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9)
- 2023(15837)
- 2022(13599)
- 2021(13005)
- 2020(10743)
- 2019(25078)
- 2018(24957)
- 2017(46571)
- 2016(26114)
- 2015(29661)
- 2014(29744)
- 2013(28454)
- 2012(26249)
- 2011(23379)
- 2010(23197)
- 2009(20443)
- 2008(19502)
- 2007(16903)
- 2006(14519)
- 2005(12443)
- 学科
- 济(92203)
- 经济(92094)
- 管理(67441)
- 业(62675)
- 企(52648)
- 企业(52648)
- 方法(45502)
- 数学(39039)
- 数学方法(38438)
- 中国(28959)
- 农(26017)
- 教育(24607)
- 财(23510)
- 学(23116)
- 业经(21403)
- 理论(20730)
- 地方(20160)
- 农业(17494)
- 技术(15837)
- 和(15647)
- 制(15549)
- 贸(15416)
- 贸易(15407)
- 易(14923)
- 务(14527)
- 财务(14458)
- 财务管理(14425)
- 环境(14222)
- 企业财务(13653)
- 教学(13174)
- 机构
- 大学(352390)
- 学院(347773)
- 管理(133611)
- 济(125788)
- 经济(122693)
- 研究(117014)
- 理学(116467)
- 理学院(115096)
- 管理学(112649)
- 管理学院(112018)
- 中国(81210)
- 京(75991)
- 科学(75030)
- 所(57889)
- 农(57499)
- 财(56716)
- 范(55334)
- 师范(54792)
- 业大(53904)
- 中心(53890)
- 研究所(53271)
- 江(51941)
- 北京(48051)
- 财经(45805)
- 农业(45012)
- 师范大学(44721)
- 院(43139)
- 教育(42785)
- 技术(42136)
- 州(42088)
- 基金
- 项目(247112)
- 科学(194035)
- 研究(183900)
- 基金(175634)
- 家(153617)
- 国家(152201)
- 科学基金(129833)
- 社会(111774)
- 社会科(105489)
- 社会科学(105460)
- 省(98106)
- 基金项目(92922)
- 教育(91297)
- 自然(85231)
- 划(84404)
- 自然科(83209)
- 自然科学(83183)
- 自然科学基金(81659)
- 编号(77222)
- 资助(72126)
- 成果(64052)
- 重点(56600)
- 课题(55447)
- 部(55106)
- 发(53113)
- 创(51614)
- 创新(47829)
- 教育部(47562)
- 科研(47465)
- 项目编号(47457)
- 期刊
- 济(131977)
- 经济(131977)
- 研究(105963)
- 中国(73401)
- 教育(69741)
- 学报(58378)
- 科学(52091)
- 农(51385)
- 管理(47907)
- 大学(45269)
- 财(42548)
- 学学(41200)
- 农业(35863)
- 技术(35288)
- 融(25095)
- 金融(25095)
- 业经(22073)
- 财经(21518)
- 图书(20975)
- 经济研究(20404)
- 业(18581)
- 经(18358)
- 职业(18029)
- 版(16979)
- 问题(16946)
- 科技(16653)
- 理论(15648)
- 业大(15254)
- 技术经济(15062)
- 坛(15010)
共检索到506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丽萍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受教育者求学的动机、受教育目的的实现。壮族聚居的广西武鸣县在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同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确保民族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互补和共赢。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教育 文化传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陈晓琪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新阐释以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论述,文化自信包含着传统文化积淀的自信、近代文化认同的自信以及现代文化交融的自信三层内涵。基于此,"文化自信"观照下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应具有三种文化内涵及实施路径,即培养乡土情怀、增强民族认同的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理性、增强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近现代革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这三种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目的与内容并非相互孤立的存在,而是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三个层面构建一个相互关联、层次分明、系统发展的教育实施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张诗亚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方面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民族文化进校园 位育 文化位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井祥贵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链接民族心理变迁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及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以民族学校为中心,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互补机制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校园 传承 民族教育改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凤琴 胡美玲 李欢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而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则是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起步探索、初步发展、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其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政策类型由综合性向专项性转变,政策举措由宏观指导向具体细化转变,政策体系层次性不断加强,政策逐步向法制化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实效性,应以主体性思维深化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内涵、以整合式逻辑构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层级体系、以保障性措施规范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执行,促使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由"外部回应"型向"内部整合"型转变。
关键词:
民族文化进校园 政策回溯 问题前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希辉 李亮宇
本文作者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完小师资队伍、校本课程设置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作者认为,民族文化传承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校本课程具备吸引力,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民族文化传承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和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教育传承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周 包浩生
