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4)
2023(18135)
2022(14919)
2021(14052)
2020(11758)
2019(26879)
2018(26826)
2017(50800)
2016(28425)
2015(32041)
2014(32466)
2013(31113)
2012(28655)
2011(25580)
2010(25798)
2009(23507)
2008(23296)
2007(20933)
2006(18174)
2005(16285)
作者
(79500)
(66482)
(65921)
(63277)
(42240)
(31788)
(30567)
(25914)
(25313)
(24019)
(22424)
(22239)
(21211)
(20905)
(20678)
(20625)
(20443)
(19691)
(19274)
(18963)
(16565)
(16510)
(16327)
(15371)
(15036)
(14958)
(14775)
(14753)
(13498)
(13414)
学科
(105248)
经济(105126)
管理(77405)
(73741)
(59538)
企业(59538)
方法(47533)
数学(41723)
数学方法(41110)
中国(34427)
(32274)
(30173)
(24240)
业经(23948)
教育(22915)
(22361)
地方(21305)
农业(20995)
理论(20428)
(19697)
贸易(19690)
(19161)
(18767)
银行(18726)
(18361)
财务(18287)
财务管理(18246)
(17888)
(17765)
金融(17757)
机构
大学(393262)
学院(391609)
(153074)
经济(149571)
管理(145573)
研究(133778)
理学(125272)
理学院(123828)
管理学(121289)
管理学院(120537)
中国(97364)
(83436)
科学(81796)
(73010)
(67136)
(66673)
中心(62561)
研究所(61035)
(60888)
(58671)
业大(58101)
师范(58098)
财经(57358)
农业(52449)
北京(52380)
(52063)
(48306)
(48180)
经济学(46770)
师范大学(46687)
基金
项目(261007)
科学(206125)
研究(194466)
基金(186830)
(162721)
国家(161279)
科学基金(137885)
社会(120862)
社会科(114315)
社会科学(114286)
(103716)
基金项目(97517)
教育(95644)
自然(88617)
(88531)
自然科(86594)
自然科学(86567)
自然科学基金(85029)
编号(81276)
资助(76450)
成果(68619)
重点(59876)
(58810)
课题(58391)
(56789)
(54217)
教育部(50681)
创新(50517)
(50085)
科研(50070)
期刊
(165340)
经济(165340)
研究(119980)
中国(82891)
教育(68363)
学报(62037)
(60792)
(57927)
科学(55437)
管理(52420)
大学(47987)
学学(44035)
农业(40933)
技术(37554)
(36884)
金融(36884)
业经(28232)
财经(28127)
经济研究(26820)
(24245)
问题(22043)
(21548)
(19366)
图书(18599)
职业(18466)
统计(18236)
技术经济(17819)
(17719)
理论(17054)
(16946)
共检索到585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梅   张苗怡  
我国长期坚持对民族教育实行优惠政策的话语选择,对于民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先后经历了萌芽探索期(1949—1978年)、恢复重建期(1978—1992年)、快速发展期(1992—2014年)与内涵丰富期(2014年至今)。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时代变革与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促使以官方、专家、媒体、政策对象、社会为主体的政策话语圈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现实问题产生探讨,推动民族教育优惠政策话语由“整体性优惠”向“差别化支持”转型,其价值定位、目标群体、资源分配均发生新变化。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的话语体系建构需明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话语内核,完善话语体系的政策保障机制、主体互动机制和审查监督机制,从而实现新时代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话语体系的有效建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承海  周晓彤  万明钢  
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不仅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以甘肃省高考成绩和招生优惠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公众认为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增进共同性,同时也感知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强化差异、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和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但需适时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发展为“差别化支持政策”,遵循增进共同性、公正性、精准性和协调性原则,实施区域与个体精准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注重从“结果”的差别化支持向“过程”的差别化支持转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马晓斐  
实施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是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以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有效厘清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执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把握执行样态。通过分析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执行中的困境,发现政策文本的内在局限、治理结构的协调不畅、执行主体的素质欠佳、目标群体的认知偏差及外部支持力度不足等都是阻滞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破解政策执行困境的关键在于,认识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复杂性,耦合政策文本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实现执行机构的高位推动与联动治理,加强引才留人与提升人员执行能力,打破目标群体的固化认知与激发其内生动力,持续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倩文  李玲  陈可  
推普政策执行作为政策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制定推普政策的目的旨归与现实归宿。推普政策执行是一个兼具系统性、组织性、能动性的动态过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但在执行中,推普政策“空传”、多元主体“失落”、运行机制“破碎化”、信息技术“迟滞”等“碎片化”困境,阻碍了民族地区推普效益充分释放。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观照下,为促进民族地区推普政策有效实施,应重塑推普价值理念,构建协同化执行主体,健全推普执行机制,推进信息技术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科技  
