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4)
2023(8987)
2022(7284)
2021(6876)
2020(5085)
2019(11889)
2018(11485)
2017(19765)
2016(12016)
2015(13468)
2014(13630)
2013(12691)
2012(12197)
2011(11429)
2010(11799)
2009(10341)
2008(10051)
2007(9234)
2006(8483)
2005(8097)
作者
(32237)
(26635)
(26606)
(25120)
(16987)
(12886)
(12180)
(10481)
(10288)
(9807)
(9098)
(8958)
(8657)
(8540)
(8340)
(8336)
(8057)
(7946)
(7764)
(7681)
(7068)
(6739)
(6516)
(6326)
(6187)
(5998)
(5994)
(5928)
(5467)
(5356)
学科
(46344)
经济(46308)
管理(24874)
(23723)
中国(22750)
教育(20427)
地方(19297)
(15872)
(15735)
企业(15735)
(11856)
业经(11783)
农业(11349)
地方经济(11050)
方法(10798)
(10452)
理论(10255)
发展(9398)
(9271)
数学(8812)
数学方法(8685)
(8599)
金融(8595)
(8428)
技术(8342)
(8262)
银行(8252)
(8142)
环境(7932)
教学(7915)
机构
学院(159665)
大学(159073)
研究(64634)
(58101)
经济(56508)
管理(50270)
中国(43070)
理学(41641)
理学院(40917)
管理学(40093)
管理学院(39757)
科学(37943)
(37606)
(34365)
师范(34159)
教育(33346)
(32957)
研究所(29588)
师范大学(27870)
中心(27813)
(27353)
(27070)
(25287)
北京(25280)
(23399)
技术(23102)
(22366)
职业(21071)
财经(20314)
业大(20212)
基金
项目(98519)
研究(82945)
科学(78297)
基金(64644)
(55402)
国家(54682)
社会(49379)
社会科(46428)
社会科学(46423)
教育(45410)
科学基金(45283)
(41356)
编号(37559)
(36448)
成果(33383)
基金项目(32875)
课题(30563)
(28819)
(25801)
资助(25170)
自然(24982)
自然科(24316)
重点(24313)
自然科学(24312)
自然科学基金(23831)
发展(23756)
(23284)
规划(22891)
(22649)
(21616)
期刊
(75111)
经济(75111)
研究(61917)
教育(56971)
中国(49350)
(25219)
学报(21513)
科学(20778)
(19417)
技术(19307)
管理(19278)
农业(17762)
大学(17646)
职业(15791)
(15489)
金融(15489)
学学(14722)
业经(13667)
经济研究(11521)
(10756)
技术教育(10756)
职业技术(10756)
职业技术教育(10756)
论坛(10756)
财经(9904)
(9696)
问题(9423)
(9322)
图书(8809)
(8699)
共检索到27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社会变革现象,在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着技术赋能的理性逻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质量与效益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并更为突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过程。据此,数字化转型锚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的内容要素,遵循以数字在场为技术前提、以人的逻辑为技术边界、以区域适配为技术条件的技术原则,通过技术联动与技术强教育的赋能机制,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育人品质、资源聚集、优化治理、跨界服务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要在恪守数字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集成数据平台、强化数字协同治理等数字技术赋能策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岳涵   王琪  
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教育,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突破领域与必然选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适应,注重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相统一的更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价值逻辑表征承载着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社会价值和关照个体内生性增值的人本价值。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我材何用”“千校一面”“一元管理”的困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应遵循以精准目标导向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增值赋能嵌合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以变革创新优化治理体系保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理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构成和重要基石,推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承载着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步伐、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意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民族地区需从教育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四个镶嵌共生的维度构建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形成人才质量提升与教育育人属性相融并进、意识形态建设与教育凝聚民心相辅相成、经济转型牵引与教育赋能科创相得益彰、文化共生追求与教育调谐认同相互依存等发展共识。构建多维复合教育质量观、促进教育质量评价优化、构筑数字教育生态系统、推动多元主体共意善治,将成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玲   邓猛   朱志勇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制度构建为主的建设阶段再到普及与提升的发展阶段,正朝向新时代内生式发展的探索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背景赋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带来理论立场、基本特征及实践方式上的内涵转变,秉持“伦理关怀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彰显“多元选择,朝向融合”的基本特征,追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落实“课程整合与差异教学”的实践方式,追求一般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未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理念、路径上明晰行动理路,以构建“适宜”的民族特殊教育本土化理论为引领,将生态融合与内生发展作为行动的两翼,打造“共生”的民族特殊教育发展新样态,指向“普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青松   李薇   田海林  
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加剧了欧盟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欧盟从中长期宏观政策规划层面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价基准,推动了各类区域教育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欧盟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基于欧盟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照框架,涵盖三个层级的治理结构,四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周期,适切全纳的指示性描述符,以及可量化的质量保证参照指标,为欧盟成员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评价指标框架与政策实施参照。欧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施逻辑对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借鉴:第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第二,塑造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构建基于资历衔接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第三,契合数字学习环境与生态系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衔接全球化和大移民趋势,发展国际对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延杰  韦卫  李祥  
职业教育评价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的必然。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既能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但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职教高考制度不完善,缺乏起点入学机会的评价;学校评价体系少特色,缺乏学习过程平等的评价;用人环境导向难扭转,缺乏学习结果公平的评价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起点入学机会的评价机制;加强职校分类评价,推动学习过程平等的评价改革;改善用人评价环境,促进学习结果公平的评价氛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背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什么?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换,从依靠要素驱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等菊  吕慈仙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价值追求,亦是一种“在地践行”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消解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间的“错位”“缺位”与“失位”,在服务技能型社会中产生“对位效益”。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布局为载体,以质量“适用性”理念为指引,以“第四代评估”的协商式手段为策略,围绕“三轴六面”,开展校本专业诊断、研判、优化与持续改进,拓展专业生命周期,提升其个适度、内适度与外适度,进而推动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改革吹响了号角。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评价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德全  谈卓林  
成渝经济圈内职业教育呈现出受区域空间特征的决定作用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建设的能动影响的双重空间逻辑。当前,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点、线、面”型的空间结构中呈现出与区域整体空间特征不匹配的不在场样态,使得经济圈建设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由此,要明确二者在“点型空间”中彰显的提效促创、在“线型空间”中彰显的联通协同、在“面型空间”中彰显的城乡融合的空间价值耦合关系。从空间特征出发,在实践空间中通过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推进双城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空间集聚效应、通过职业院校联动机制赋能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发挥空间辐射效应、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布局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空间带动效应,最终实现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助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发展新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优化类型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独立形态的本位逻辑;二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逻辑;三是完善体系布局,满足人民多元化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逻辑;四是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逻辑;五是改革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治理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