 自然科学基金(63232)
- 教育(61512)
- 划(61151)
- 编号(56443)
- 资助(55317)
- 成果(44941)
- 重点(40768)
- 部(40010)
- 发(39645)
- 创(38110)
- 课题(37860)
- 科研(35448)
- 创新(35430)
- 大学(34287)
- 国家社会(34213)
- 期刊
- 济(107103)
- 经济(107103)
- 研究(71864)
- 农(45044)
- 中国(44728)
- 学报(42361)
- 科学(40195)
- 管理(36334)
- 大学(32291)
- 农业(30949)
- 学学(30447)
- 财(28807)
- 教育(27828)
- 技术(22001)
- 业经(20825)
- 融(19719)
- 金融(19719)
- 财经(15219)
- 经济研究(15052)
- 图书(14796)
- 问题(14088)
- 科技(13539)
- 版(13423)
- 业(13061)
- 理论(13006)
- 经(12797)
- 资源(12630)
- 实践(12285)
- 践(12285)
- 技术经济(12063)
共检索到364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建春 吴建国
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Logistic曲线模型作为数学模型支撑,选择朗德上寨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民族旅游村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演化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学成 李江风 蒋琴 罗永常 方世巧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对其发展的需求系统、供给系统、中介系统和支持系统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是其动力机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调控机理。希望能促进人们更科学地认识民族村寨旅游及其内部规律,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规划与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民族村寨旅游 动力机制 调控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秋花
在当今社会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对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措施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民族村寨这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独特文化形式,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为了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的旅游业,需要按照历史文化的保护相关制度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农村,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真性。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民族村寨 传统文化 利用 保护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中奎
民族村寨的"双预"问题指的是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预警问题。分析总结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起文化保护的若干预警原则。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建春 吴建国
本文以"经济-文化人"假设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管理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结合对朗德上寨的田野调查进行实证研究。郎德上寨"工分制"的形成和演化体现了村民在旅游活动中的经济行为既有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人"行为的特点,又有受民族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的"文化人"的特征。理清文化观念与经济行为的这种互动关系,才能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互动的原理和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李乐京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旅游增权 多维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景观系统的开发存在景观异化、缺乏系统性研究等诸多问题,以云南大槟榔花腰傣村寨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实证分析,对民族村寨旅游景观系统的开发目标、开发内容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景观系统 开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殷红梅
综观近10年来(1999—2008年)中国旅游学研究领域,发现自2003年起,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文献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民族村寨旅游已成为今后我国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尝试采用主观筛选法和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法相结合,对近10年来(1999-2008年)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的12篇硕、博论文和81篇重要文献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研究文献来源于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数量较少;②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高校学报类、民族类和经济类期刊上,在社科类、旅游类、地理类和农业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献数量也占有一定比例;③研究文献中案例研究为主导且所涉及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和自治区,理论研究文献较少;④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发展、开发、社区参与、市场化、产权、文化、定量和其他领域且各自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其中发展和开发研究文献占主体地位;⑤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等。最后,基于本文综述研究和笔者长期深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实地调研,初步展望今后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8个重要研究动向,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共鸣。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 进展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梅 张扬
本文通过对四川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收入贫困和权力贫困双重标准来评判扶贫效应。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于民族村寨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军华 余三春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民族村寨旅游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从旅游政策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绿色+"理念应当成为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理念下,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以绿色开发模式保障生态平衡;以绿色标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绿色文化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以绿色产业支撑地方特色;以绿色理念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鄢慧丽 余军 熊浩 王强
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对其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组织关系。结果发现:(1)什寒村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分为四大类17个子类;(2)从网络凝聚性来看,四大类利益相关者群体相互间沟通联系欠缺,不存在明显的派系林立情况;(3)从网络中心性来看,什寒村旅游扶贫不存在绝对强势的利益相关者,县旅游委拥有较多话语权,旅游企业话语权被边缘化;(4)从网络结构洞来看,旅游专家和媒体等利益集团的限制度和等级度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最后,提出了促进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扶贫 利益相关者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法尧 陈红玲 李如跃 吴建国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民族村寨旅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辉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辉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辉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