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0)
- 2023(10615)
- 2022(8234)
- 2021(7467)
- 2020(5565)
- 2019(12820)
- 2018(12846)
- 2017(22666)
- 2016(13347)
- 2015(15079)
- 2014(15569)
- 2013(14357)
- 2012(13503)
- 2011(12543)
- 2010(13058)
- 2009(11788)
- 2008(11673)
- 2007(10791)
- 2006(10095)
- 2005(9779)
- 学科
- 济(56834)
- 经济(56774)
- 业(29654)
- 管理(29372)
- 中国(26237)
- 企(21565)
- 企业(21565)
- 教育(20464)
- 地方(19672)
- 农(18426)
- 业经(16173)
- 发(14123)
- 方法(13686)
- 学(13325)
- 理论(13265)
- 农业(12931)
- 发展(11539)
- 展(11411)
- 融(10613)
- 金融(10610)
- 地方经济(10550)
- 银(10542)
- 银行(10529)
- 行(10318)
- 制(10198)
- 数学(10162)
- 数学方法(9998)
- 财(9886)
- 技术(9276)
- 产业(8586)
- 机构
- 大学(187664)
- 学院(186638)
- 研究(73322)
- 济(71846)
- 经济(70028)
- 管理(60373)
- 中国(50723)
- 理学(49948)
- 理学院(49194)
- 管理学(48189)
- 管理学院(47815)
- 京(43352)
- 科学(42799)
- 所(37169)
- 范(36959)
- 师范(36715)
- 财(33933)
- 研究所(33380)
- 教育(33154)
- 江(31723)
- 中心(31199)
- 师范大学(29837)
- 农(28954)
- 北京(28895)
- 院(26265)
- 州(25873)
- 财经(25589)
- 技术(24014)
- 业大(23261)
- 经(23030)
- 基金
- 项目(112072)
- 研究(92362)
- 科学(89154)
- 基金(75312)
- 家(64192)
- 国家(63410)
- 社会(56678)
- 社会科(53303)
- 社会科学(53293)
- 科学基金(53176)
- 教育(48544)
- 省(46428)
- 编号(40909)
- 划(39906)
- 基金项目(38101)
- 成果(36683)
- 课题(32405)
- 发(31624)
- 自然(29469)
- 资助(29327)
- 自然科(28731)
- 自然科学(28725)
- 自然科学基金(28191)
- 年(27338)
- 重点(27175)
- 发展(26249)
- 展(25761)
- 部(25149)
- 规划(24593)
- 性(24158)
- 期刊
- 济(94072)
- 经济(94072)
- 研究(71732)
- 教育(55878)
- 中国(52813)
- 农(29380)
- 学报(25728)
- 管理(24798)
- 科学(24791)
- 财(24701)
- 大学(20995)
- 技术(20198)
- 农业(20182)
- 融(19431)
- 金融(19431)
- 学学(17946)
- 业经(16738)
- 经济研究(14651)
- 职业(14166)
- 财经(13153)
- 问题(12227)
- 经(11533)
- 坛(10954)
- 论坛(10954)
- 发(10549)
- 业(10442)
- 图书(10366)
- 技术教育(9264)
- 职业技术(9264)
- 职业技术教育(9264)
共检索到315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现代化,不用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任何实践者的实践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理论的支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在教育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始终分不开的,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教育实践。因此,民族教育理论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换言之,民族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民族
关键词:
民族教育理论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荟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需求。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对教育现代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教育都实现现代化,才能说我国从根本上完成了教育的现代化。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它不仅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只有正确理解教育均衡,明晰其与民族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才能为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江华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民族教育深度融合,是我国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当前,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工作迈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阶段。整体来看,注重差异化的需求并防止新的发展差距,强调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强化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的服务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融入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抓住机遇,以信息技术应用带动民族教育现代化从历史视角观之,语言、文字、印刷术和现代媒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现代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丽英 刘子涵
内涵之问、困境之问和破局之问是中国式民族教育现代化必须回答的时代“三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下,中国式民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坚持人才培养的三个面向,是各民族人民全体、各地区均衡发展、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和推进两个共同体建设的教育现代化。尽管实现中国式民族教育现代化已具备深厚的现实基础,但仍存在人才效能缺位、资源保障失衡、数字化转型遇障、文化功能发挥受限以及内生发展任务艰巨等短板问题。要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以优化资源配置手段为支撑点、以推进数字化教学实践为突破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点和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落脚点,全面推动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现代化更快、更好地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立松
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生成、发展的基础,同时,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具有反馈机制,它不仅传承民族文化,还建设民族文化。承认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不等于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等同于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的这种相互关系,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使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体上说,民族地区的开放格局改变了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互渗成为社会交往的常态。
关键词:
主体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健
一、民族地区教师素养现代化是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民族教育现代化有自身的特殊性。从宏观来看,不断提升公共教育质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践行多元一体化教育等,是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微观来看,有效推进双语教学、开发民族文化课程、促进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等是当前主要的需求。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兰正彦
民族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执行机构是专门挂牌的民族学校。因此,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尚未针对民族学校编制专门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现有指标在编制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学校服务于民族教育现代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特色要素。为此,在教育现代化理论、现行重要民族教育政策与学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学校编制了由"民族学校基础特征""民族教育经费管理""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民族学校对民族学生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6项一级指标共43个观测点组成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主要反映民族学校自身建设、师生发展等重要内容,并从实际操作角度设计了"与标准挂钩记分"等记分方式与总分评价区间。以此促进我国对民族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测度,进一步提升其办学水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善鑫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对新中国的民族教育进行回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政策回顾上,主要以国家对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为切入点,回顾了其实施与取得的重大成就;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国家的主导作用、优惠政策的"雪中送炭"、全国各地的大力援助和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未来民族教育在研究对象、政策倾斜、教育实践上将会有新的转向和突破。
关键词:
民族教育 优惠政策 经验 展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戎
新疆是我国西北一个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当地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一直为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统计资料和研究文献的梳理.试图对新疆民族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发展历程予以分析。并利用2007年在南疆喀什地区实地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对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区近年来在双语教育方面的发展及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教育 双语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布和
文章在充分分析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提升有赖于评价,进而提出了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于民族教育评价这个学理。根据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基于内生性发展理念,提倡在理论上建构一个能够适合民族教育本身特征和引领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即和谐文化的价值目标→文化适切的指标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等逻辑,较为充分地论述了民族教育质量提升与民族教育评价的关系,并提出了建构文化适切性民族教育评价理念。
关键词:
民族教育 教育评价 和谐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2005年7月17日-1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民族教育高层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夏铸司长、国家民委科教司赫英杰副司长参加了论坛。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可峰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根本、方法和教育内容的论述,对民族教育政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锡宏
“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简述中国未来教育研究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于1997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了“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少数民族经济现代化是基础,少数民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茂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张苗怡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育不仅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整个国家发展的持久动力。边疆民族地区是共同富裕战略实现的重要阵地,边疆民族教育承担着为物质富裕提供人力资本、为精神富裕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使命。边疆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和国家认同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边疆民族教育是共同富裕战略的关键抓手,共同富裕是边疆民族教育的价值旨归。教育与共同富裕双线耦合,有利于实现边疆民族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功能最大化。耦合的关键在于,其从根本上具有结构适恰性、元素契合性和功能匹配性。即边疆民族教育在结构上与共同富裕空间布局耦合,在元素上与共同富裕作用对象耦合,在功能上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耦合。以结构耦合为基底建立内部联动机制,以元素耦合为抓手强化教育辐射力,以功能耦合为目标完善外部治理机制,是边疆民族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最优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