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6)
- 2023(11726)
- 2022(9720)
- 2021(9119)
- 2020(7288)
- 2019(16200)
- 2018(15880)
- 2017(28694)
- 2016(15368)
- 2015(16654)
- 2014(16843)
- 2013(16013)
- 2012(14627)
- 2011(13113)
- 2010(13180)
- 2009(12450)
- 2008(12183)
- 2007(11350)
- 2006(9939)
- 2005(8997)
- 学科
- 管理(54729)
- 济(53781)
- 经济(53680)
- 业(53533)
- 企(44038)
- 企业(44038)
- 农(19994)
- 财(18841)
- 中国(18366)
- 技术(18360)
- 方法(17469)
- 制(17246)
- 业经(15686)
- 农业(14366)
- 数学(14093)
- 数学方法(13893)
- 地方(13294)
- 体(12775)
- 技术管理(12701)
- 银(12080)
- 银行(12062)
- 行(11551)
- 融(11388)
- 金融(11380)
- 务(11280)
- 财务(11246)
- 财务管理(11220)
- 学(10931)
- 企业财务(10689)
- 理论(10557)
- 机构
- 学院(214091)
- 大学(211393)
- 济(84669)
- 经济(82735)
- 管理(81296)
- 研究(72040)
- 理学(69275)
- 理学院(68504)
- 管理学(67442)
- 管理学院(67021)
- 中国(55498)
- 京(44184)
- 财(43998)
- 科学(42264)
- 所(35132)
- 江(34235)
- 中心(33807)
- 财经(33368)
- 农(32884)
- 研究所(31337)
- 经(30024)
- 业大(29211)
- 范(28010)
- 师范(27698)
- 北京(27674)
- 州(27198)
- 院(26838)
- 经济学(25752)
- 农业(25264)
- 技术(24577)
- 基金
- 项目(144476)
- 科学(115159)
- 研究(111798)
- 基金(102862)
- 家(89126)
- 国家(88289)
- 科学基金(76119)
- 社会(71446)
- 社会科(67532)
- 社会科学(67521)
- 省(58610)
- 基金项目(54245)
- 教育(51629)
- 划(48638)
- 自然(46122)
- 编号(45538)
- 自然科(45049)
- 自然科学(45037)
- 自然科学基金(44266)
- 资助(39139)
- 成果(38486)
- 创(36198)
- 制(33406)
- 课题(33210)
- 创新(32866)
- 重点(32844)
- 发(32151)
- 部(31672)
- 国家社会(29678)
- 性(28939)
共检索到333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晓炼 王秀峰 熊晓雪
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的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需要科技强大而有力的支撑。但目前民族地区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存在触及贫困人口有限、缺乏扶贫主体间的协同、未建立项目有效的整合、管理与考核机制及科技帮扶的可持续机制等体制约束,严重影响扶贫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亟需建立一套能使科技扶贫与贫困农户相结合、科技扶贫主体责任明确良好协作、扶贫项目有效整合管理与考核、科技社团服务与人才激励、科技扶贫效果综合评价与监督考核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科技支撑 精准扶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进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战略指导思想,单纯的经济援助和项目带动扶贫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要求。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实施教育扶贫并且凸显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生资助、精准培养、扶贫培训、就业、社会服务几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服务于精准扶贫的路径,为地区脱贫攻坚以及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仲敏
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和"洼地",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战略选择和应有之义。教育精准扶贫有双重内涵:"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精准扶贫"。在实践中,对于这两种内涵的发展逻辑,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或需求,在各自的扶贫模式、路径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围绕内在逻辑的意蕴,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双重内涵的侧重点、精准度的把握和民族特色的结合三个方面。唯有牢牢把握"精准"这一核心要义,切中贫困要害,回归教育本源,有针对性地突出"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精准扶贫"的侧重点,加强政策、理念和推进方式的精准度,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精髓,以精神文化扶贫带动教育扶贫,才能通过有限的教育供给,获得最大化的边际效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工作质量对完成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于提升当地文化水平、就业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面对民族地区观念性贫困、物质性贫困、流失性贫困以及结构性贫困所带来的技术技能人才数量缺口、质量短板以及产业效益低下等系列问题,亟须通过健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和实施体系、完善民族地区职教补偿机制、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区扶贫产业的有效对接等措施,构建一个健康、完整、有序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系统,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曼琳 陈中伟
民族地区贫困呈现历史性、复杂性、脆弱性及敏感性特征。从扶贫目标精准化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核心、扶贫目标分批分类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础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确定需要机制化三方面分析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构建成因。文章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及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四大对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的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常琳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产业支撑基础。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强化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弥补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但是,尽管很多脱贫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从更大范围内整合乡村资源,促进扶贫产业的多元化增值与成长,创新产业扶贫路径,从产业发展质量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关键词:
产业扶贫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陶恒
