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2)
- 2023(11820)
- 2022(10544)
- 2021(10025)
- 2020(8154)
- 2019(19291)
- 2018(19117)
- 2017(36509)
- 2016(19815)
- 2015(22136)
- 2014(22021)
- 2013(21845)
- 2012(20069)
- 2011(17807)
- 2010(17486)
- 2009(15789)
- 2008(15088)
- 2007(12794)
- 2006(11039)
- 2005(9331)
- 学科
- 济(77634)
- 经济(77551)
- 管理(57367)
- 业(54822)
- 企(43786)
- 企业(43786)
- 方法(35273)
- 数学(30602)
- 数学方法(30252)
- 农(23674)
- 地方(20922)
- 中国(18576)
- 财(18485)
- 学(17788)
- 业经(17360)
- 农业(16942)
- 环境(15453)
- 和(13129)
- 贸(13036)
- 贸易(13026)
- 技术(12860)
- 划(12632)
- 易(12561)
- 理论(12440)
- 制(12048)
- 务(11624)
- 财务(11563)
- 财务管理(11546)
- 企业财务(10848)
- 地方经济(10513)
- 机构
- 大学(272216)
- 学院(271577)
- 管理(111617)
- 济(102406)
- 经济(100036)
- 理学(97811)
- 理学院(96668)
- 管理学(95024)
- 管理学院(94543)
- 研究(89298)
- 中国(64368)
- 科学(58205)
- 京(58111)
- 财(44821)
- 农(44410)
- 所(44024)
- 业大(42969)
- 中心(41046)
- 研究所(40637)
- 江(38003)
- 范(37417)
- 师范(37112)
- 北京(36519)
- 财经(36452)
- 农业(34621)
- 院(33173)
- 经(33076)
- 州(31979)
- 师范大学(30182)
- 经济学(29006)
- 基金
- 项目(197016)
- 科学(154282)
- 研究(143821)
- 基金(142000)
- 家(124151)
- 国家(123098)
- 科学基金(105757)
- 社会(89011)
- 社会科(84122)
- 社会科学(84099)
- 省(77367)
- 基金项目(77319)
- 自然(70168)
- 自然科(68410)
- 自然科学(68394)
- 自然科学基金(67118)
- 划(65233)
- 教育(64888)
- 编号(59553)
- 资助(57096)
- 成果(47118)
- 重点(43693)
- 发(42361)
- 部(42331)
- 创(41148)
- 课题(40107)
- 创新(38307)
- 科研(37572)
- 项目编号(36325)
- 大学(36161)
- 期刊
- 济(109251)
- 经济(109251)
- 研究(76613)
- 中国(48073)
- 学报(44186)
- 科学(41214)
- 农(40042)
- 管理(38067)
- 财(33068)
- 大学(32914)
- 学学(30900)
- 教育(30289)
- 农业(28139)
- 技术(22905)
- 业经(18795)
- 融(18770)
- 金融(18770)
- 经济研究(16163)
- 财经(16051)
- 图书(15965)
- 资源(14744)
- 问题(14619)
- 业(14565)
- 科技(14534)
- 经(13535)
- 理论(13015)
- 版(12863)
- 技术经济(12579)
- 实践(12236)
- 践(12236)
共检索到381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蓝红星 胡原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确定绿色减贫绩效的4项指数18个指标,构建民族地区绿色减贫指标评价体系,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4项主要指标包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扶贫开发减贫指数。[结果]大小凉山彝区各县的绿色减贫指数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越西县和美姑县的绿色减贫指数最低,均小于0. 1;盐源县最高,两年均高于0. 35;该片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绩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指数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片区外围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大凉山与小凉山绿色减贫绩效差距悬殊,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高于大凉山彝区。[结论]深度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大小凉山彝区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摆脱贫困陷阱;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代表的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提升潜力很大,绿色减贫是其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性脱贫的重要路径;绿色减贫能有助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蓝红星
借鉴国外慢性贫困最新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辈贫困的家庭,陷入慢性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父辈不贫困时,即使家庭现在已经陷入贫困,这些贫困往往属于暂时性贫困或者短期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来缓解慢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慢性贫困 贫困代际传递 民族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成
本文选取四川省大小凉山彝区为研究地,走访了相关部门和200位农村彝族妇女进行访谈,重点选取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中的23名彝族农村妇女作为深度访谈对象,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23份访谈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探析影响其贫困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彝族农村贫困妇女精准脱贫路径。
关键词:
凉山彝区 农村妇女 精准脱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佩霞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要修正该目标瞄准偏差,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文章在客观评价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性,提出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反贫困 目标瞄准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杰
凉山彝区具有特殊的贫困表现形式和致贫机理,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面临着区域贫困整体性与扶贫资源向贫困户集中、贫困主体发展能力有限与扶贫合作机制缺失、致贫原因交互性与外部帮扶资源单一化大幅增长、民族文化独特性与脱贫路径现代化等一系列矛盾。凉山州喜德县立足彝区独特的经济社会基础,创新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为破解彝区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
凉山彝区 精准扶贫 实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杰
凉山彝区具有特殊的贫困表现形式和致贫机理,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面临着区域贫困整体性与扶贫资源向贫困户集中、贫困主体发展能力有限与扶贫合作机制缺失、致贫原因交互性与外部帮扶资源单一化大幅增长、民族文化独特性与脱贫路径现代化等一系列矛盾。凉山州喜德县立足彝区独特的经济社会基础,创新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为破解彝区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
