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6)
2023(5203)
2022(4699)
2021(4727)
2020(3780)
2019(8999)
2018(8503)
2017(15893)
2016(8827)
2015(10149)
2014(10453)
2013(10097)
2012(9908)
2011(8893)
2010(9209)
2009(8950)
2008(9077)
2007(7862)
2006(7262)
2005(7015)
作者
(24152)
(19972)
(19733)
(19223)
(12959)
(9579)
(9191)
(7635)
(7578)
(7547)
(6810)
(6757)
(6549)
(6480)
(6433)
(6054)
(5941)
(5867)
(5818)
(5726)
(5159)
(4888)
(4809)
(4711)
(4573)
(4562)
(4486)
(4474)
(4068)
(4018)
学科
(32462)
经济(32415)
管理(25376)
(23944)
(19771)
企业(19771)
中国(12726)
(12076)
方法(11196)
(10916)
(8912)
数学(8624)
(8596)
数学方法(8343)
业经(8084)
(8000)
贸易(7996)
地方(7852)
(7783)
农业(7548)
(6993)
银行(6992)
(6722)
(6689)
及其(6621)
理论(6494)
教育(6492)
(6469)
税收(6346)
政策(6322)
机构
学院(122416)
大学(121463)
(51863)
经济(50581)
研究(46220)
管理(45079)
中国(38418)
理学(36909)
理学院(36432)
管理学(35695)
管理学院(35423)
(28220)
(26374)
科学(24957)
(23480)
中心(21926)
(20494)
研究所(20285)
财经(20081)
(18952)
师范(18881)
(18060)
北京(17850)
(17142)
(16614)
(16322)
师范大学(14916)
经济学(14753)
财经大学(14426)
(13780)
基金
项目(69825)
研究(56782)
科学(55244)
基金(49167)
(41192)
国家(40726)
社会(35091)
科学基金(34592)
社会科(33063)
社会科学(33059)
教育(26725)
(26527)
编号(25036)
基金项目(24311)
成果(23440)
(22952)
资助(21201)
自然(20514)
自然科(19992)
自然科学(19989)
自然科学基金(19629)
课题(18014)
(16046)
重点(15950)
(15931)
(15735)
(15424)
项目编号(15247)
教育部(14058)
(13878)
期刊
(67562)
经济(67562)
研究(47499)
中国(30133)
(22034)
教育(20815)
管理(18729)
(18215)
金融(18215)
(17067)
科学(14855)
学报(14485)
大学(11844)
农业(11284)
业经(10763)
技术(10733)
学学(10489)
经济研究(10427)
财经(10172)
(9348)
(8841)
国际(8754)
问题(8599)
图书(8202)
理论(6854)
世界(6747)
(6589)
论坛(6589)
书馆(6436)
图书馆(6436)
共检索到218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凤琴  胡美玲  李欢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而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则是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起步探索、初步发展、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其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政策类型由综合性向专项性转变,政策举措由宏观指导向具体细化转变,政策体系层次性不断加强,政策逐步向法制化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实效性,应以主体性思维深化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内涵、以整合式逻辑构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层级体系、以保障性措施规范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执行,促使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由"外部回应"型向"内部整合"型转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井祥贵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链接民族心理变迁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及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以民族学校为中心,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互补机制乃当务之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陈晓琪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新阐释以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论述,文化自信包含着传统文化积淀的自信、近代文化认同的自信以及现代文化交融的自信三层内涵。基于此,"文化自信"观照下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应具有三种文化内涵及实施路径,即培养乡土情怀、增强民族认同的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理性、增强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近现代革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这三种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目的与内容并非相互孤立的存在,而是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三个层面构建一个相互关联、层次分明、系统发展的教育实施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张诗亚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方面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萍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受教育者求学的动机、受教育目的的实现。壮族聚居的广西武鸣县在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同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确保民族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互补和共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填   闵学良   周晨萃  
技工教育在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解决就业等国计民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教育经历了服务新中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创办期、强政治指令引导下的曲折发展期、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的快速发展期以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需求的体系建设期等重要阶段。当前,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技工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孱弱、生源不足且质量偏低制约培养实力发挥、校企合作难以深度推进导致人才适配性不高以及技能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亟待改善仍是制约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此,技工教育应从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招生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及加强技能人才立法等方面寻求破解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宇哲  孙小峰  
研究目的:从城市化视角,系统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并对中国未来土地政策进行展望。研究方法:历史回溯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城市化基础;1998—2014年由大量工业园区开发与住房分配货币化"双轮"驱动的土地城市化;2014年新型城镇化提出,开始人口城市化。基于未来改革路径依赖,面向2030年中国人口高峰,从城乡融合方向设想土地配套政策,包括构建分类的住房供应与征税体系、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探索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等。研究结论:中国土地政策的远期方向应是在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城乡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红  
研究范式其实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依次经历了准范式、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准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多学科范式等四个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将从多学科范式向跨学科范式转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三大历史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的成果集中在党政层面和学术层面表现出来。两个层面的探索有很强的互补性,却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体制机制的制约是最大障碍。应将两个层面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灵敏高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咨询体制,建立强大的教育科研实验及推广、应用机制,早日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好路径、绘制好蓝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微  石伟平  
科学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是制定职业教育规划的前提,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回顾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情况及预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应当着手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明确人才需求预测的主体,优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方法,并建立"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预测长效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二勇  周秀平  李健  
办好教育事业,需要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合力,家庭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保障家庭教育实施的基本制度保障。基于回溯性政策研究,在典型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构建基本规范到形成基本制度,走向了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其政策实施特征体现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与建章立制,分别表现为从群团工作逐步到政府工作、从家长教育逐步到家校合作、从规章制度逐步到立法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内容与实施路径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精准施策,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相结合;科学施教,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纪德奎  
课堂优质化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阶段后而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一帆  
本文回顾了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历程,着重叙述了实施统计"四大工程"前后我国统计单位名录库的状况,对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前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薇  李保强  
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建设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教育进步的重要举措。基于CNKI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18年我国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研究经历了萌芽起步、涌现拓展、稳步发展三个阶段;(2)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3)感悟性思辨与个案研究法使用率较高;(4)课程开发、资源探索、价值探寻为其主要研究内容;(5)当下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预测未来,后续研究将重视研究宗旨的人文关怀;关注研究主体的多向联合;强化研究内容的文化聚焦;倡导研究范式的多元融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婷婷  谢德新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四次转型升级的版本:以区域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1.0(1978—1993年),以攻坚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2.0(1994—2000年),以联动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3.0(2001—2010年),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4.0(2011年至今)。新时期对中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法律法规体系、协调职业教育扶贫多元主体共治、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扶贫氛围,从而健全职业教育扶贫治理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体系,为世界治理贫困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