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4)
2023(16500)
2022(14281)
2021(13345)
2020(10858)
2019(25058)
2018(24939)
2017(47922)
2016(25646)
2015(28777)
2014(28781)
2013(28680)
2012(26703)
2011(24235)
2010(24417)
2009(22398)
2008(21397)
2007(18904)
2006(16972)
2005(15283)
作者
(74774)
(62382)
(61852)
(58805)
(39761)
(29911)
(28080)
(24359)
(23734)
(22329)
(21241)
(21153)
(19866)
(19866)
(19181)
(19082)
(18368)
(18134)
(17892)
(17680)
(15592)
(15370)
(14968)
(14355)
(14053)
(13923)
(13774)
(13611)
(12660)
(12272)
学科
(122239)
经济(122113)
管理(69754)
(68017)
(51996)
企业(51996)
方法(45242)
数学(39047)
数学方法(38670)
(33527)
中国(33305)
地方(32047)
业经(25915)
(25018)
(24721)
农业(23726)
(19395)
(18814)
贸易(18798)
环境(18605)
(18043)
地方经济(17816)
(17058)
(16988)
金融(16982)
(16939)
银行(16899)
理论(16845)
(16823)
(16296)
机构
大学(367992)
学院(367458)
(155141)
经济(151841)
管理(142081)
研究(131376)
理学(121952)
理学院(120469)
管理学(118533)
管理学院(117878)
中国(97506)
科学(79739)
(79626)
(68874)
(66447)
研究所(60226)
(59737)
中心(58451)
(54564)
财经(54496)
业大(53131)
(51224)
北京(51138)
师范(50799)
(49384)
(47455)
经济学(47314)
农业(46124)
(44630)
经济学院(42293)
基金
项目(246614)
科学(193730)
研究(182777)
基金(177579)
(154328)
国家(152969)
科学基金(130829)
社会(116167)
社会科(109931)
社会科学(109903)
(96097)
基金项目(94634)
自然(82953)
教育(82907)
自然科(80960)
自然科学(80942)
(80769)
自然科学基金(79461)
编号(75072)
资助(72220)
成果(61202)
(56735)
重点(55168)
(54109)
课题(52032)
(50544)
国家社会(47771)
创新(47176)
教育部(46483)
科研(46117)
期刊
(182148)
经济(182148)
研究(116264)
中国(74107)
(55835)
学报(55748)
科学(53301)
管理(52959)
(50257)
教育(42444)
大学(42332)
学学(39688)
农业(38575)
(33637)
金融(33637)
技术(32357)
经济研究(29312)
业经(29192)
财经(26670)
问题(23654)
(22984)
图书(19801)
(19402)
技术经济(19048)
理论(17310)
资源(17294)
科技(17211)
现代(17105)
(16714)
商业(16597)
共检索到55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勇  刘林  龚新蜀  
选用2000~2012年的数据,采用FGT指数测算了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的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贫困减缓效应,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民族八省区的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有了很大的缓解;其次,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贫困减缓效应,但短期内其对贫困减缓起抑制作用;再次,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的"涓滴效应"处于扩大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致贫的主要因素,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贫困减缓效应;最后,提出民族地区城镇居民贫困减缓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金林  王春明  
在理论构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民生改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未对其民生改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根据该地区实际,应从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劳动力素质方面入手,把科技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才能有效促进民生改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渊基  熊曦  
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居民减贫的关联为研究对象,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居民减贫的现实情况,建立Panel Data模型,利用民族八省区2001~2016年的数据,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居民减贫的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旅游收入增加对居民减贫具有正向作用,旅游业完成投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旅游从业人员的比重、国内游客年均增长比率、国内游客总花费增长比率对贫困发生率有负向影响。发展旅游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减贫,应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旅游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就业承载力;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程度转变;重视当地贫困人口的参与性和受益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单德朋  郑长德  
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改变贫困陷阱存在的理性预期,为可持续贫困减缓提供结构性动力来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研究贫困减缓问题的重要解释变量。通过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对于两者关系的结论并不统一。基于此,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贫效应的微观机制,并分析了能够对该效应产生影响的主要控制变量。发现从微观层次的理论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能够通过产业构成和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对贫困减缓产生影响。之所以出现实证结果的多样性,原因在于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的异质性和测度指标选择的差异。最后,审视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缓效应对中国现阶段贫困减缓实践的启示,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秀华  杨建州  
文章选取1997—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方式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的作用越明显,呈梯度渐进增强趋势;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秀华  杨建州  
文章选取1997—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方式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的作用越明显,呈梯度渐进增强趋势;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为门槛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对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鹏  
2010年是新疆现代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新疆工作会议,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开启新的历史篇章如何探索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决定新疆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谭霞  刘国华  南爱华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是造成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但同时,经济文化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特色资源,可成为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依托。经济文化产生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与经济发展存在依存互动的关系,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是其典型特征。经济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经济活动具有规范作用,对创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改进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因此,必须重视经济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小丽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测度理论,分别选取8个大项共32个指标,建立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专家赋权法,构建数学模型对湖北民族地区全部10个民族县市逐一进行增长质量测度,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等四项有效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学军  张沁梅  李云芳  
湖南省拥有多个民族,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间贫富差距大。为了更好更快拉动全省经济发展,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应当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比较湖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发现: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主要在金融体系、生态环境以及创新力度等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要健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是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的学术研究机构。基地队伍以经济学院现任教师为主体,吸收部分外聘专家构成。基地研究人员大多参加了"985工程"二、三期建设,有着较为丰富的建设经验。基地以培育国家新学科、争取重大项目、注重社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泽仁哈姆  
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述了经济发展被制约原因,并针对当前的状况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本文首先合成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随后在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的双重视角下,通过系统GMM方法逐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金融发展的深度,更要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进一步打造更具普惠性与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全社会共享经济金融发展的成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钊阳  
本文在剖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基础上,以我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3年的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显著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同时,在不同分位点下,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不一样的,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的效应也越来越显著,而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不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毅  韩琳玉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作用弱化,资源开发成果的共享程度低,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贫困问题突出,反贫困已然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城乡差距与省际差距,综合探究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反贫困的新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