以水果生产需求条件与武鸣县资源特点的对比分析为基础,首次运用物理学有关力场的方法理论,论述了果品生产的资源场理论并提出武鸣县资源场的优势,即生命支持系统优越,市场转化系统功能强等。总结分析了目前武鸣县资源场的利用现状,果品生产中存在的规模经营程度低、产量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据武鸣县资源场特征,设计出未来发展果品生产的模式,资源场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果品生产 资源场 利用模式 广西武鸣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雯
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能够在新生代的薪火相传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本研究以地方性知识的理论视角,对宁夏L县非遗进校园活动考察发现,非遗文化的“地方性”与学校教育的文化模式在相融过程中存在文化阻抗的现实困境:文化主体身份的双重局外、文化传承空间的机械耦合及文化生成情境的相互抵牾。究其原因,非遗融入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文化空间及文化情境在认识论、知识论及方法论方面深受地方性知识的制约。对此,提出的优化路径为:文化主体身份应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增进文化持有者的相互理解;文化空间与学校场所应迈向和谐共生,促进知识形态的活态扩展;文化情境应贴近人们的生活经验,唤起文化主体的主动自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雯
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能够在新生代的薪火相传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本研究以地方性知识的理论视角,对宁夏L县非遗进校园活动考察发现,非遗与学校教育的文化模式在相融过程中存在文化阻抗的现实困境:文化主体身份的双重局外、文化传承空间的机械耦合及文化生成情境的相互抵牾。究其原因,非遗融入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文化空间及文化情境在认识论、知识论及方法论方面深受地方性知识的制约。对此,提出的优化路径为:文化主体身份应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增进文化持有者的相互理解;文化空间与学校场所应迈向和谐共生,促进知识形态的活态扩展;文化情境应贴近人们的生活经验,唤起文化主体的主动自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映振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血脉,是师生的精神家园。高校要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对师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化作用。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绍菊 罗永超 张和平 杨晓珍 肖玲
为了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对学习数学不陌生不害怕,可通过对苗族侗族数学文化的挖掘来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并把它们引进学校进行运用。在数学活动中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有趣的、现实的、有意义的,这样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族数学文化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苗侗数学文化 民族数学文化 课程资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瑞娟
<正>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阐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以及宣传与弘扬的作用,以期全面展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雷召海与李资源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一书,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和实践、发展规律以及民族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该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为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毅清 王志刚
通过梳理我国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效果评价,总结了学者们对农民收入问题认识的变迁过程,提出农民的收入是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即农民收入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可以并且是否愿意灵活地分配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通过运用农户模型(AHM),并基于对广西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的线性规划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专于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在收入上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农业收入依然是他们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次,在实现最优生产决策的前提下,农民仍有大量的劳动时间未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古炳玮
目前,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宝。剖析广西武鸣县的情况发现,工业园区企业财税贡献率尚待提高,这在全国县域具有普遍性。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不够同步,影响了财政绩效的提高。未来应当加强园区发展的研究与规划;建立包括财税贡献率在内的园区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园区退出机制;加强引进项目的财税管理。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招商引资 财税政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一、本课题研究的宏观背景(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迫切要求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912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04%。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自贡市诚信文化进校园为例
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中职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特色项目建设为例
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评《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机制研究
专业社工机构介入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基于广西某养老服务中心的调查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张力——云南西双版纳农村傣族男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基于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以拉萨市实验小学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为例
跨境民族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