精准扶贫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仍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难点。民族地区由于旅游资源的丰富性而将旅游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旅游扶贫的实践中,存在着将旅游精准扶贫等同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象,忽略了对旅游精准扶贫本质的思考,具体实践与预期效果产生了偏离。本文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从目标甄别、动态变迁、产业运行、人力保障、综合评价五个层面构建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系统,并提出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 新结构经济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学斌 黄胜利
随着国家乡村建设的整体战略从精准扶贫转向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内容等随之更迭,其区域职业教育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角色变迁看,职业教育的目标从扶贫转向促进,服务范围从帮扶个体转向支持整体,服务内容从提升生存能力转向提高发展能力,服务时段从阶段性突击转向终身支持服务。角色变迁意味着发展路径的变化,需要以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角色属性的理解、发展的逻辑基点厘定为基础,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地设计民族职业教育优化的整体路线,并根据路线完善政策供给,配合实施多角度、多层次与乡村互动的系统策略,促使乡村职业教育在"观念向农"的基础上与乡村发展融合和共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 角色变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玉芹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利用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科教文卫事业建设等举措,从多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文化取得进步,教育助力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此时强调利用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现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形成的背景,指出一般性的发展路径,并对路径拓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丹 李鹏 杨璐
精准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两项重要的反贫困制度。本文作者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民族人文习俗特征的关联性,从协同治理视角剖析了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的联动逻辑。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普遍性贫困及民族文化习俗特征直接影响到家计调查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家计调查与收入倒排法相结合的瞄准方式体现了基层贫困治理的逻辑,兼顾了公平性与政策灵活性;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及贫困线与低保线的分离导致低保排斥;低保兜底对于贫困人口物质脱贫与心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最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荀关玉
欠发达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是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欠发达地区"二元经济"转型,培养欠发达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这需要创新教育扶贫路径,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收益率,促进"二元经济"地区的转型发展,优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才结构,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教育扶贫 路径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陶少华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主要攻坚目标,如何细致深入地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一个事关我国精准扶贫整体目标如期实现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重庆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11个村的田野调查获取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发现其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和引致原因,分别从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改进工作方法、调动群众积极性、克服主客观困难、吸引部分外出青壮年人口回流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民族 精准扶贫 优化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农民家计模式与家庭贫困的形成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计模式呈现出家庭生命周期缺乏明显节点、家庭发展缺乏理性规划、代际分工不够明确和低积累、高消费等特征。农民贫困的性质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潜能未能充分释放而形成的贫困。因此,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释放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潜能。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扶贫思路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目标。
关键词:
家计模式 贫困性质 精准扶贫 少数民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娟丽 安定明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诸多致贫因素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渠道滞后是民族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整合智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及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于帮助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智慧化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青海省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为例,分析了青海省智慧化精准扶贫的框架,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推动因素,同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在PDCA循环圈理论指导下,对"智慧城市+精准扶贫"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并基于精准扶贫的6个精准内容和4个扶贫模块提出了5种扶贫效果,最后,总结了民族地区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与服务、保障机制、智慧产业、智慧农业与旅游、智慧教育等有效的精准扶贫策略。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民族地区 智慧精准扶贫 青海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鹏 霍勇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既是"十三五"脱贫攻坚主战场,又是国家减贫治理方式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已进入新时代,要使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必须以强大法治保障为前提。纵观目前我国民族法治建设运行现状,仍存在精准化扶贫刚性立法供给不足、运行程序不规范、精准扶贫纠纷现代解决机制阙如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法律体系构建、健全相关精准扶贫法治化工作制度、构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确保相关扶贫工作在法治框架下规范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