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2)
2023(9822)
2022(8213)
2021(7949)
2020(6686)
2019(15328)
2018(14764)
2017(28558)
2016(14896)
2015(16563)
2014(16295)
2013(15795)
2012(14108)
2011(12034)
2010(11563)
2009(10355)
2008(9804)
2007(7768)
2006(6209)
2005(4977)
作者
(37457)
(31276)
(31133)
(29906)
(19794)
(14994)
(14306)
(12343)
(11878)
(10865)
(10676)
(10490)
(9577)
(9541)
(9535)
(9517)
(9303)
(9293)
(9041)
(8735)
(7463)
(7387)
(7358)
(7175)
(7077)
(6952)
(6625)
(6552)
(6139)
(6138)
学科
(59417)
经济(59359)
管理(47014)
(43693)
(36697)
企业(36697)
方法(31376)
(28596)
数学(28331)
数学方法(27969)
(16073)
中国(15660)
(14481)
财务(14447)
财务管理(14398)
地方(13973)
企业财务(13735)
财政(12699)
业经(12562)
(11285)
农业(10739)
(10201)
(10196)
贸易(10193)
(9919)
(9080)
技术(8949)
理论(8895)
环境(8607)
(8491)
机构
学院(194892)
大学(194567)
(81928)
管理(81072)
经济(80550)
理学(71759)
理学院(71065)
管理学(69876)
管理学院(69506)
研究(57563)
(44781)
中国(43223)
(37818)
科学(33804)
财经(33078)
(30290)
中心(28633)
业大(26840)
(26404)
经济学(26341)
(25978)
(25885)
财经大学(24843)
(24226)
经济学院(24132)
师范(24018)
研究所(23470)
北京(22474)
商学(21798)
商学院(21609)
基金
项目(143853)
科学(115536)
基金(107626)
研究(106490)
(92859)
国家(92125)
科学基金(81284)
社会(70745)
社会科(67295)
社会科学(67280)
基金项目(57572)
(54869)
自然(51743)
自然科(50651)
自然科学(50641)
自然科学基金(49702)
教育(49640)
(46245)
资助(42627)
编号(42214)
(32908)
成果(32872)
重点(31964)
(30692)
国家社会(30498)
(30417)
教育部(29226)
人文(28821)
创新(28628)
科研(28260)
期刊
(78866)
经济(78866)
研究(55170)
(39290)
中国(32105)
管理(28112)
学报(26900)
科学(25237)
(22079)
大学(22028)
学学(20837)
教育(17385)
技术(17360)
财经(16268)
农业(15395)
(14040)
金融(14040)
(13993)
经济研究(13815)
业经(13201)
问题(10885)
财会(10870)
会计(9703)
统计(9700)
(9263)
(9182)
技术经济(8999)
理论(8601)
商业(8467)
资源(8367)
共检索到267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朱明熙  
"财政联邦制"作为政府间财政权划分的基础理论,尽管其研究者以不断充实的模型来解释和强调分权的合理性,但由于它屏蔽了诸多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分权之于经济效率的提升总是建立在特定基础上,由分权而导向一个富有效率的经济社会也并非必然。美国联邦制在经过200多年运行后,高度偏离制宪时所确立的分权本意和初衷,以及印度分权变革与我国清末财政权下放始末的历史教训即是佐证。透过中外财政体制安排的历史演化轨迹,重新审视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境与功能区定位,分权主张并非可行选择。其财力与事权配置要义在于确保中央主导性与法律框架约束,并倚重转移支付制度革新,以均衡多重调控矛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伦伦  钟毅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指引下,资源税改革被赋予了更多责任。2010年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资源税改革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改增"弱化了地方财力的税制改革背景下,资源税改革引致的地方税增收效应备受关注。本文在考察我国初级资源产品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对政府间横向及纵向财力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基于促进政府间财力配置格局优化的角度对资源税的进一步改革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振宇  路遥  司亚伟  
有财有政,无财难以有效行政。财力配置过程特指地方财力形成及运用的全生命周期,具体刻画为初次配置、再配置和具体运用。本文利用1994—2019年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数据,从财力配置过程视角考察地方财力差异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初次配置中,呈现一定的“南北差距”现象,且在2013年之后呈加速分化态势,但“中等地区”现象尚未凸显;再配置中,尚未呈现显著的“南北差距”现象,但得出“中等地区”现象的基本判定;具体运用中,通过构建“维持性支出比例系数”,结合相应财政状态判定,进一步印证“中等地区”现象。为此,应按照“财力配置均等化”的优化配置理念,坚持“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总体要求,逐步缩小财力配置过程中的地方财力差异,形成合理有序的财力配置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亚芳  
民族地区人口政策一方面推动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与扶贫开发资源的整合,使人口政策反贫困的效果更加直接。然而,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也加剧了人口与生态资源的矛盾,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生活水平偏低、就业结构单一、贫困程度深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下降能够显著增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和降低恩格尔系数,表明人口政策在提高家庭收入和降低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对民族八省区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的作用更大。民族八省区中西北民族省区总体上好于西南民族省区。人口政策对西部民族八省区的缓贫效果比较有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桂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改革成果在地区间的分享是不公平的,地区间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在这一过程中,财政体制变迁中的政府间财政能力的配置状况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面板数据,从政府间财力配置的角度整体考察财政体制变迁及改革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经济的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贺彩银  陈开军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先测算了西部民族十省区1981—2010年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将之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然后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基于误差修正的面板协整检验显示贸易开放度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面板动态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贸易开放度对二者促进作用的一致估计。实证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贸易开放度对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非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书敬  
