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0)
- 2023(6411)
- 2022(5271)
- 2021(5253)
- 2020(4143)
- 2019(9661)
- 2018(9709)
- 2017(16035)
- 2016(9926)
- 2015(11475)
- 2014(11831)
- 2013(10484)
- 2012(9781)
- 2011(9094)
- 2010(9586)
- 2009(8322)
- 2008(8015)
- 2007(7504)
- 2006(6789)
- 2005(6226)
- 学科
- 济(25219)
- 经济(25171)
- 管理(21775)
- 教育(20697)
- 业(19549)
- 企(16495)
- 企业(16495)
- 中国(14980)
- 理论(11332)
- 学(10409)
- 教学(9223)
- 农(9023)
- 方法(8126)
- 制(7460)
- 技术(7122)
- 财(6840)
- 体(6486)
- 业经(6319)
- 数学(6050)
- 数学方法(5857)
- 发(5691)
- 农业(5539)
- 融(5371)
- 金融(5364)
- 策(5332)
- 银(5291)
- 银行(5276)
- 行(5138)
- 和(5133)
- 地方(5131)
- 机构
- 大学(134255)
- 学院(129393)
- 研究(50462)
- 管理(41483)
- 济(40895)
- 经济(39592)
- 理学(34873)
- 理学院(34331)
- 管理学(33481)
- 管理学院(33206)
- 教育(32006)
- 京(30810)
- 中国(30087)
- 科学(29783)
- 范(29706)
- 师范(29484)
- 所(25465)
- 师范大学(24190)
- 研究所(23218)
- 江(22042)
- 中心(21602)
- 财(20890)
- 技术(20394)
- 北京(20305)
- 农(19973)
- 院(17936)
- 职业(17927)
- 业大(17285)
- 州(17199)
- 财经(15936)
- 基金
- 项目(82603)
- 研究(69749)
- 科学(65517)
- 基金(54486)
- 家(47962)
- 国家(46960)
- 教育(41120)
- 社会(39937)
- 科学基金(38327)
- 社会科(37352)
- 社会科学(37342)
- 省(33912)
- 编号(32466)
- 成果(31111)
- 划(30747)
- 基金项目(27569)
- 课题(25982)
- 自然(22197)
- 年(22135)
- 自然科(21663)
- 自然科学(21653)
- 资助(21631)
- 自然科学基金(21258)
- 重点(20158)
- 项目编号(19931)
- 部(19895)
- 规划(18935)
- 发(18708)
- 性(18619)
- 教育部(17688)
共检索到21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选择主体对课程知识选择和认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教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家性,民族教育课程知识对体现民族性和国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除了民族主体之外,还应有国家主体。只有国家主体的存在,才能保证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客体和对象、依据和标准,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娟 塔娜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尽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体角色的形成机制,但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不无启发意义。本文以特纳的角色理论为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角色认同与角色互动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关键词:
角色理论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互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课程知识选择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转变过程,是课程知识选择视野从无主体向主体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主题、从无主体向主体问题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方法论从无主体向主体方法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视野、主题和方法论上应介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中的重要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尹玉玲 唐小平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改造行动",对当代世界尤其是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教育观。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被付诸实施,其中尤以对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教育政策影响最为突出。比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从我国现有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需要来看,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教育 民族教育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伟
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和而不同"为基本价值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将帮助其形成科学的民族文化观,实现自觉的国家认同,以追求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宏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耀武 袁同凯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是多重认同序列得以重新排列组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促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辩证统一关系中得到有益协调,进而促进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尤其是亟需凝聚共识的当下,学校教育时刻编织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民族地区成员从相对低层次的民族认同走向高层次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支撑,挖掘学校场域内有利于整合国家认同的多维面向仍需探究。就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建构而言,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教育、乡土知识教育以及教学语言等应在“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中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与协调。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认同是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逻辑起点。这是由民族认同的主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同一性、民族认同的客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共通性、民族认同的目的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目的的一致性、民族认同的依据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依据的等同性所决定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水香 娄淑华
在多民族国家人民中,普遍同时存在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认同心理。一般而言,民族认同意指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可和赞同,而国家认同则指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统称,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理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各民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兰胜
美国在K-12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程教育体系。该课程将美国精神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帮助公民形成美国价值理念,认同并热爱美国,缓和了种族冲突,强化了国家科学治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美国"社会研究"课程教育的经验,或许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王向旭
在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对于促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受教育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多地发生的骚乱事件,特别是伦敦地铁爆炸案使多元文化主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出于国家安全和增强各民族之间凝聚力的考虑,英国政府开始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反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开始转向关注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纪霖
本文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观点作了历史的评述。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中华文明帝国的瓦解,中国面临着共同体认同的危机,即存在着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文章认为,在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结合的可能。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安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新指引中的国家民族教育李荣安一、引言1996年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①(以下简称《九六指引》)可以说是面向香港回归祖国而编写的,正如指引的序言所说:正当香港为1997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作准备及迎向二十一世纪的种种挑战之际...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夏桂霞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意识认同 青少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昱岿
应用教育人类学方法考察分析云南彝族阿细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结果发现:阿细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且两种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可以和谐共生;他们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同构性、差异性和层次性;两种认同的基础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阿细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国土意识、共同血缘、共同历史记忆、共同的英雄人物、共同的国家象征符号等共同基础之上,而学校教育场域是构筑这些共同性基础的重要场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纪霖
nation这个西语中的概念,翻译为中文,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国家、国民和民族三种不同的译法,反映了这个概念背后的复杂意涵。国家、民族和国民,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都是近代的产物,它们是同时诞生的,具有某种三位一体的性质,同时又充满了内在的冲突与紧张。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中,梁启超、张君劢和张佛泉的思想最能代表国家与国民、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紧张性,他们致力于将国家认同与公民权利、政治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整合起来的理论上的努力,是至今值得反思的思想遗产。
关键词:
国家 民族 国民 爱国 民族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