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9)
2023(3610)
2022(2927)
2021(3157)
2020(2312)
2019(5668)
2018(5566)
2017(8391)
2016(5989)
2015(6841)
2014(7173)
2013(6077)
2012(5738)
2011(5425)
2010(5701)
2009(4770)
2008(4551)
2007(4113)
2006(3728)
2005(3509)
作者
(13187)
(11007)
(10896)
(10644)
(6955)
(5480)
(5153)
(4482)
(4272)
(4167)
(3860)
(3657)
(3547)
(3530)
(3508)
(3458)
(3413)
(3237)
(3228)
(3178)
(3095)
(2759)
(2732)
(2653)
(2555)
(2529)
(2492)
(2360)
(2324)
(2267)
学科
教育(19257)
(13460)
经济(13449)
中国(11470)
管理(8679)
(7262)
理论(6676)
教学(6357)
地方(5515)
(5392)
(5359)
方法(4502)
(4434)
企业(4434)
(4280)
数学(4075)
数学方法(3977)
发展(3858)
农业(3778)
(3736)
思想(3482)
(3407)
高等(3396)
政治(3371)
研究(3339)
学校(3271)
地方经济(3216)
改革(3190)
思想政治(3164)
政治教育(3164)
机构
大学(73431)
学院(70173)
研究(29036)
教育(28322)
(22609)
师范(22545)
(18750)
师范大学(18748)
管理(18061)
经济(18018)
(17672)
科学(16588)
理学(15513)
理学院(15128)
管理学(14531)
中国(14524)
(14523)
职业(14516)
管理学院(14359)
研究所(13156)
技术(13148)
北京(12396)
(12183)
中心(11805)
教育学(10917)
(10341)
职业技术(9929)
(9751)
(8965)
技术学院(8519)
基金
项目(43343)
研究(41038)
科学(35664)
教育(28923)
基金(27039)
社会(22726)
(22638)
国家(22234)
社会科(21010)
社会科学(21008)
编号(20433)
成果(19463)
课题(18196)
(18189)
(18143)
科学基金(17911)
(16009)
基金项目(13513)
规划(13234)
(11781)
(11625)
重点(11589)
项目编号(11449)
(11424)
(11121)
教育部(10963)
资助(10487)
(10340)
(10312)
阶段(10279)
期刊
教育(49492)
研究(32539)
中国(26774)
(21979)
经济(21979)
职业(13722)
技术(11690)
技术教育(9324)
职业技术(9324)
职业技术教育(9324)
学报(8386)
科学(7903)
大学(7791)
(7437)
(6357)
论坛(6357)
(6149)
管理(5743)
(5476)
学学(5384)
高等(5335)
成人(5199)
成人教育(5199)
农业(5195)
高等教育(4695)
职教(4634)
发展(4135)
(4135)
图书(3756)
比较(3568)
共检索到119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永平  杨鸿  
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经历了补偿缺乏体系期、补偿体系初建期、补偿体系渐趋完善且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受到重视期三个阶段。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实中存在着严重的入口溢出、过程溢出和出口溢出等新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压力,为此需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树立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内源性发展的新理念,最终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永平  
文章厘清了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价值追求与转型必要,重点剖析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转型思路,并尝试建构"需求导向过程系统化"的发展型补偿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本锋  
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由四川省首创、被多民族地区学习、在国家层面倡导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实施10年来,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个体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教育精确帮扶、扶贫精准定位的社会功能,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实现稳定就业,有效维持了民族地区长期稳定,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多民族融合。研究民族地区"9+3"职业教育实践,评价其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反思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形成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地区学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俊生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改善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教育体系。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从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存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论建构不足、民族地区社会实践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以及国际组织、国家政策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等原因,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有其现实必要性与紧迫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毛伟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被赋予了很多不应有的职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混淆了适龄人口学历教育与农民教育的区别,导致了农村职业学校从改革开放伊始就进入了狭隘的办学空间,延误了农村职业学校对市场经济适应的黄金时期,错失了最佳发展阶段。所以,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首先是做好面向适龄人口的国民学历教育,为各行各业提供各级各类人才,然后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其他的工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卢朝龙  
多元视角下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文化传承、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伴随人力资源错位与浪费、功利主义、社会阶层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等发展误区。可持续发展导向丰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民族文化融入课程与教学体系、尊重差异完善评价体系,是重构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促进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目标统一的重要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岳涵  刘向梅  
