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
- 2023(1543)
- 2022(1400)
- 2021(1542)
- 2020(1220)
- 2019(2843)
- 2018(2571)
- 2017(4254)
- 2016(2018)
- 2015(2021)
- 2014(2052)
- 2013(2077)
- 2012(2030)
- 2011(1822)
- 2010(1841)
- 2009(1731)
- 2008(1650)
- 2007(1536)
- 2006(1394)
- 2005(1290)
- 学科
- 济(10636)
- 经济(10619)
- 业(9427)
- 农(7841)
- 农业(7046)
- 地方(5651)
- 收入(4725)
- 管理(4251)
- 分配(4131)
- 中国(3792)
- 技术(3560)
- 企(3392)
- 企业(3392)
- 地方经济(3138)
- 方法(2932)
- 数学(2761)
- 数学方法(2729)
- 财(2094)
- 融(1981)
- 金融(1977)
- 业经(1945)
- 银(1544)
- 银行(1543)
- 行(1515)
- 学(1492)
- 发(1391)
- 环境(1390)
- 新技术(1280)
- 高新(1280)
- 高新技术(1280)
- 机构
- 学院(30818)
- 大学(30549)
- 济(13324)
- 经济(13099)
- 研究(13062)
- 管理(11300)
- 理学(9797)
- 理学院(9624)
- 中国(9512)
- 管理学(9444)
- 管理学院(9383)
- 科学(8584)
- 所(6713)
- 京(6712)
- 农(6452)
- 中心(6327)
- 研究所(6139)
- 财(5159)
- 范(4949)
- 师范(4921)
- 农业(4822)
- 业大(4712)
- 院(4579)
- 北京(4450)
- 科学院(4406)
- 发(4239)
- 江(4194)
- 经济学(4132)
- 省(4128)
- 州(4078)
共检索到48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忠斌
民族地区科技扶贫任重而道远李忠斌中南民族学院科研处落后与贫困的根源是生产力落后,特别是科技生产力的落后。民族地区要摆脱贫困,科技扶贫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大力支持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永红
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川省在扶贫开发中就采取了扶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自我脱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经济扶贫与科教扶贫相结合、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等有效措施 ,提出了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企业扶贫模式、参与式扶贫模式等具体扶贫模式 ,以此减少建卡贫困人口 ,提高民族地区的扶贫效率 ,推进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模式 扶贫开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娟丽 安定明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诸多致贫因素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渠道滞后是民族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整合智慧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及信息化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于帮助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智慧化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青海省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为例,分析了青海省智慧化精准扶贫的框架,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推动因素,同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在PDCA循环圈理论指导下,对"智慧城市+精准扶贫"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并基于精准扶贫的6个精准内容和4个扶贫模块提出了5种扶贫效果,最后,总结了民族地区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与服务、保障机制、智慧产业、智慧农业与旅游、智慧教育等有效的精准扶贫策略。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民族地区 智慧精准扶贫 青海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利芳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放实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处于欠开发和欠发达阶段。"十一"规划以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贫困问题比较严重,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十二五"规划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上了议程,即产业扶贫是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以攀西地区发展资源环境产业的优势,来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研究西部民族地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环境资源 产业扶贫 生态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大胜 宋祖红
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对我国在2020年末全面消除区域性贫困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民族地区为对象,分析金融扶贫的机理,详细阐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障碍,以此为基础提出金融扶贫政策创新、组织机制创新、服务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等金融扶贫策略。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金融扶贫 机制创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志魁
教育贫困内涵的文化境遇决定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应持有人类学的关怀。作为人类学的一种文化视角与田野工作方法,主客位研究具有将"参与"和"观察"两种研究导向融为一体的方法论属性。本文借鉴人类学主客位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贫困内涵进行文化阐释,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扶贫实践。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主客位语境体现为教育贫困内涵的主客位文化表达、教育脱贫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共治和教育资源供需改革的双向融合。将人类学主客位研究方法应用于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实践的具体策略为:(1)基于贫困对象的能力贫困处境书写新的教育民族志;(2)引导贫困对象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3)推进参与式扶贫的教育价值回归;(4)优化以贫困对象获得感与满意度为中心的教育扶贫绩效评估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鹏 霍勇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既是"十三五"脱贫攻坚主战场,又是国家减贫治理方式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已进入新时代,要使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必须以强大法治保障为前提。纵观目前我国民族法治建设运行现状,仍存在精准化扶贫刚性立法供给不足、运行程序不规范、精准扶贫纠纷现代解决机制阙如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法律体系构建、健全相关精准扶贫法治化工作制度、构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确保相关扶贫工作在法治框架下规范实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锋华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社会功能。在我国扶贫攻坚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作为未来的发展定位。建构定向模式培养本土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行动、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价值取向 精准扶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曼琳 陈中伟
民族地区贫困呈现历史性、复杂性、脆弱性及敏感性特征。从扶贫目标精准化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核心、扶贫目标分批分类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础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确定需要机制化三方面分析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构建成因。文章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及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四大对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的构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民族地区扶贫具有特殊性。丰富的民族文化、天然的秀美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令各方游客神往。这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精准扶贫打下了重要、良好基础。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还有差距。全面实现小康是各民族群众都同时实现小康,通过旅游开发助脱贫对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相关工作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 旅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惠仙 秦成逊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解困对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状况及成因,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的机制、资金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出一条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解困 解决办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晓炼 王秀峰 熊晓雪
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的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需要科技强大而有力的支撑。但目前民族地区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存在触及贫困人口有限、缺乏扶贫主体间的协同、未建立项目有效的整合、管理与考核机制及科技帮扶的可持续机制等体制约束,严重影响扶贫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亟需建立一套能使科技扶贫与贫困农户相结合、科技扶贫主体责任明确良好协作、扶贫项目有效整合管理与考核、科技社团服务与人才激励、科技扶贫效果综合评价与监督考核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科技支撑 精准扶贫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万根 马冀群
民族高校立足于民族地区,兼具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拓宽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渠道、培养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为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等作用。但是,许多民族高校在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对基层干部培养的重视不充分、对农村扶贫的科研支持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民族高校要加强对农村少数民族贫困生的针对性教育,提高对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水平,提升对农村产业发展领域的科研支持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参与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能力,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进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锡明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
反贫困 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效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丹 李鹏 杨璐
精准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两项重要的反贫困制度。本文作者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民族人文习俗特征的关联性,从协同治理视角剖析了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的联动逻辑。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普遍性贫困及民族文化习俗特征直接影响到家计调查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家计调查与收入倒排法相结合的瞄准方式体现了基层贫困治理的逻辑,兼顾了公平性与政策灵活性;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及贫困线与低保线的分离导致低保排斥;低保兜底对于贫困人口物质脱贫与心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最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