在能源约束愈来愈强、碳排放制约日益刚性化、微观创新能力不足的当前,从低碳经济发展而非规模扩大的角度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促进绿色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低碳化基本内涵,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与资本流动之间的联系,探讨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工业整体上已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工业资本的流向是有效的,但2005年以后配置效率有所降低;高技术行业对中国工业低碳式增长的贡献较大,但资本流入增速相对较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龚旻  
本文主要从结构上探讨公共预算的微观制度安排问题。从总体上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按税收中性的原则来安排公共预算制度,以保证公共预算的中性。但从结构上看,要保证公共预算中性还需要做到分税中性和转移支付中性,即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和财力约束机制都要满足税收中性、分税中性、转移支付中性原则。本文在理论上讨论了这一制度安排的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桂贤  许承明  许凤娇  
国际学术界关于金融深化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已达成共识,但国内学术界对于我国金融深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存在分歧。本文提出地区非国有企业负债占比以及地区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差额这两个新指标,以衡量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地区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不同,金融深化同时促进了地区第二、第三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经济周期会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第二产业在经济低迷期存在投资过度的现象,而第三产业在经济繁荣期投资相对不足;实际利率的提高有利于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明清  李文启  
学界对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意见不一。以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1978—2012年的数据为例,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会降低经济增长0.2201个单位,这与民族自治区的金融体系不完善、服务功能较弱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民族自治区之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治国  辛冲冲  刘向晖  李红  
为探析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基于新疆2000—2013年的数据,运用DEA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村资金配置的纯技术效率值始终处在较优的水平上,总体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平均水平较高,但在2010年以后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运用TobiT模型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金融市场交易频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是导致农村资金配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金融规模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勇辉  袁旭宏  杨杏  
推进金融生态建设能有效提高地区间信贷资金配置的合理性。本文利用我国宏观数据对地区金融生态演进差异与信贷配置水平进行收敛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生态演进和信贷资金配置水平的总体差异逐步缩小,东中西部的金融生态演进与信贷资金配置的收敛特征具有显著地区性差异;除中部地区外,东西部和全国层面的信贷资金配置水平与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正相关,信贷配置基础越好与地区间金融生态差异越小将有助于信贷资金在地区间合理流动,市场上充足的信贷资金是弱化地区间竞争的主要原因;随着地区间金融生态差异的缩小将有效提高地区间信贷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同时有效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信贷资金配置现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坚卫  罗辉  
政府之间的事权如何界定,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通过手工整理2004~2013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关联及非关联委托贷款数据,考察委托贷款对金融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发现基于委托贷款渠道的信贷资源"再配置"行为显著存在;国有企业实施"再配置"的意愿更强,对初始资源配置效率的修正意义更突出;再配置过程受货币政策影响的强度存在所有制差异,紧缩政策加剧了国企与民企再配置水平的分化,使金融资源更大程度上从国有部门转移,从而推动了厂商在供给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治理过程。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顾秀芬  黄敬前  王东方  
【目的/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任务背景下,研究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马太效应,探索其规律,为优化物流业资源配置、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设计/方法】首先借助Markov链模型从资本和劳动力双资源配置视角验证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存在,然后通过Moran’s I、GIS等方法从空间视角解释其存在的原因。【结论/发现】(1)物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高水平阵营和低水平阵营的双资源配置固化特征明显,且固化差距随时间演进不断扩大,资本资源“马太效应”分界点的出现会早于劳动力资源。(2)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存在与双资源配置的空间布局相关。(3)双资源配置中低、中高水平阵营的固化程度弱于高、低两大阵营,存在向上提升和向下降级的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