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1)
2023(2784)
2022(2141)
2021(2365)
2020(1745)
2019(4125)
2018(4178)
2017(5703)
2016(4380)
2015(4997)
2014(5204)
2013(4223)
2012(3927)
2011(3749)
2010(4002)
2009(3360)
2008(3180)
2007(2947)
2006(2735)
2005(2636)
作者
(9293)
(7631)
(7485)
(7467)
(4883)
(3821)
(3594)
(3260)
(2878)
(2816)
(2619)
(2507)
(2487)
(2481)
(2439)
(2425)
(2415)
(2337)
(2307)
(2299)
(2299)
(2023)
(1903)
(1852)
(1827)
(1799)
(1778)
(1688)
(1638)
(1632)
学科
教育(18778)
中国(9131)
(8055)
(6898)
经济(6891)
理论(6616)
教学(6055)
管理(4316)
思想(3858)
政治(3717)
(3461)
发展(3365)
研究(3361)
(3283)
(3243)
思想政治(3156)
政治教育(3156)
治教(3156)
改革(3148)
德育(3135)
高等(3088)
学法(2946)
教学法(2946)
教育改革(2776)
经济学(2756)
(2675)
学校(2646)
学理(2593)
学理论(2593)
(2403)
机构
大学(55454)
学院(49146)
教育(26062)
研究(21877)
(18962)
师范(18898)
师范大学(15862)
(13448)
科学(12345)
(10973)
职业(10781)
(10573)
经济(10470)
管理(10332)
教育学(10137)
技术(10024)
研究所(9716)
北京(9639)
(8948)
中国(8689)
理学(8473)
中心(8292)
理学院(8228)
管理学(7858)
管理学院(7729)
(7708)
教育学院(7465)
职业技术(7402)
(6941)
技术学院(6463)
基金
研究(28922)
项目(28485)
科学(23439)
教育(22922)
基金(16452)
成果(15872)
社会(15131)
编号(14909)
课题(13886)
社会科(13836)
社会科学(13835)
(13592)
国家(13296)
(12642)
(12542)
(12133)
科学基金(10169)
规划(9820)
项目编号(9037)
(8949)
(8587)
研究成果(8453)
重点(8196)
(8188)
年度(8115)
(8038)
(8010)
阶段(7988)
(7847)
教育部(7802)
期刊
教育(45451)
研究(26552)
中国(20350)
(12277)
经济(12277)
职业(10792)
技术(8346)
技术教育(7040)
职业技术(7040)
职业技术教育(7040)
学报(6897)
大学(6284)
科学(5224)
高等(5210)
成人(4731)
成人教育(4731)
(4567)
论坛(4567)
高等教育(4567)
(4093)
图书(4063)
(3932)
学学(3919)
(3856)
职教(3610)
发展(3578)
(3578)
比较(3408)
书馆(3080)
图书馆(3080)
共检索到86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石翠红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尽管民族教育学和教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不能相互等同或相互取代,因为两者在词源、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成果、重点考察的对象、研究的视角、研究方法、研究观念和研究目的及研究功能方面均不同,所以不能把两者相混淆或在同一层次上使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定玉  纳日碧力戈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应建立在互守尊严的基础上,运用协商的艺术,走法治化的道路,逐渐实现少数民族教育的"互助共生"与"光光交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君健  雷建军  
西藏登山学校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个特殊案例,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宗教与世俗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本文详述了在拍摄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过程中所采取的影视人类学方法,展示了将教育机构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中进行理解的可能性。本文尤其关注特定地区和族群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教育机构和行业语境中与现代文化的相遇,展示西藏登山学校中的师生如何通过当代教育和商业登山实践,产生针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冲突和断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大学理想是大学的精神特质和理性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转型,大学理想在现代社会的失落终会阻碍大学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了大学理想的内核、大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对一流、卓越、至善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对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历程加以梳理,重点探讨了教育学与人类学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国经验,并结合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中所应关注的议题加以深层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从美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入手,通过分析"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学术用语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具体阐释教育人类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并具有的双重性格,即基础学科的性格和应用学科的性格。前者的目标是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文化人类学一般理论的发展,这是趋向于文化人类学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研究;后者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性问题的研究,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美美与共的学问。它对弱势群体持有人文关怀,以语言和文化的中层相对主义呼应国家治理和市场运行的高层普遍主义,能够以形、气、神通观的立场,沟通国家治理和社群需要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致中和"的效果。教育人类学要研究民族教育中"爱民族"和"爱国家"如何互补共存,如何协调一致。教育人类学通过民族教育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升华,能够以不可替代的独特视角,为建设公平正义和人道美德的现代文明国家提供学术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战龙  
"何谓教育人类学"是一个令包括人类学和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困惑不已的问题。传统上,教育人类学的界说范式是"归属+对象+方法",但这一界说范式在知识的更替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学科界说范式转换迫在眉睫。回顾与检视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教育人类学传统界说范式的实质是学术领域的"圈地运动",浸淫其中的学术政治比例和浓度过大。鉴于当前学科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教育人类学界应该主动作为,适时将界说范式从传统范式转换到新的范式,即"论题+主题+策略"的"新教育人类学"上来,重塑这门学科生产新知和洞察生活的能力,走"积累性知识生产"和"标志性作品打造"两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李光华  
2017年7月19-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一带一路"战略与民族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当代教育与文化》编辑部承办。出席研讨会的代表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张诗亚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方面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樊秀丽  
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在人类学确立了独立专业地位的背景下开始起步,而后在人类学学者和教育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本文以理解美国教育人类学制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特征为目的,从1954年的"斯坦福会议"入手,厘清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相遇过程,讨论人类学与教育委员会(CAE)成立的过程及研究项目的扩展,以及教育人类学迅速发展的要因,并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课题进行简要介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爽  
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8年年会"流动与融合:教育人类学的探索"专题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得到了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界的积极响应,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全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42位专家学者和10余位研究生出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2009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滕星教授的学术专著《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构建》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收录了作者有关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论文及相关访谈。该书按研究领域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访谈篇"三部分,共收入论文14篇、访谈6篇,文末附有教育人类学参考书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