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是基于政府行为的角度对教育政策失真现象的归因分析。本文借鉴整体性治理的理论精髓,并以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为案例,对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进行探析。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央地关系碎片化、同地关系碎片化、部际关系碎片化和政社关系碎片化。通过统一教育政策执行目标、增强教育政策执行合力、提高教育政策执行协同性以及提升教育政策执行凝聚力,可有效地防治教育政策执行碎片化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翠香  
职业教育评价日益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制定职业教育规划与政策以及实施各级问责的重要工具。职业教育评价是一个由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评价构成的复杂评价系统,实践中,职业教育评价的实然状态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评价目的或价值取向上并未完全指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及"人的发展"这一核心;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评价之间缺乏充分的"联结";各级各类评价者的评价能力参差不齐,各种形式化评价频现;各级各类评价结果的使用强调"问责"功能而"发展"功能发挥不足,"功利化"倾向凸显。基于此,构建整体系统化职业教育评价框架,是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视角。未来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应从"碎片化"评价转向整体性评价:要确保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评价的核心与最终落脚点——立德树人;要加强职业教育评价框架内的各评价子系统的充分"联结",增强"协同"评价效应;要强化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评价者的能力建设,这是职业教育评价质量保障的根本;要从整体上平衡职业教育评价的"问责功能"与"发展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春林  张新文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本文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碎片化的特征,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分为制度隔离型、资源匮乏型和府际竞争型。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存在三大问题,即缺乏协作导致的效率低下、疏于规范导致的胡乱摊派和政绩导向导致的供需不符。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框架,确定各个主体的行为边界,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亚  窦卫霖  
话语分析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理论与方法,教育公平已成为政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12年OECD发布的报告《教育公平与质量》为研究对象,融合语料库方法与话语分析,统计结果主要是该文本的主题语义域和主题词,包括"弱势"、"领导力"、"经济"等,这揭示了目前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关注点,即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动因,并反映了政策制订者如何定义教育目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汪基德  韩雪婧  汪滢  
优质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资源配置、监测评估等碎片化治理问题凸显,严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于化解此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整合目标理念、支撑手段、发展思路、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等核心要素,构建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通过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优化教育数据服务供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整体性区域合作、建立兼容匹配的制度保障体系等策略,推动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全新格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美  
文章首先对澳大利亚的信息政策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澳大利亚的信息政策管理进行梳理,最后探讨了对我国构建信息政策管理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具有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荀志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荀志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以社会保障的实质性公平为基准,农村低保政策"走样"的机理在于:配额制主导的"社区瞄准"偏差和社会救助政策捆绑执行形成的福利叠加。基层政府以正式行政结构替代"简约治理"模式的整体性治理,有助于为低保审核提供统一标准,实现行政辖区范围内的程序性公平,但修正政策"走样"的中心工作机制因缺乏可持续性而无法维系社会有效性。为实现精准施保,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需要建立低保政策与专项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的分类衔接机制,科学合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助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作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政策,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合理定位受现行土地法律、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需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并符合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定位有所不同:优化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提升经济总量,保障重点产业的发展;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保护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蔺丰奇  吴卓然  
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是区域内的整体性问题,治理其雾霾污染需要区域内所有城市共同努力,联防联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区域行政约束和治理模式的"碎片化"。面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各地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彼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各方应摒弃各自的"小算盘",着眼大局,努力打破原有的组织壁垒,共同努力以彻底解决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