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2)
2023(3272)
2022(2747)
2021(2859)
2020(2078)
2019(5059)
2018(5140)
2017(7886)
2016(5559)
2015(6295)
2014(6631)
2013(5751)
2012(5418)
2011(4929)
2010(5071)
2009(4342)
2008(4225)
2007(3923)
2006(3500)
2005(3215)
作者
(12332)
(10305)
(10118)
(9806)
(6542)
(5031)
(4939)
(4092)
(3930)
(3916)
(3619)
(3349)
(3321)
(3263)
(3177)
(3159)
(3137)
(3101)
(2991)
(2954)
(2808)
(2613)
(2530)
(2453)
(2383)
(2333)
(2324)
(2187)
(2173)
(2144)
学科
教育(19357)
(12193)
经济(12180)
中国(10552)
理论(7212)
管理(6052)
地方(6045)
教学(5761)
(5190)
(4910)
(4649)
方法(4478)
(4065)
研究(3944)
思想(3920)
(3877)
企业(3877)
政治(3835)
文化(3765)
发展(3678)
思想政治(3661)
政治教育(3661)
治教(3661)
德育(3625)
(3556)
(3296)
业经(3272)
农业(3265)
地方经济(3221)
高等(3200)
机构
大学(68800)
学院(64696)
教育(26809)
研究(26684)
(22057)
师范(22004)
师范大学(18333)
(16933)
管理(16573)
(16023)
科学(15310)
经济(15273)
理学(14070)
理学院(13676)
管理学(13199)
管理学院(13020)
(13019)
中国(12425)
职业(11995)
研究所(11897)
北京(11672)
(11348)
技术(11042)
中心(10848)
教育学(10414)
(9497)
(9466)
职业技术(8206)
教育学院(7690)
研究院(7556)
基金
项目(40578)
研究(38573)
科学(33093)
教育(26392)
基金(24942)
社会(21747)
(20790)
国家(20384)
社会科(20080)
社会科学(20075)
编号(19226)
成果(19058)
(17018)
(16996)
课题(16761)
科学基金(16250)
(14908)
基金项目(12692)
规划(12385)
项目编号(11237)
重点(10816)
(10780)
(10761)
(10761)
(10666)
研究成果(10028)
教育部(9948)
(9728)
(9704)
阶段(9675)
期刊
教育(46441)
研究(30753)
中国(23892)
(20422)
经济(20422)
职业(11046)
技术(8999)
学报(8260)
大学(7716)
科学(7698)
技术教育(7235)
职业技术(7235)
职业技术教育(7235)
(7012)
(5721)
论坛(5721)
(5556)
学学(5404)
高等(5387)
管理(5032)
成人(5000)
成人教育(5000)
(4978)
农业(4820)
高等教育(4773)
图书(4535)
发展(4264)
(4264)
职教(3841)
书馆(3626)
共检索到109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玉福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加拿大奉行的国家理念和基本国策,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鲜明特征。本文从文化传承教育的视角,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双语教育模式的特点比较,进一步阐述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晓梅  
2011年6月25日至27日,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在天津首次举办。这是新时期民族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盛会,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民族职业教育广大师生因为这一盛会为之欢欣鼓舞而意气风发,民族职业教育因为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焕发出更加盎然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部分,"2011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凤琴  李欢  胡美玲  
内生主导事物的发展方向,外援只是内生的辅助。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内生型发展思路。内生型发展强调发挥主体的内在动力,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发挥民族地区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等各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调动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内在动力,本研究构建了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载体,以利益趋同激发政府、企业、学校各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合力构建保障多元主体参与的"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G-S-E"内生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提出政、校、企三者共同参与到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的创建中。为保障该模式的运行,需进一步完善三方互动协调机制、优化三方共赢机制、建全三方协同合作评价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文静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要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和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萍  
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这一进程同步的是民族文化的演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弱化、削减和现代文化因素强化的过程。二者是现代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从城镇化推进的规律出发,深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城镇的各种优势资源,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才能尽早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光焘  
2007年6月9日—11日,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发起召开了‘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本刊以特稿形式刊出两位部长和一位外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并把这项工作界定为"固本工程"。通过对所有学段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确保中华民族的根基永不动摇,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民族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伟大贡献,但未能避免消失于人类历史进程之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沫  
对2008年至2017年国内学术界有关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性回顾,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在10年间明显扩展,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理论针对性综合性不足、研究方法重思辨轻实证、数据支撑力偏弱、对决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未来要以民族地区学校的语言传承、知识传承、文艺传承为重点,统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问题诊断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全面揭示学校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上的作用、功能及限度,并为改进学校文化传承活动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峰  周桂  柏大鹏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系统与文化传承系统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优化的关系,二者的相互作用只有产生合力,才能促进其优质发展。从系统耦合理论的视角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系统耦合现状存在内容与方法耦合度较低、时间与空间耦合水平不高、耦合协调度状况不佳等问题。原因表征为:结构比例失调,功能释放不完全;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目标不切合当地实际;外在调控不得力,自主适应性不强。基于此,应积极构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系统耦合机制:增进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容和方法耦合,提高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度;强化阶段性与整体性的时间和空间耦合,促进生命意义在民族生境和生计方式的耦合中不断生长;优化调控系统对系统耦合发展趋势的积极引导,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自主适应性和正确价值导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宏  王德清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