凉山彝区 精准扶贫 实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卓 胡梦珠
本文实证研究民族地区产业扶贫效果,发现产业扶贫体制建设基本完善,但现阶段产业扶贫政策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以川滇彝族贫困地区为例,制度环境、资源禀赋、贫困人口素质、技能培训与小额信贷显著影响产业扶贫实施成效。建议:优化地区要素配置和区域经济政策,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水平,突破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瓶颈;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完善产业扶贫政策体系,提升产业扶贫政策的精准性。
关键词:
彝族地区 产业扶贫 人力资本 资源禀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佩霞
目前,民族地区贫困日益转向自然灾害威胁下的家庭生计脆弱,这一贫困性质的变化要求政策干预转向农业保险支持。考察民族地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普遍存在目标瞄准偏离、对三方农险主体激励不足、缺乏地域特殊性等问题。对此,基于反贫困需要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完善,需要从补贴范围、补贴力度等方面做足对农户、保险经营机构、地方政府的激励,并通过差异化的补贴标准等路径,设计具有地域特征的补贴框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 农业保险补贴 凉山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宁 陈璐 刘富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现状,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深入探究进一步提高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空间。同时,在分析模型中加入"涉农贷款保险"因子,从理论上探寻农村金融扶贫的相关理论依据。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的现状,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户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羚 于莫
贫困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的被排斥,对民族地区来说,这个机会最突出表现在农村市场发展机会的不充分。民族地区农贸市场分散性强、功能性弱,民族地区贫困的因素更多地显现出民族地区市场发展的不充分与政府扶贫的有效性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源短缺,地方政府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农村商品市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滞后,农民市场竞争力弱。因此,民族地区政府加强农村市场扶贫宜从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民俗民风特色资源、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地方性扶贫资金政策,完善金融服务,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较为完整的市场要素体系;...
关键词:
政府扶贫 民族地区 农村市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美伦
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现有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又担负着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特殊使命。本文论述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并以凉山州冕宁县为例,分析其有利条件与及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冕宁县乃至整个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冕宁 可持续农业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红琴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介入;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其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图书馆 农村社区 文化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瑶瑶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西部 民族地区 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宁 吴江 侯成万 张艳
通过对凉山州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分析,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解释了农村金融活动中,出现金融抑制现象的原因。以凉山州为例,针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从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与州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董帮国
民族地区整体贫困的普遍性、特定族群贫困的深度性仍然十分突出,在"后脱贫时代"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减贫"的原则。政府绿色治理的制度设计、产业循环体系以及公众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共同构成了绿色发展的"三方主体"行为框架,共同构建了"三位一体、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与减贫路径和对策包括各类生态资源"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弘扬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态伦理文化及提升生态文化自觉意识,以生态资源、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培育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增长极,持续实施和完善生态移民、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以及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等。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伦理 生态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民族村落信息贫困形成机理研究——以凉山州彝族村落为例
森林碳汇与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为例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
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 罗霄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分析
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思考——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民族地区农林养循环模式发展研究——源自凉山会东的案例
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探——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大别山随州片区绿色减贫的产业选择与实施路径研究
乡村旅游减贫成效评估体系及绿色减贫指数分析——以重庆市武陵山片区为例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