立足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寻求最为适切的产教融合建设路径,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现自我发展、激发民族地区脱贫内生动力及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选择。借鉴组织社会学的合理性分析框架,本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实践中面临内在动力难以激发、价值认同缺失、法理依据不足、能力与目标双重滞后等诸多困境,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产教融合的发展空间。在产教融合进程中,应坚持“动力激发为关键”“理念更新为基础”“制度设计为核心”“能力建设为保障”的深层逻辑。基于此种逻辑提出的产教融合优化路径为:强化融合意识,以价值内化增强行动自觉;加强制度设计,以统筹规划强化组织合力;关注多元诉求,以利益共享激发融合动力;重视能力建设,以共享、互赢的有效行动积聚融合实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永强  谢承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更是蕴含维护多极政治安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夯实区域发展基础、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等丰富内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民族区域政治安全的"增稳剂"、社会建设的"调节剂"、区域经济发展的"提活剂"、文化空间的"赋能剂"、教育发展的"增动剂"。要促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通过愿景共建以建立共同期待;关系重构以对接乡村社会生产的职业教育内容;内外联动以重塑职业教育的民族性与乡村性;区域联盟以形成民族地区乡村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要素激活以创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体空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薇琳  吕婷  
本文从云南民族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社会变迁过程中所肩负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整合这三方面使命入手,以发展民间手工艺作为与民族职教的衔接点,探讨云南特色民族职教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雨  齐守泉  
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山东省批复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及济南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背景下,济南市职业教育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又应该如何去做,成为新时代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概念内涵研究入手,对供给侧改革与职业教育、新旧动能转换与职业教育、两者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供给侧和新旧动能视野下的济南市职业教育历史发展成绩与不足,提出进行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专业与产业互动调整、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抓专业诊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申家龙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迅速得到释放,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也可以说,没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经济。然而,号称为三农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却对此视而不见,"为农村培养留得住、永久牌的落地式人才"一直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的价值取向,时至今日,仍然余音缭绕。显然,尽管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与培养目标未能适应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崔莉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肇始于民国时期。在近10年的研究中,其成果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专(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等三类上。该地区教育的历史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官学教育、社学教育、义学教育等方面。而在该流域民族教育的现实研究方面,学者们不仅注重教育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而且更加重视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笔者以为,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研究不够、不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研究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岳涵   王琪  
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教育,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突破领域与必然选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适应,注重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相统一的更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价值逻辑表征承载着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社会价值和关照个体内生性增值的人本价值。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我材何用”“千校一面”“一元管理”的困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应遵循以精准目标导向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增值赋能嵌合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以变革创新优化治理体系保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理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柳武妹  王海忠  陈增祥  
补偿性消费是近年来消费行为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主题。该主题的研究探讨的是消费者如何通过消费来应对心理威胁,补偿内心的缺失。目前,该主题的研究较为零散,同时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十分罕见,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梳理。本文首先介绍了补偿性消费概念,之后从需求受威胁与自我概念受威胁这两个视角对现有的补偿性消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促进国内学术界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和探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刘子云  
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历史继承性,对以往形成的"研究"进行"再研究"意义重大,可以让我们明了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起点性研究、生长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突破性研究、总结性研究的状貌,进而知道从何处拓展新的研究,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30年来,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展现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隐性走向显性、从整体走向专门、从经验总结走向理性成熟的历史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